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效唑对不同类型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施用多效唑,能使秧苗苗高降低、分蘖增加、总根减少、白根增加、茎基宽变宽,秧苗素质提高;能实现壮秧高产。增产原因是增穗增粒。平均有效穗增加14.6%-21.23%、穗粒数增加3.96%-5.55%,增产21.23%-28.87%。  相似文献   

2.
研究沼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大田施用沼肥的生态旱育秧些常规旱育秧、常规栽培的秧苗白根多,分蘖多,长势好,抗病性强,节省化肥。大田施用沼肥比常规栽培增产1.64%~8.57%,投产比为1:2.88~3.01。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后晒田是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的重要措施。机插秧因是小苗移栽,要提高产量,主要靠秧苗大田分蘖早生快发,然而大部分机插秧农户由于担心肥料损失不愿控水晒田,习惯采用长期灌水做法,致使水稻出现返青慢、分蘖迟现象,影响秧苗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为此,为进一步探索水稻机插秧最佳控水晒田时间节点,减少无效分蘖,增强稻秆坚韧程度与抗倒伏能力,提高成穗率,减轻病虫害,同时达到农药化肥减量化施用目的,2022年进行了水稻机插秧控水晒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南郑水稻机插秧在正常管理前提下,插后25天左右控水晒田能促进秧苗生新根、快返青、早分蘖,实现机插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三唑类复剂苗健壮灵种,能有效控制水稻秧苗的伸长生长,促进分蘖发生,降低苗高,增加分蘖,使秧苗忍耐干旱和低温的能力显著增强。秧苗健壮灵浸种之后,秧苗体内GAs和IAA含量显著低,平均比对照降低58.7%和55.4%;ABA和iPAs含量明显增加,平均比对照增加32.2%和35.4%,  相似文献   

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寒地水稻播种期与苗期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提高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苗床使用增温剂能提高苗床1.5~2.0cm土层温度1℃左右,使秧苗根条数增加0.95条,提高秧苗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使用增温剂和分蘖促进剂能促进秧苗分蘖早生、快发、多蘖,增加平方米收获穗数85.61穗。提高穗粒数,公顷增产600kg以上。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硅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硅,水稻植株中硅含量2.36%~6.47%,土壤中有效硅为350~370mg/kg.为保证水稻对硅肥需要,施用硅肥非常重要.试验证明,施用硅肥不但能增加水稻高度、分蘖数、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2018—2020年在安徽省3个试验点开展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及机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麻纤维膜水稻育秧可有效降低水稻育秧成本393.15~445.20元/hm2,减少机插秧漏插率2.1个百分点;同时,麻纤维膜育秧可促进秧苗根系发育,有壮苗盘结好的优势,机插后秧苗可早返青、早分蘖1~2d,增加水稻有效穗数10.02万穗/hm2,提高结实率2.62%,进而提高水稻产量6.034%,综合节本增效达到2001.00~2078.10元/hm2,社会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施用后,对水稻秧苗返青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在水稻移栽24h内,施用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和常规返青肥(尿素)进行对比试验,移栽15d后调查水稻秧苗素质,收获前调查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施用星碳微生物菌剂返青肥15d后,与施用常规返青肥(尿素)相比,水稻秧苗返青期缩短,叶龄、叶宽、叶长、株高、根长、根数、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均有所增加;产量性状方面,收获前株高、穗长、倒伏率、分蘖数、千粒重、出米率和产量均有所增加,增加产量108.10~402.95kg/hm2,增收利润259.44~967.08元/hm2和净增利润359.94~980.10元/hm2。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施用不同的外源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阶段生长发育,并有显著的增产效益。移栽前3天,对秧苗施以九二O、KT、NAA等,可促进本田分蘖早生快发,早够苗,早成穗,易形成大穗而增产;抽穗前3天叶面喷施10ppm九二O,可降低分蘖消亡,增力。有效稳,提高成穗率,同期喷施粉锈宁、KH2PO4可减少颖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而显著增产;齐穗后7天施用CEPA,可增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早成熟3天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牌复混药肥是云天化集团天合公司新开发生产的水稻专用氮钾药肥,养分指标(N:25%,P2O5:0,K2O:5%),内含除草剂(乙草胺、苄嘧磺隆、甲磺隆、硫酸锌1%),水稻秧苗移栽后7~10d施用,可有利于水稻秧苗的返青、提苗,促进分蘖及除草。特在水稻上设置了一组肥效试验,以检验肥料的提苗、分蘖、除草及增产效果,以期为推广"金沙江"牌复混药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是依据土壤肥力的大小和目标产量的多少,来确定氮、磷、钾肥三元素的用量,以满足水稻高产栽培对养分的需求。希望此项技术能对广大高寒水稻种植户有所帮助。1寒地水稻常用的施肥方法1.1施用肥料的主要原则。施用好基肥和分蘖肥,并酌量施用穗肥,基肥应占全部施肥量的一半以上。前期施肥要给饥渴的秧苗强烈支撑,中期施肥能够稳定保持养分供给,后期秧苗因肥效给力而茁壮健康的作用。在前期施肥中,要在基肥中大量施用氮肥,要改变不用氮肥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水稻降镉剂的施用方法及应用效果,通过包衣、浸种、叶喷3种施用方式的发芽试验,测定了降镉剂JGLY-2处理种子或秧苗后水稻的发芽率、苗素质及苗体镉、锌、锰、铁含量。结果显示:降镉剂3种施用方式的最佳用量分别为包衣比1∶20、浸种比1∶20、叶喷5 g。与对照相比,用降镉剂3种施用方式处理后,秧苗镉、锰含量分别降低30.30%~49.57%、7.46%~19.18%;秧苗干重、锌含量分别提高0.62%~8.62%、0.20%~15.94%。表明水稻降镉剂能显著降低水稻镉含量,减轻镉胁迫对水稻的危害,是一种降低水稻镉污染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4.
水稻苗床施用育苗生物蛋白、抗病生根剂可提高秧苗素质,增加分蘖率,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效益可观。实脱产量证实施用育苗生物蛋白、抗病生根剂的处理,每亩较对照增产59.8公斤~74.4公斤,增产率9.9%~12.3%。  相似文献   

