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种沙棘,人工沙棘林总面积曾达13.33万hm^2,主要分布在辽西北的朝阳、阜新两市。但在半个多世纪的沙棘发展过程中,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沙棘自身生物学特性的原因,病虫害日渐危重,使得沙棘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辽西地区沙棘林大面积死亡和退化。为此,有针对性地对新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的无性繁殖方式、丰产栽培技术及病害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以期实现辽西地区大果沙棘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大果沙棘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沙棘果实和枝叶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茶叶等领域广泛应用。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科研人员采集4个辽西引进的俄罗斯沙棘品种、2个杂交品种、2个中国沙棘品种共8个性状优良沙棘品种在不同生长期的叶片,测定其营养成分并分析其随采摘时间的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以上8种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多糖、生物碱及总灰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呈现出6~7月沙棘叶片中多酚、黄酮、生物碱含量较高的趋势,因此,茶用沙棘叶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6~7月。  相似文献   

3.
我国沙棘工业原料林品种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忠 《中国水土保持》2019,(1):I0001-I0002,I0003,I0004
沙棘属(Hippophae)植物是一种发源自青藏高原,分布于欧亚大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一般呈灌木状,在西南地区多呈小乔木、乔木状生长的高效水土保持植物。多年来,我国人工种植的沙棘多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亚种,而从俄罗斯、蒙古引进的所谓大果沙棘,多为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monglica)亚种。  相似文献   

4.
为给黄土高塬沟壑区大规模良种沙棘繁育及工业原料林建设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西峰站2016—2017年在南小河沟试验场开展了良种沙棘嫩枝扦插技术试验。试验于每年7月上旬对11个引种的大果沙棘品种和4个杂交沙棘品种进行嫩枝扦插,采用室外露天沙盘,安装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设备,剪取生长健壮的沙棘母树当年生长的直径0.2~0.4 cm的半木质化枝条,经制穗、消毒、激素处理后扦插,并进行水分管理、喷药等。对扦插苗实施的当年移植和留圃对比试验表明,免去移植环节,越冬前挖出苗木假植,来年春季直接定植大田,省时省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沙棘引进品种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在黄土高原的适应性 ,1999年引进俄罗斯 13个优良沙棘品种进行试验研究。这些材料原产地生态条件与试验点陕西永寿县生态条件差异较大。试验结果表明 :①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引进品种跨度太大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②品种浑金表现尚可 ,可通过对该品种进一步加强管理 ,研究确定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叶片水分状况的抗旱性衡量指标主要有自束比、自然饱和亏、临界饱和亏。采用投影寻踪法对黄土高原15个参试沙棘品种的3个抗旱性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按抗旱性排序,"红霞""蛮汉山雌"这两个中国沙棘品种排在前两位,抗旱性最好;"阜欧""太阳"这两个大果沙棘品种排在最后两位,抗旱性相对较差;其余杂交沙棘均位于其间,抗旱性居中。就单指标来看,自然饱和亏较其他两指标对抗旱性的反映更好。  相似文献   

7.
自内蒙古磴口引进三个优良沙棘品种的苗木,进行为期7年多的引种观测试验。对植株生长量、产叶量物候期等进行定点长期观测,并对枝条、叶片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综合分析认为:草新2号适应性强,生长量较大,枝条无刺,营养成分含量高,是宁夏地区优良的饲用型沙棘品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的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受到了沙棘枝干枯萎病的严重危害,导致大面积沙棘人工林死亡。通过对青海大通、新疆额敏和黑龙江绥棱沙棘基地感病沙棘症状的连续观测,发现严重感病沙棘叶片提前褪绿变黄并萎蔫脱落,枝条上形成凹陷的椭圆形褐色或黑色病斑,病斑随着病情的加剧可能连接成片状并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导致树皮皱缩开裂,最后导致部分枝条或全株逐步死亡。沙棘枝干枯萎病主要在树龄3年以上的植株上发生,持续干旱或者秋季多雨的天气状况会加速感病沙棘的死亡。鉴于病害通常在沙棘根颈部出现树皮开裂的症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除草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对沙棘根颈部的机械损伤,加强对病害的有效预防。通过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3种对病原菌拟枝孢镰刀菌抑制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分别为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烯唑醇(1000倍液)和1%申嗪霉素(1000倍液),为沙棘枝干枯萎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省孙吴县所引种的大果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相似生境条件下选取不同林龄(11a,7a,2a)大果沙棘进行研究,并选取立地质量相近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时间方向的对比研究。同时选取相同林龄不同地形条件的样地,进行空间方向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林龄的大果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具有改良效果,并表现出林龄越高改良效果越明显。2年的大果沙棘人工林则与撂荒地的土壤情况类似,改良效果不明显。平地大果沙棘人工林生长的各项指标均好于低洼地与漫岗地,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土壤pH值可能是影响大果沙棘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青海省沙棘资源种类多、分布广、面积大,资源比较丰富。根据调查资料汇总统计,全省分布有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3个种,总面积为80多万亩。其中中国沙棘占56%,西藏沙棘占12%,肋果沙棘占30%。在35万多亩的中国沙棘林分中,天然林占86%,人工林占14%,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都是天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