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种植专用肥对半夏连作土壤肥力、微生物多样性,半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缓解半夏连作障碍提供科学施肥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复合肥料为对照(CK),设定了3个种植专用肥施肥量水平,探究处理组1(2.25 t/hm2)、处理组2(3.00 t/hm2)和处理组3(3.75 t/hm2)对土壤肥力、pH及微生物生态、半夏的农艺性状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半夏的株高和茎粗低于处理组、倒苗率高于处理组;种植专用肥提高了半夏的产量及水溶性浸出物,其中处理组2最为显著;种植专用肥能够改善半夏连作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半夏产量。[结论]中药材种植专用肥可作为一种防治措施,缓解半夏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
荆半夏是湖北省荆门区域的道地药材,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药用品质上乘,产品远销国内外。荆半夏种子亦是全国各地的半夏种子重要供种基地和种子资源原产地,块茎种子供应北到甘肃,南到两广。荆半夏在荆门区域种植以汉江沿岸河流冲积和湖泊淤积的潮湿疏松肥沃的沙壤地为主,我区域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适合荆半夏生长。近十年来,荆半夏药材因质量上乘一直供不应求,市场缺口大,荆半夏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快,而面积增长带来的栽培技术的缺失影响到了质量和产量。本文以荆半夏发展现状为基础,以服务荆半夏产业和解决荆半夏高产栽培技术瓶颈为己任,达到荆半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能够降低半夏倒苗率、提高半夏产量的栽培措施。[方法]用珍珠岩和土壤为基质,分别设9个处理栽培半夏,分析施肥措施对其倒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以珍珠岩为基质的半夏产量极显著高于以土壤为基质的半夏;不同的施肥量对半夏的产量和倒苗率有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种植半夏以珍珠岩为基质,基本营养液浓度为1/5MS,施以浓度为100 mg/L的KH2PO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阆中发现半夏害虫新的为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俗称麻芋子,以其块茎入药,是一味最常用的传统中药材。全国除内蒙古、新疆、西藏外,大多数省区均有野生半夏零星分布,四川为传统土产地之一。70年代以后,由于采挖过度,加上农业上复种指数提高及化肥、除草剂的大量施用,野生资源逐年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半夏野生变人工种植成功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随着半夏生长环境的改变和种植的相对集中,栽培半夏的虫害问题日渐突出。已报导为害半夏的害虫有红天蛾、芋双线天蛾、吹绵蚧、蛴螬、金针虫。阆中市1983年人工栽培半夏成功以来,种植一直较为零星分散。自从…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不同种茎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考察半夏不同种茎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半夏栽培种茎,选用0.5 cm<半夏种茎≤1.0cm、1.0 cm<半夏种茎≤1.5 cm、1.5 cm<半夏种茎≤2.0 cm、半夏种茎>2.0 cm等4个半夏不同种茎进行试验,以半夏干产和粒数、粒重为指标,计算增产百分率,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表明:半夏产量随着种茎的增大而增加,4个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茎大于2.0 cm栽培的半夏产量可达2 333.3 kg/hm2,但净增产量却出现负增长;种茎1.0~1.5 cm栽培的半夏净增加量最多,可达973.5 kg/hm2;种茎1.0~1.5cm栽培的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最高,为0.051%。因此,人工栽培半夏,宜采用直径1.0~1.5 cm的种茎。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半夏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种不同种植密度、3种不同种茎规格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收获后测产量和主要成分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茎规格对半夏产量和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5cm×3cm种植密度的产量和净增重明显高于其他密度处理;小规格种茎分别比大、中规格种茎作种的产量提高20.0%和35.0%。不同密度和不同种茎规格栽培的半夏质量均符合药典要求。[结论]生产上宜采用5cm×3cm种植密度、选择直径低于1.0cm规格的种茎作种栽培半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种植密度及肥料施用量对半夏产量及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以半夏产量和总生物碱含量为目标,种植密度及有机肥、氮肥、磷肥施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4因素中,对半夏块茎鲜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种植密度>施P2O5量>施有机肥量>施N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施有机肥量>施N量>施P2O5量>种植密度;通过对试验4因素与半夏产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并兼顾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积累,提出了半夏块茎鲜产量分别为≥1 300 g/m2、≥1 400 g/m2和≥1 500 g/m2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道地特色中药材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以提高半夏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量,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采用野生变家栽培种赫章半夏,进行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2008—2009年完成试验示范面积1 400.9 hm2,平均单产干品半夏达3 093.43 kg/hm2,累计新增干品半夏总产量102.84万kg,新增半夏总产值4 465.39万元,新增纯收益3 009.15万元,新增投入与产出比为1∶3.066,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半夏规范化种植技术可在赫章及类似生态区应用。  相似文献   

9.
