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冬暖棚黄瓜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a(年)试验结果表明,冬暖棚黄瓜采取膜下滴灌比传统的沟灌节水60%,省工90%,5cm地温提高3~5℃,棚内湿度下降16个百分点,增加有效种植面积4.09%,黄瓜增产25%以上667m^2产值增加0.45万元。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品种东圣1号为试材,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了畦上覆膜沟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量减少的情况下,膜上沟灌保持根区0~40 cm土层墒情的能力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膜下沟灌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植株长势较好,并且较传统沟灌显著增产11.34%;相对于传统沟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分别节约灌溉用水31.33%和27.0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保护地黄瓜膜下沟灌、膜下滴灌和普通沟灌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对黄瓜产量、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室内环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沟灌和膜下滴灌方式分别比普通沟灌的室内湿度低3.8%~4.9%和3.3%~6.1%,昼夜温差分别达1.5~2.3℃和1.6~2.6℃,土壤温度相对较高。膜下沟灌和膜下滴灌方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发生率和病情指数比普通沟灌低,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徐晓党 《上海蔬菜》2008,(5):101-102
1 膜下软管滴灌的特点 1.1 节水省地 膜下软管滴灌省水效果明显,比沟灌节水50%~60%,比畦灌节水80%以上。另外,输水软管及滴灌带基本上不占用有效土地面积,可提高棚室内的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农大602辣椒为试材,利用张力计控制辣椒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分别研究膜下滴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3种灌溉方式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少,辣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水分生产效率较膜上沟灌、膜下沟灌分别提高2.04 kg·m-3和1.81kg·m-3.综合耗水量、产量等因素,膜下滴灌是秋冬茬日光温室辣椒生产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东圣1号为试材,以传统沟灌为对照,研究了畦上覆膜沟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对番茄生长、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水量减少的情况下,膜上沟灌保持根区0~40cm土层墒情的能力高于其他灌溉方式;膜下沟灌更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植株长势较好,并且较传统沟灌显著增产11.34%;相对于传统沟灌,膜上沟灌和膜下沟灌分别节约灌溉用水31.33%和27.00%,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水方式对番茄品质、土壤养分及地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条件下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番茄植株产量、品质、土壤养分状况及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下番茄产量、还原糖含量、总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差异不显著。与空气温度相比,不同灌水方式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均有所提高,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与隔沟交替灌溉(G3)相比,其它3个灌溉处理均显著提高地下15 cm处土壤日均温度,平均增幅为2℃。隔沟交替灌溉(G3)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7.1 mg·kg-1,显著高于其它灌水方式。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显著降低了矿质态氮淋溶。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溶,为设施番茄适宜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9.
以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暗灌(G1)、膜下滴灌(G2)、隔沟交替灌溉(G3)和普通沟灌(G4)4种灌水方式对塑料大棚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番茄的灌溉方式。结果表明:G1、G3和G4 3种灌溉方式较G2灌水方式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株高和茎粗。G2灌水量最少,为1 146m~3·hm~(-2),G3次之为1 601m~3·hm~(-2),G1和G4 2种灌水方式灌水量最大,约为2 000m~3·hm~(-2)。G2、G3较G4灌水方式分别节水44.2%和22.1%。G2灌水利用效率最高为48.1kg·m~-3,G1、G4最低为27kg·m~-3。与其它灌溉方式相比,G3显著增加了番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而普通沟灌根系干质量最小,根/冠比最低。综上可见,膜下滴灌和隔沟交替灌溉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灌水量,提高灌水利用效率,为塑料大棚番茄合适的灌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滴灌设备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受重视和欢迎。有关滴灌能节水、降低空气湿度、减少发病率、增产增收的报导较多。但滴灌在日光温室看番茄应用效果尤其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的详尽报导很少,为此进行本试验,研究滴灌对土壤结构、番茄植株的生长发育等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为佳粉15号番茄。试验于1997年12月至1998年7月.在吉林省农业学校园艺场日光温室中进行。1997年12月上旬育苗,1998年2月中旬定植于校园艺场的目光温室中.试验区面积15Om’膜下滴灌方式给水,对照区面积相同.沟灌给水,大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吐鲁番市设施蔬菜水分高效利用的合理灌溉方式,调查了沟灌和滴灌对吐鲁番市日光温室早春茬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吐鲁番市,滴灌哈密瓜每667 m2 产量比沟灌高100 kg,每667 m2纯收入多1 017.6 元;滴灌黄瓜、辣椒和番茄每667 m2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稍低于沟灌;但滴灌哈密瓜、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比沟灌高1~3 倍。综合考虑,滴灌是吐鲁番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应重点推广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北半干旱地区番茄窖水灌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利用窖水采用不同方法灌溉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产值、病害及土壤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一定灌水量的前提下 ,微灌效果最好 ,6 6 7m2 产量达4 0 18.6kg ,产值达 1932 .6元。病毒病、脐腐病发病率低 ,番茄植株根系生长良好。暗沟灌溉次之 ,穴灌由于灌水区域、时间相对集中 ,抑制了根系的伸展。