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金纹细蛾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金纹细蛾,又名苹果细蛾,果农俗称之为苹果潜叶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害虫,主要为害苹果、梨、李、樱桃等。自1992年以来,该害虫在辽南苹果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其对果树的危害程度在一些地区已经超过传统的三大害虫(红蜘蛛、蚜虫、桃小食心虫)。幼虫从叶片背而蛀入,潜食叶肉,残留下表皮,造成叶片桔黄,过早脱落,从而影响果实的膨大、着色、含糖量。尤其是一九九三、九四两年该虫大暴发,果树被害率几乎达100%,虫叶率为70-85%,受害严重的果园,一个叶片上少则5、6个,多的达20多个虫斑。  相似文献   

2.
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是一种严重危害苹果的潜叶害虫,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爆发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苹果园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孵化后直接钻入苹果叶片危害直至羽化,造成叶片提前脱落,影响果实生长,导致产量受损。文章总结了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四方面介绍了金纹细蛾的主要防治方法,为指导田间生产实践提供依据,为在果园中综合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纹细蛾对树叶有很大的危害,虫斑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造成叶片提早脱落,树势衰弱,产量降低,秋梢生长缓慢,花芽形成少。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金纹细蛾的害虫成长四个阶能有效的进行预防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秦都区苹果种植面积 5 333hm2 ,苹果产业已成为我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但自 1 997年以来 ,苹果金纹细蛾在果区连续 6a重发生 ,致使叶片大量变黄、早落 ,特别是近 3a来其发生和危害尤为严重 ,单叶虫斑数量多达 7个 ,虫叶率高达 2 4 % ,最高 67% ,对我区的苹果产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咸阳市苹果产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程度,采用定点调查和查阅资料的方法,对咸阳市2015-2016年苹果病虫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咸阳市苹果病害有25种,虫害33种,主要病虫有苹果树腐烂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锈病,绣线菊蚜、山楂叶螨、金纹细蛾、桃小食心虫等,其中苹果树腐烂病、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绣线菊蚜和山楂叶螨中等发生,白粉病、锈病、金纹细蛾偏轻发生。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黄土高原3个苹果生产基地县进行调研,掌握当地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发生程度、害虫防治措施及果业生产水平,并提出了苹果金纹细蛾的标准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该产区金纹细蛾发生严重,8月份的虫园率和受害株率均为100%,平均虫叶率为39.7%,百叶虫斑数为95.2个;害虫防治依赖于定期、高频次的化学防治,仅有9.1%的果农依据果园害虫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同时,果园老龄化严重、栽植密度大、清耕制果园大量存在。经分析,该产区金纹细蛾发生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苹果树长势衰弱和天敌控制作用弱引起的果园自身生态系统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弱,以及害虫防治措施不当。提出了金纹细蛾的标准化管理策略,包括3大部分,即增强树势、提升天敌控制作用和规范防治方法,以及5项措施,即间伐、疏花疏果、生草、土壤改造和标准化防治措施。在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下,可使金纹细蛾得到持续控制,这一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病虫害的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苹果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为害苹果,同时也为害梨、桃等.该虫以幼虫在表皮下潜食叶肉,形成褐色线条形虫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严重时整株叶片枯萎,早期脱落,是当前果树的重点害虫之一.2004年,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科技园桃树上的金纹细蛾为害非常严重,一片叶上有6~7头幼虫,70%~80%的叶片枯萎,严重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此虫一年发生5代,第二代以后世代重叠,而且幼虫在表皮下隐蔽起来潜食为害,防治起来比较困难.通过二年的实际观察与防治,取得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以来,由于农药使用不当,加之气候条件适宜,苹果金纹细蛾发生逐年趋重,已由过去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严重年份,虫叶率达30%~50%,造成苹果早期落叶和落果,减产10%~20%。为控制其发生危害,从1994年开始对影响金纹细蛾发生消长的因素及其测报技术进行了研究。1 影响苹果金纹细蛾发生的因素1.1 降雨降雨主要影响成虫羽化,一般6~9月份每次降雨过后5~10天就会出现一次蛾量高峰(附图)。并且6~9月份降雨较多的年份发生较重,反之则较轻。附图 降雨量与金纹细蛾黑光灯诱蛾量关系1.2 …  相似文献   