15.
早、晚稻分别在旱播育秧、塑盘育秧、半水育秧使用壮秧剂及不同施用方法,与不施用壮秧剂对照试验.壮秧剂能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素质,分蘖快,有效分蘖增多,增加亩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具一定的增产性.壮秧剂施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方法得当,还可提高水稻播种出苗率.  相似文献   

16.
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施用天丰素,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白根增多,能促进有效分蘖早生快发,增强水稻抗逆、抗病能力.一般田块以每667 m2用天丰素12~ 16 mL为宜,苗情较差的四块以每667 m 2用16~20 mL为好,水稻苗期和分蘖盛期各用药1次,每667 m2对水30 kg单独喷雾,也可与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施用.该药剂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农丰乐拌种和苗期喷施试验,研究了农丰乐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农丰乐能较好促进秧苗期分蘖发生,增加多蘖秧苗的比例;农丰乐能促进叶片生长,提高秧苗叶面积,提高秧苗的光合作用能力;农丰乐还能增加根系数量和根重,提高重高比,达到壮苗的效果;播种前用农丰乐300倍液拌种或秧苗期喷施农乐丰1000倍液2次均能较好地提高水稻秧苗素质,达到培育壮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化学调控秧苗生长 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的多效唑(MET)开始应用推广后,大大缓解了秧苗过分徒长所造成的返青晚、早期分蘖慢的问题.进入90年代,为减少土壤污染和使用更加简便,在水稻生长上推广了活性比多效唑大6~10倍的烯效唑(S-3307),用50~20PPM烯效唑溶液浸种24~36小时,秧苗在30~35天的秧龄内,苗高下降1/4,单株分蘖增加1~2个,移栽后不僵苗,本田分蘖提早,具有较好的增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下,以泰优398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处理方式对水稻秧苗生理活性及栽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以增强秧苗根系活力30%以上,增强秧苗抗氧化保护酶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全氮及淀粉含量,利于形成抗性强的健壮秧苗。3种方式烯效唑处理下秧苗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以基施方式提高全氮含量、浸种方式提高淀粉含量的效果最佳;以浓度100 mg/L浸种、150 mg/L喷施和100 mg/L基施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同时,施用烯效唑还可促进秧苗栽后长出新叶、新根及返青,以基施方式效果最好,不仅能增强秧苗的单株及群体分蘖能力,还可延长分蘖期,推迟高峰分蘖数时期。生产中,烯效唑浸种以浓度50~100 mg/L,喷雾以浓度100~150 mg/L,基施以浓度175~250 mg/L为宜,有利于形成健壮秧苗,利于栽后活棵、返青、分蘖。  相似文献   

20.
井研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丘陵区,年均温13~24℃,日均太阳辐射量大于13小时,年有效日照数1200小时,年总有效积温大于5000℃。水稻移栽后的5月中下旬常年雨水均较多,气温偏低,水稻坐蔸较为严重,全县水稻坐蔸面积通常高达30%。一、缺素引起坐蔸我县部分农户喜欢偏施氮肥,在水稻上只施用碳铵和尿素,造成水稻缺磷、缺钾;另一部分农户只施用碳铵、过磷酸钙,造成水稻缺钾。缺磷的田块秧苗新生根较少、叶片呈暗褐色,尤其少数田块多年不施用磷肥,造成严重缺磷,导致秧苗根本就不分蘖。缺钾的田块秧苗根系生长弱,叶片短小且呈暗绿色,老叶上面有赤褐色斑点。缺锌的田块,秧苗心叶卷曲,苗期叶面出现失绿条纹,叶片发红。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