关于气象条件对甘薯栽培和品质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农业项目发展进程的逐步推进,作为南方重要的农作物,甘薯栽培种植项目也呈现出逐步升级的态势,特别是在揭阳地区,在结合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实现了优质栽培。本文简要分析了甘薯品质的内涵,并集中阐释了气象条件对甘薯栽培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龙江省近年来发展小麦生产的情况及思路,分析了小麦市场低靡,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从小麦品质以及栽培条件对品质的影响角度,概述黑龙江省优质小麦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1.
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夏季高温伏旱严重,对半夏生长不利,该类地区半夏春播秋收一年一熟制栽培产量低,品质差.笔者避开夏季高温伏旱天气对半夏生长造成的影响,将传统一熟制改为二熟制栽培,进行半夏春、秋季二熟制栽培试验,探索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半夏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半夏一年二熟制栽培产量较传统一年一熟制栽培产量提高80%,品质较好.一年二熟制栽培模式可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绿化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在花卉种植过程中,土质、水肥、阳光以及温度等诸多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花卉的品质和生产,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土壤和水肥。因此,在花卉种植中,必须对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及栽培的方式方法加以重视,选用优良的生长介质,如人工配制栽培土壤或基质、肥料等,从而进一步提升花卉种植的品质,充分挖掘花卉种植介质,为培育花卉新品种提供更好的条件。花卉种植需要注意的几  相似文献   

13.
旱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半月莲;三步跳等,是一味传统常用中药材,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为国内外市场所青睐,近年来对旱半夏的需求呈逐年增长之势,但由于野生资源缺口大,导致市场价格逐年上涨,需求逐年增长,增幅很大。兴义市旱半夏人工种植主要在高海拨冷凉山区,种植面积近千亩,旱半夏种植初具规模,为了提高旱半夏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适宜兴义市冷凉山区的人工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果树种植行业也由于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成为当前农民获得经济收益的主要渠道。而果树种植行业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当前部分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产业之一。因此,当前对于果树种植行业来说,果实的品质就是当前果树种植行业的栽培目标,只有高品质的果实,才能提高果实行业在经济市场上的地位,提高其竞争力。那么对果实品质造成影响的就是对果树的栽培过程中所要用的技术,只有选择合适的种植条件,采用合适的种植方法,才会对果实的品质有所提升,从而加快果农的经济收益。本文通过简要阐述对果实品质的主要影响原因,进而对如何提高果实品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半夏生物学特性和丰产环境的分析,提出贵州地产半夏的品种选择、种植模式、整地、播种期、播种密度、施肥水平及生育期管理的技术措施,讨论了兼顾半夏品质和产量的施肥配比、半夏与农作物间套作中遮荫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及人工种子技术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清水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实施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富民工程,按照农业产业化和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把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院地合作,破解中药材生产难题,提升种植水平。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品质稳步提高,初步建成了一批中药材生产基地。目前,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清水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荆门地区鲜食玉米套种荆半夏高效模式试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玉米与中药材荆半夏实行间作套种模式栽培,可以有效增加耕地复种指数,达到互利共生效果。鲜食玉米生长全过程充分利用荆半夏种植时所施肥料而不需再施肥,为荆半夏提供良好遮荫环境,延缓荆半夏倒苗,提高荆半夏产量。该模式试验亩产值达12 000元以上,在荆门中药材种植区域具有较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机插混合种植水稻的优势及制约机插稻产量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在探究混合种植水稻抗性及产量影响的基础上,探究高产精确定量栽培关键技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一种高产的农作物,由于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适合的口感,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家畜和家禽的饲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玉米成为我国种植面积较多的农作物,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部,种植的更为广泛。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大幅增长,提高玉米的产量迫在眉睫,而栽培方式对玉米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对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半夏优质高产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是一味常用名贵中药,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提供商品。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资源的变化,供求矛盾日趋紧张,因种植发展缓慢,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始终保持稳定并持续上扬,很多地方以水半夏代替使用,江西广西等南方各省便出现了水半夏种植,国家三令五申列水半夏为伪品,禁止药厂用伪品水半夏替代半夏投料。由于种种原因其野生资源越挖越少供不应求,人工栽培因繁殖力低及品种退化等问题限制了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无法及时供应强大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