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千金菜——莴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莴苣原产地中海沿岸、亚洲北部和非洲等一些国家 ,隋唐时引入我国。宋代陶谷在《清异录》中说 :“呙国使者来汉 ,隋人求得采种 ,酬之甚厚。”故名千金菜。现在有些地区仍称莴苣为千金菜。莴苣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叶用莴苣也叫生菜 ,叶片从根部长出 ,有的结成球状 ,称结球莴苣。广州地区的玻璃生菜、青生菜都是其优良品种。茎用莴苣根茎发达 ,除绿色外尚有紫色 ,叶片绿中带有紫色红晕 ,或全紫色 ,云南的紫皮香、重庆的红莴苣都是其优良品种。另有一种台湾莴苣 ,是一种野菜 ,各地均有分布。莴苣的营养价值很高 ,含矿物质、钙、磷、铁较…  相似文献   

2.
莴苣,学名LactucasativaL.,是菊科莴苣属能形成叶球或嫩茎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古希腊时期,在地中海沿岸普遍栽培。16世纪在欧洲出现结球莴苣。5世纪甚宦传入我国,并演化出茎用类型─—莴笋。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栽培叶用莴苣,我国以莴笋栽培?..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莴苣(Lactuca sativa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位物。莴苣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种。叶用莴苣又称生菜,行结球、花叶、散叶三种类型。茎用莴苣又称莴笋。  相似文献   

4.
正莴苣,别名茎用莴笋、莴苣笋、青笋、莴菜,为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茎供食用,茎皮白绿色,幼嫩茎翠绿,成熟后转为白绿色,茎肉质脆嫩,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莴苣茎、叶中含有莴苣素,有镇痛作用。莴苣的适应性较强,可在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为主,夏季收获。莴苣栽培过程中,如管理不当,在肉质茎膨大后期很容易出现裂茎现象,裂开部分呈黄褐色,易腐烂,产品品质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将莴苣裂茎的原  相似文献   