而高垄畦灌灌水量偏少 ,影响了植株生长发育 ,产量、产值较低 ,病害发生较重 ,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溉方法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用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番茄,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和沟灌等4种灌溉方法对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方法对番茄的株高、茎粗均无明显影响,而对果实膨大速度影响显著。其中,第一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是滴灌〉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沟灌;第二、第三穗果果径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不同灌溉方法番茄果实的Vc、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总酸度和糖酸比均有显著差异,总的来看滴灌、普通渗灌和节点渗灌的Vc、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而总酸度较低。番茄产量的顺序为普通渗灌〉节点渗灌〉滴灌〉沟灌。节点渗灌水分生产效率最高。由此可以得出,从灌溉方法的效果而论保护地栽培番茄应优选节点渗灌。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番茄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与滴灌处理相比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均产生有利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植株的根冠比,并促进了番茄产量的提高,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番茄生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生产中的除草、防病等因素,在番茄生产中对滴灌措施采取覆膜处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番茄种植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以常规膜下沟灌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开展春茬番茄设施栽培3种灌溉模式筛选试验。通过综合数据比较,滴箭灌溉模式表现较好,番茄全生育期667 m~2灌溉量为270 m~3,比对照节水11%;667 m~2产量最高,为6 037 kg,且品质指标都高于其他2个处理,建议进行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设施蔬菜水肥高效利用模式,在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肥管理方式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滴灌模式处理的番茄植株粗壮,茎粗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加14.71%、2.24%;果实品质明显改善,VC含量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加22.76%、13.60%,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增加7.29%、5.10%,糖酸比分别提高25.16%、20.03%;节水节肥效果显著,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节水52.38%、25.00%,节肥46.67%、31.03%;产量与常规滴灌模式相近,比常规畦灌模式增产5.38%;经济效益明显,比常规畦灌模式、常规滴灌模式分别增收28.87%、9.98%。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比常规畦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得更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在产量相同时,滴灌栽培能节省N肥18.75%;产量随着N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用量后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剩,产量反而下降。滴灌栽培合理施用N肥时,可以提高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番茄抗旱节水栽培技术,采用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和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进行同田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覆膜不安装滴灌产量为3 988.6 kg/667 m2;安装膜下滴灌产量为5 614.3 kg/667 m2,比对照产量增加1 625.7 kg/667 m2,增产率为40.8%。表明番茄安装膜下滴灌,可以将少量的水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满足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延长结果期和采收期,增加结果数量和单果质量,从而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效益。同时安装膜下滴灌使番茄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根部灌肥、灌药方便,节省劳力,是一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Studying crop energy partitioning and evapotranspiration for different irrigation methods is important in optimizing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eveloping suitable irrigation scheduling and improving crop water use efficiency.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energy partitioning and evapotranspiration of hot pepper (Capsicum annum L.) between furrow and drip irrigation methods under two adjacent solar greenhouses in northwest China. Results indicate that irrigation method affected the energy partitioning and evapotranspiration of hot pepper plants and these results were corroborated in a greenhouse study. Compared to drip irrigation, furrow irrigation increased daytime average net radiation (Rn), latent (λET) and sensible (H) heat fluxes by 12–29, 37–53 and 9–23%, respectively, but decreased soil heat flux (G) by 7–19%. Furrow irrigation also resulted in higher λET/Rn and lower H/Rn and G/Rn and increased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by 55.5% and produced a higher crop coefficient.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562.3 and 361.6 mm over whole growth stage for furrow and drip irriga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And drip irrigation increased the total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by 18.2 and 80.4%, respectively, before late fruit bearing and harvesting stage. In conclusion, drip irrig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method in hot pepper production to be used in greenhou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