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熊毛锤角叶蜂和煤色锤角叶蜂是新发现的两种樱桃树害虫,其中前者为我国新记录种且为优势种。本文主要记述了优势种的发生危害、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防治试验。熊毛锤角叶蜂1年1代,以蛹在寄主枝条上越冬,成虫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期多于50d,6月上旬开始化蛹。根据试验结果,推荐下列防治方法:(1)人工摘茧;(2)胃毒剂或触杀剂喷雾;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和川楝素增效乳剂效果亦好。  相似文献   

2.
松叶蜂在贵州省主要分布在凤冈、清镇、平坝、安顺、普定等县,松叶蜂以幼虫为害松树林木的针叶,影响林木生长,重度为害时,可造成林木零星或成片枯死。2007年下半年,松叶蜂(第2代)在凤冈县大面积发生,使凤冈县400hm^2的松林遭到危害。在凤冈县进行了松叶蜂生活史调查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松叶蜂在凤冈县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7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上旬至翌年的4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对松叶蜂的防治可在两个时期进行,即茧期和幼虫期,可分别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比物理防治更有效、彻底。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中旬和8月中旬,喷药防治的效果显著高于烟雾防治,可将灭幼脲和速灭杀丁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鞭角华扁叶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ba flagellicornis F.Smith)是柳杉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幼虫为害柳杉针叶、嫩枝。在福建寿宁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做土室越夏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5~12天。幼虫6龄。防治适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试验表明,敌敌畏、辛硫磷、溴氰菊酯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梨星毛虫在豫西地区1a发生1~2代。1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7月份;2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初到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1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旬至8月底,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2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初到10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EC 5 000倍的防效最好,7d的防治效果为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000倍,7d的防治效果为98.63%。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在新疆玛纳斯县的生活史及在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树干上的分布规律,通过林间踏查、解剖树干等方法,明确白蜡窄吉丁各虫态发生动态,分析白蜡窄吉丁羽化孔、产卵量与白蜡树高、胸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蜡窄吉丁在新疆玛纳斯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化蛹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幼虫越冬期。白蜡窄吉丁最佳防治时期为成虫羽化出孔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幼虫韧皮部危害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白蜡窄吉丁成虫通常将卵产于距地面1~2 m的主干上,幼虫通常分布于距地面4 m以下的主干上,成虫羽化孔主要分布于距地面1~3 m主干上,白蜡窄吉丁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数量与其胸径大小无关,而与树皮厚度有关,厚度大于6 mm时产卵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慈溪市蔗扁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在浙江省慈溪市1 a发生3代,危害植物有14科25种,以幼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上旬到8月中旬,9月上旬到11月,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活动,需补充营养。幼虫7龄,室内可以用生番薯Ipomaea batatas片为人工饲料进行饲养,幼虫有相互残杀习性。在幼虫期,用10%可湿性吡虫啉粉剂7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蔗扁蛾,效果较好;用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 000倍浸泡受害巴西木0.5 h防治蔗扁蛾,3 d后平均死亡率达97.1%。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8.
首次报道两种中国特有土甲[钝突笨土甲Penthicus (Myladion) nojonicus(Kaszab)和多刻漠土甲Melanesthes (Opatronesthes) punctipennis Reitter.]的幼期形态特征及其在银川地区室内饲养下的生物学特性。两种土甲均有1 a或2 a发生1代的情况;第1种情况:4月上旬至6月上旬产卵并孵化为幼虫,当年7月上旬至9月上旬羽化为成虫并越冬,翌年春季越冬成虫活动,1年发生1代;第2种情况:6月中旬至8月下旬产卵孵化为幼虫并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化蛹并羽化为成虫,再以成虫越冬,第3年春季越冬成虫活动,2 a发生1代。两种土甲的成虫均有群居性,幼虫在室内饲养条件下有自相残杀习性。  相似文献   