5.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6.
菌核病是莴笋、生菜生产中的常见病,分布广泛,露地和保护地都有发生,以冬春保护地栽培病害重,南方多雨年份露地也常发生,尤以留种莴苣受害为甚。病菌寄主范围广,除为害茎用莴苣、叶用莴苣外,还侵染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茄科、藜科、伞形花科等19科的71种植物,引起湿腐样腐烂,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7.
不同全生物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10种不同规格的全生物降解膜在茎用莴苣上进行试验,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聚乙烯地膜对照相比,除上海黑6外,其他降解膜对茎用莴苣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有随着膜厚度的降低产量减少的趋势;不同厚度的降解膜,厚度越薄,降解速度越快;黑色降解膜进入诱导期的时间普遍要比白色降解膜早。综合地膜降解情况和茎用莴苣产量来看,云南白10全生物降解膜最适合早春茎用莴苣露地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茎用莴苣茎内深层绿色组织的光合潜力及可能的维持机制,为茎用莴苣产量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基础,用大田种植的茎用莴苣为材料,以叶片为参照,对比监测其上、中、下段茎内深层组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叶绿素、水分和玉米素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茎用莴苣中、上段茎内绿色组织凌晨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在0.75以上,该水平与众多其他高等植物叶片相当,下段茎内组织Fv/Fm值则相对较低。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结果看,上、中段组织光化学途径耗能占比较下段茎内组织大,下段茎内组织则以组成型能量耗散占比较大。此外,各茎段内组织的相对电子传递速率虽然显著弱于叶片,但和众多其他高等植物叶片相比,其绝对值并不低。叶片中以鲜质量为基础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茎内组织,茎内组织又以中段茎含量最高。茎内组织比叶片含有更多的水分和玉米素,尤以中段茎最高。各段茎内组织叶绿素、水分和玉米素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此认为,茎用莴苣茎内深层组织具有较强的光合潜力,茎内无光条件下高含量玉米素是促使茎内组织长期保持绿色状态的原因之一,而这些绿色组织内的叶绿素又可作为水分结合物,从而维持茎内高水分含量,直接影响茎用莴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茎用莴苣生长动态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茎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var.angustana Irish),又名莴笋,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以食用肥嫩茎部为主,为我国传统栽培蔬菜。茎用莴苣的高效生产须以科学施肥为基础,由于迄今有关茎用莴苣不同生长期氮磷钾吸收特性和需肥规律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在昆明地区蔬菜主产地——呈贡县的生长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下,研究茎用莴苣氮磷钾吸收规律,以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和方法试验地点设在昆明地区呈贡县大渔乡,供试土壤为3年菜园土,粘壤,pH 6.1,前作为青蒜。土壤养分含量为:全氮2.50 g/kg(凯氏法),速效钾209.00 …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莴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莴笋是莴苣中的一种,莴苣属菊科,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茎用莴苣就是人们常叫的莴笋,长日照植物,在春季长日照条件下抽苔开花,是半耐寒性蔬菜,不能忍耐长期-1—2℃的低温,同化作用最适温度17—20℃,超过20℃同化作用减弱,超过30℃时同化物质几乎全部为呼吸消耗。在我国上海、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部有栽培习惯,生长期短,耐高温多湿,抗寒,适应性强.丰产、质优。在重庆四季都可栽培,供应市场,茎用莴苣茎、叶均可食用,可炒食,凉拌、做泡菜,还可加工酱莴笋、糖渍莴笋,是广大群众喜爱的蔬菜之一。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莴笋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是菊科1、2年生草本植物,属茎用莴苣,由叶用莴苣选择培育而成.它的嫩茎肥大形如笋,又名莴苣、莴苣笋,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主要食用由上胚轴发育的茎和花茎两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广泛栽培。莴苣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也可入药,能利五脏、通经脉、清胃热。根据其食用器官不同可分为叶用莴苣和茎用莴苣两种,叶用莴苣又名生菜,茎用莴苣又名莴笋。霜霉病是莴苣的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各个生产季节的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中几乎都有发生。发病严重时,大量叶片变黄或变褐枯死,影响植株生长和产品质量,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现将莴苣霜霉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莴苣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菜用莴苣按食用器官的不同可分为叶用和茎用两大类,叶用类型人们习惯于称作生菜,按其营养生长期间是否形成叶球又可分为散叶、半结球、结球三种类型;茎用类型被称作莴笋.近年来广大消费者对莴苣的需求大增,但目前市场上的品种类型比较单一或混杂退化,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此,笔者从2001年起先后引进试种鉴定了100余份叶用莴苣和60余份茎用莴苣品种材料,从中选择表现优异的变异株,经过多代系谱选择,选育出一批适应性强、品质优、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莴苣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莴苣上的应用张继宁(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太原)莴苣是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蔬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按食用部分分为叶用莴苣(生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两种,叶用莴苣又分为结球莴苣和不结球莴苣两类。我国以基用莴苣栽培较多,形...  相似文献   

15.
茎用莴苣,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是春秋两个淡季的主要蔬菜。为了适应莴苣生产的发展,提高莴苣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掌握其繁种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莴笋又称莴苣,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菊科莴苣属莴苣种能形成肉质嫩茎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食用肉质嫩茎,可生食、凉拌、炒食、干制或腌渍,嫩叶也可食用。其茎、叶中含莴苣素,味苦,有镇痛的作用。为人们喜食的蔬菜,是我国南方蔬菜春秋主栽品种之一。目前,莴笋施肥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一是施肥不足造成作物缺素;二是施肥过多  相似文献   

17.
薹干加工专用茎用莴苣在徐州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加工产品有“西楚贡菜“之美称.泰国大叶和青不老是两个薹干加工专用茎用莴苣品种,目前种植面积逾2 333.3 hm2.……  相似文献   

18.
薹干加工专用茎用莴苣在徐州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加工产品有“西楚贡菜”之美称。泰国大叶和青不老是两个薹干加工专用茎用莴苣品种,目前种植面积逾2333.3hm^2。  相似文献   

19.
卢芳俨 《现代园艺》2014,(19):35-36
茎用莴苣的品种因素、肥水管理不当、气候冷热不均、硼元素缺乏和采收期过晚等原因造成莴苣茎裂。通过总结生产实践经验,采取选择适宜品种、合理水旱轮作、培育优质苗、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采收等预防茎裂与优质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以茎用莴苣"太原笋"为试材,研究不同密度和播期栽种对莴苣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莴苣的株高、茎粗、茎长、单株重逐渐降低;以5 445株/667m2密度下产量最高.随播期推迟,莴苣生育期缩短,抽薹率增加,产量降低.河西走廊高海拔冷凉区莴苣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适宜播种密度为5 445株/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