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畜性别控制与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家畜胚胎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是家畜性别控制和胚胎移植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胚胎冷冻、切割及核移植技术等的发展,家畜的性别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家畜性别决定原理、性别控制方法、胚胎性别鉴定方法以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与展望作一综述。1 性别决定原理早在1902年,McClung在研究蝗虫精细胞时,首先提出了性别决定的染色体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动物性别决定有了划时代的突破,人们证明了鼠和人的雄性性别是由Y染色体决定的。从此以后,人们对Y染色体进行了精细的研究。1990年,英国学者Sinc…  相似文献   

2.
家畜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受精前的性别控制技术、受精后的胚胎性别鉴定技术和出生后的克隆技术3个方面,论述了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及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PCR法进行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胚胎性别鉴定,可控制家畜后代性别比例,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有,核型分析法,H-Y抗原法,X-连接酶检测法和PCR扩增法等。PCR法因其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成为目前比较理想的胚胎性别鉴定方法。笔者对性别决定基因、PCR法胚胎性别鉴定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性别控制是通过人为方法使雌性动物按照人们的意愿产生特定性别后代的动物繁殖技术。本文研究动物性别控制的机理、胚胎怀别签定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作出预测,以期能为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家畜胚胎体外生产技术是胚胎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家畜胚胎体外生产的相关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技术、体外受精技术及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方法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家畜的性别,是人们很早感兴趣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家畜的很多生产性能与性别有关,而且有些遗传疾病也是伴性遗传的,因此,如果能够有效地控制家畜的性别,就能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从而服务于人类自身.从历史发展看,性控的方法基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X、Y精子的分离技术,结合人工授精,来控制后代性别,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二是通过胚胎性别鉴定,结合胚胎移植来进行性别控制.本文就目前应用于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的几种方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7.
家畜早期胚胎性别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家畜性别控制的主要途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主要方法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各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并对发展前景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8.
概要介绍了MOET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包括MOET技术在国内外家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MOET核心群育种的方式及意义、MOET核心群育种研究进展和应用、MOET技术进行家畜育种时应注意的4个方面(外源激素与超排、超排反应与胚胎质量、MOET与疾病传播、MOET与育种效益等)。  相似文献   

9.
PCR法鉴别牛胚胎性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扼要介绍PCR技术原理和采用该技术鉴别牛胚胎性别操作程序 ,对影响该技术雌雄判定率、受胎率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跻 《中国畜禽种业》2010,6(4):141-143
本文介绍了MOET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在国内外家畜育种中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保存等的进展以及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Mg^2+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时间等影响PCR的因素,确定了适合现场应用的PCR反应体系;46枚胚胎现场的鉴定率为87%,移植妊娠率为28%,准确率为85%,证明建立的PCR胚胎性别鉴定方法可用于生产。使用LAMP法对126枚常规胚胎和42枚性控胚胎现场鉴定,鉴定率95%,移植妊娠率33%,准确率88%,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应用于牛早期胚胎性别鉴定。PCR法和LAMP法所鉴定同一样品的结果一致,说明在控制好实验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可选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性别鉴定应用。  相似文献   

12.
巢式PCR扩增SRY基因序列鉴定牛胚胎性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源于牛X和Y染色体同源区的1对外引物P1、P2及其各自特异区的2对内引物P3、P4和P5、P6进行巢式PCR反应,对中国荷斯坦公、母牛静脉血样及牛胚胎样进行特异性条带鉴定。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公牛出现178bp和262bp2条带,而母牛仅出现262bp1条带;静脉血样与实际性别相符率为100%;巢式PCR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简便,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多重PCR鉴定水牛胚胎性别的技术体系,为下一步优化多重巢式PCR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热裂解法、蛋白酶K+二硫苏糖醇(DTT)法和吐温-20+DTT法分别提取水牛卵裂球DNA,比较3种方法对G3PDH基因的扩增效果;同时设计1对检测引物和1对内标引物用于胚胎性别鉴定,提取胚胎DNA后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吐温-20+DTT法具有良好的裂解效果,其有效检出率为97.1%;而经吐温-20+DTT法抽提的DNA用于多重PCR检测,其胚胎鉴定率达到100.0%。【结论】采用吐温-20+DTT法处理水牛胚胎样品后再进行多重PCR性别鉴定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鉴定效率,但样品数量不宜太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多重PCR鉴定水牛胚胎性别的技术体系,为下一步优化多重巢式PCR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热裂解法、蛋白酶K+二硫苏糖醇(DTT)法和吐温-20+DTT法分别提取水牛卵裂球DNA,比较3种方法对G3PDH基因的扩增效果;同时设计1对检测引物和1对内标引物用于胚胎性别鉴定,提取胚胎DNA后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吐温-20+DTT法具有良好的裂解效果,其有效检出率为97.1%;而经吐温-20+DTT法抽提的DNA用于多重PCR检测,其胚胎鉴定率达到100.0%。【结论】采用吐温-20+DTT法处理水牛胚胎样品后再进行多重PCR性别鉴定可以简化操作步骤、提高鉴定效率,但样品数量不宜太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鉴定鸡(♂)与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性别的方法,检验早期胚胎性别比。【方法】人工授精获得鸡与鹌鹑杂交种蛋,按照鸡的标准孵化条件同批入孵,连续随机采集发育早期66、72、78、84、90、96、102、108、114、120 h活胚。采用RT-PCR方法,以已知性别的鹌鹑作外参照,β-actin引物作内参照,用鹌鹑Wpkci基因保守区设计的引物鉴定早期胚胎样本性别。【结果】Wpkci引物可以准确鉴定杂交胚胎的性别;早期胚胎性比率与理论值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明显多于雌性;不同天数间性别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用Wpkci引物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稳定的鉴别杂交胚胎性别的方法;早期胚胎雌性死亡率明显高于雄性,雌性死亡率无特定高峰,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酚-氯仿法和煮沸法从南疆绒山羊血液和早期胚胎中提取基因组DNA,分别以雄羊和雌羊的血液基因组DNA和早期胚胎基因组DNA(约20~30胚胎细胞)为模板,以AMEL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绒山羊5ng量和10pg量血液基因组DNA经扩增后雌性只得到1条非特异性带,雄性得到1条非特异性带和1条特异性带;超微量血液基因组DNA样本(10pg)经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能够鉴定绒山羊性别;32枚绒山羊胚胎鉴定结果,雄雌性别比17/15;移植胚胎产羔雄雌比15/14.采用牙釉质基因(AMEL),经巢式扩增和电泳分析能够鉴定绒山羊性别,并对胚胎无损伤;南疆绒山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结果与胚胎移植后产羔性别结果对比,雌雄性别比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用实验室筛选的雄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别小鼠胚胎性别时,阳性符合率为67.31% ,阴性符合率为82.22% 。将胚胎在单抗中孵育的时间从105~120 min 减至45 m in,相应地减少了难以分辨雌雄的荧光中间型胚胎数量。为了统一对胚胎中荧光斑的描述,根据荧光组成的基本形状和强度将胚胎荧光型分为8种,按荧光型的不同将胚胎判为阴性和阳性,并逐一用PCR法检测胚胎的真实性别,以检验免疫学鉴别胚胎的符合率,从而建立了更符合客观实际的免疫学鉴别胚胎的标准,提高了小鼠胚胎性别鉴别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