9.
对沈阳地区梨象甲(Rhynchites foveipennis Fairmaire)在田间的发生规律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梨象甲绝大多数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极少数个体两年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成虫4月末开始出土,5月中旬达盛期。成虫翌日出土量与降水呈正相关,出土始期决定于4月下旬的降雨时间。与献结果一致。卵发生始期为6月上旬,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幼虫脱果盛期在7月末-8月上旬,化蛹始期为8月初,盛期为9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卵发生期,幼虫脱果时间及化蛹时期在沈阳地区为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10.
鞭角华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鞭角华扁叶蜂在浙江省温州市主要危害柳杉,1a发生1代,以老熟的幼虫在2-20cm土层中筑土空越冬越夏,越冬滞育幼虫次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并开始危害,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林间防治试验表明,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施药量30kg.hm^-2,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97.5%,5-6龄死亡率为91.3%;2.5%溴氰菊酯800倍液,施药量225mL.hm^-2,4龄前幼虫死亡率为97.8%,5-6龄死亡率为93.6%。表4参3。  相似文献   

11.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3.
香蒲(Typha orientalis)是一种优良的水生观赏植物.2008年首次在香蒲上发现一种钻心虫——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该虫钻蛀香蒲茎秆,造成枯心、无法抽穗,严重影响香蒲的观赏价值.室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香蒲茎秆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羽化.越冬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一代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三代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初步研究了香蒲稻蛀茎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经调查,宁夏灌区甜高粱田间主要虫害有玉米蚜、禾谷缢管蚜、、亚洲玉米螟、双斑萤叶甲、棉铃虫和二斑叶螨。玉米蚜6月中旬至7月上旬达到危害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禾谷缢管蚜8月下旬危害达到高峰;亚洲玉米螟6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上旬进入高峰期,中旬以后逐渐降低;双斑萤叶甲在6月中旬始发,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危害高峰,8月中旬以后种群开始消退;棉铃虫6月中旬左右1代幼虫达到第1次危害高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形成2代幼虫,第2次出现危害高峰,7月中旬以后种群数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林区落叶松人工纯林内落叶松红腹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Hartig)〕(膜翅目,叶蜂科)生物学研究。 落叶松红腹叶蜂在带岭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下丝茧内越冬。第二年5月上、中旬化蛹。蛹期14—15天。5月中旬到6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7月卵孵化为幼虫并为害落叶松针叶。6月末和7月上旬,老熟幼虫进入落叶层结茧并在茧内越冬。 本文也讨论了落叶松叶蜂的个体生态学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黄杉实小卷蛾主要危害黄杉球果.调查了该害虫的分布及危害,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以云南省禄劝县为基地,观察研究了该害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该虫在云南省禄劝县1年发生1代,以蛹在受害球果内越冬,成虫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卵期4月中旬至6月上旬,幼虫期4月下旬至8月上旬,蛹期7月上旬至次年5月下旬.提出了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落叶松叶蜂在秦岭山地林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后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卵孵化,幼虫5龄。雌雄性比19.7:1,5%的个体2年1代。其发生期比山西、辽宁等地早1个月。  相似文献   

18.
丹巴腮扁叶蜂在青海危害云杉,两年一代。成虫和卵发生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危害7月达到盛期,老熟虫下树入土并土栖21个月。防治可用人工挖掘和烟剂防治、引用天敌;重害林则用新型化学药剂按叶蜂生物学特征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是山核桃主要的枝干害虫之一。在宁国该虫1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枝干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期长达120—150d,10月中旬陆续越冬。幼虫共5龄,一生可转移危害3—4个枝干。  相似文献   

20.
松黄叶蜂在陕西主要为害油松,1年1代,以卵在油松针叶上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5月上、中旬为幼虫危害盛期,以预蛹在地面枯枝落叶层中越夏,有滞育现象。在郁闭度较小的中、幼林中发生危害严重。新发现5种茧期寄生蜂,即尖胸青蜂、翠金小蜂、邻凹姬蜂、恩姬蜂和田猫姬蜂,茧期寄主率高达40%,且以前两种为优势种。加上捕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对松黄叶蜂茧的致死率为48.7%-64.0%。用1.5%甲敌粉粉剂,3.75kg/hm^2防治叶蜂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