9.
金纹细蛾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危害苹果树叶片,是果园中发生比较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一种虫害。叶片被害后功能严重丧失,提早落叶。由于此蛾发生世代多,蛾量大,如不及时防治,会给生产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为掌握金纹细蛾的生活习性和预防其发生,文章将金纹细蛾的生活史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庆阳市金纹细蛾的发生规律,采用性诱剂诱捕法监测成虫发生消长动态,以5点取样法定点定枝调查虫斑数。监测显示:金纹细蛾在庆阳市苹果主要产区年发生4~5代,越冬代发生较为整齐,其余各代有世代重叠现象。金纹细蛾成虫累计发生量与虫斑数呈显著正相关,两者的回归方程为y=-0.667+0.001x。越冬代、第一代金纹细蛾成虫发生量和旬平均气温、10 cm地温关系密切。本文首次提出金纹细蛾防治指标为单性诱捕器累计诱虫量1 667头(落花后—麦收前)、5 667头(麦收后)。  相似文献   

11.
为苹果矮化砧木杂交育种亲本选择与选配提供依据,以‘西府海棠’、‘珠美海棠’、‘77-34’、‘P22’、‘SH38’、‘S19’等苹果砧木的杂交后代嫁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杂交后代对树体大小、枝类组成、新梢生长等与树体生长相关的性状及早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组合杂交后代为砧木的红富士苹果在树高方面无显著差异;77-34×SH38的杂交后代嫁接红富士植株短枝+叶丛枝所占总枝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77-34×SH38杂交后代、西府海棠×S19杂交后代嫁接红富士植株的早花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供试材料中,‘77-34’是矮砧杂交育种中较为适宜的母本,‘S19’是较为适宜的父本。  相似文献   

12.
寒富苹果优良授粉品种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寒富苹果为母本,以锦红、国光、红富士、沈农2号、金冠、金红、K9为父本进行授粉试验,调查不同组合的坐果率,并测定果实品质.结果表明,寒富苹果在延边珲春地区自交高度不亲和,花序和花朵坐果率分别为3.30%和1.70%;7个授粉组合中,金冠和K9为父本的组合座果率最高,分别为93.93%和94.28%.综合分析不同组合的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筛选出适合寒富苹果的授粉树种为金冠和锦红.  相似文献   

13.
对陕西眉县、洛川、礼泉、澄城等地苹果中的棒曲霉素青霉进行了分离和统计,并对不同地区厂家所产苹果浓缩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各苹果产区均有棒曲霉素产生菌的污染,其中扩展青霉最多,皮落青霉次之,圆弧青霉极少,此外还有少量其他青霉菌种。气候湿润、苹果种植区集中地域所产苹果受青霉和棒曲霉素产生菌的污染较为严重,各地苹果受污染程度依次为眉县>洛川>礼泉>澄城;不同地区所产苹果浓缩汁中棒曲霉素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品质的差异,为苹果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苹果疏果期的疏除幼果和成熟果榨汁后的果渣为原料,采用传统酸法提取苹果果胶,对2种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总酚含量、褐变度、色值、特性黏度和黏均分子量进行测定,比较其差异并分析果胶的超微结构。【结果】苹果疏除幼果果胶的得率、酯化度、纯度、特性黏度及黏均分子量均小于成熟果果胶,但总酚含量和褐变度均大于成熟果果胶;成熟果果胶的色泽比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好。苹果疏除幼果与成熟果果胶的表面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苹果疏除幼果果胶品质不如成熟果果胶。  相似文献   

15.
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鲜苹果渣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选择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菌种为混合野生苹果酵母YA+YC,适宜发酵时间为5d;纤维素酶的最佳用量为每克苹果渣添加0.3334μmol/s,最佳酶解时间为6h,在此酶解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原料还原糖净增率为27.7%;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5℃;采用果胶酶、淀粉酶与纤维素酶共同预处理时效果最好,苹果渣的乙醇产率达65mL/kg。  相似文献   

16.
17.
苹果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之间的关系,该文采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多酚浓度与细菌生长速率常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临界生长用药浓度分别为0.218 6和1.558 0 mg/mL。   相似文献   

18.
苹果黑星病是苹果重要的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苹果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该病害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各国对苹果黑星病的分布、流行规律、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寄主的抗病性及抗病基因、防治方法和病害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我国对苹果黑星病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待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从苹果黑星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和抗病机制、防治、抗药性、检测及预测预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苹果多酚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测苹果多酚对细菌、酵母菌、霉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各种供试菌株在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最低抑菌浓度,以期为新型安全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采用双层平板打孔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2、6、10g/L)苹果多酚,对6种细菌、3种酵母菌及3种霉菌的抑制作用,对筛选出来的供试菌株,采用0.3、0.4、0.5、0.6、0.7、0.8、1.0、2.0g/L8种不同浓度的苹果多酚进行测试浓度范围内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对黄杆菌SHL45、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SHL5、荧光假单胞菌SHL7、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6种供试菌株,在苹果多酚测试浓度范围内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6、0.7、0.6、0.6、0.8、0.5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6种供试菌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苹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苹果质量安全和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无公害苹果生产标准体系、监控管理体系和检测技术体系构成了我国无公害苹果生产全程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