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蹄叶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病牛趾间蹄皮组织有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具体表现为蹄角质软化,出现运动障碍,采食减少,产奶量下降,甚至停产。此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有关,奶牛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也可引发本病,也有遗传性蹄叶炎的病例出现,本病青年奶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本病如治疗不及时,将影响奶牛的产奶量,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叶炎是指奶牛指(趾)间蹄皮组织发生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其急性和亚急性期均有全身症状。本病的发生与奶牛乳房炎、子宫炎或酮血病有关,也可因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密集饲养于水泥地面等有关,也有遗传性奶牛蹄叶炎的病例。青年牛比老年牛发病率高,有时占集约化管理牛群的50%。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介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蹄叶炎是指奶牛指(趾)间蹄皮组织的弥漫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无菌性炎症。其急性和亚急性期均有全身症状。此病的发生与奶牛乳房炎、子宫炎、酮血病有关,也可因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又被密集于水泥地面的活动区域所致,也有遗传性奶牛蹄叶炎的病例发生。青年牛比老年牛发病率高,发病牛有时占集约化管理牛群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4.
蹄叶炎发生在包围趾骨的真皮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65%的蹄病直接或间接地与蹄叶炎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奶牛的跛行是由蹄叶炎引起的。蹄叶炎可分为三个阶段: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在所有三个阶段,奶牛通常都有特定的姿势以减轻疼痛。患蹄病的奶牛通常后背拱起来,如后肢放置比正常情况更朝前,说明疼痛在脚趾,如比正常更朝后,说明疼痛在蹄踵。  相似文献   

5.
<正>蹄叶炎在现代奶牛生产中,发病率较高。本文对该病的临床症状、病因及防治进行了阐述,以便给广大养殖场户提供帮助。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此病的发生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血病有关,奶牛产前、产后过食精饲料也可引发本病,也有遗传性蹄叶炎的病例出现,本病青年奶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  相似文献   

6.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养殖业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目前通常认为其发生是多因素造成的,如瘤胃酸中毒、内毒素及组胺含量增加、过食精料、分娩期前后、地面无垫料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该病。该病主要造成蹄真皮血管紊乱、蹄悬吊器官中的连接组织松弛以及表皮细胞异常分化。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蹄叶炎,诊断方法主要根据跛行、蹄部敏感、腹泻等临床症状而确诊。定期修蹄、降低高能饲料的比例能够降低发病率,对于患病动物可进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论文对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控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奶牛蹄叶炎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与角小叶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蹄角质软化,疼痛和不同程度的跛行。一旦得病,奶牛就会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病蹄不能负重;随着病情发展,奶牛就会卧地不起,且采食量明显降低,产奶量也开始下降,甚至停产;严重的因卧地不起等原因,只好淘汰。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在奶牛的蹄病中,41%的病例是蹄叶炎,72%的动物至少有一个蹄发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8.
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小叶的炎症 ,临床表现为跛行 ,采食能力下降、体重下降、生产能力和繁殖能力降低 ,采用综合防治的办法 ,收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病因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过食高能饲料 ,大量喂给易发酵饲料 (如含水量高的玉米 )或采用高能产奶日粮并发生浓毒性乳房炎、子宫炎、肺炎等疾病时更易引起蹄叶炎。发病机理是高能饲料发酵到一定程度引起瘤胃乳酸过多 ,内毒素及其他有毒物质 ,通过瘤胃血管吸收引起蹄叶炎。因蹄叶毛细血管特别发达 ,导致蹄叶微循环障碍而发生蹄叶炎 ,其他如削蹄不当等均能导致蹄叶炎。症状急性蹄叶炎两前肢跛行明显 ,…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或无规律波动等临床症状及瘤胃炎、蹄叶炎等代谢疾病,并对目前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及常用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防治和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蹄叶炎是一种影响奶牛蹄真皮生理功能的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学障碍疾病,是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虽然按传统的方法将奶牛蹄叶炎分类为蹄病,但其本质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按其病变程度,蹄叶炎可分为亚临床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根据临床症状可初诊。治疗可采用饲喂、用药和修蹄等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发展,为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养殖者大量饲喂以谷物淀粉为主要能量饲料的高精料日粮,使得诱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几率增加,继而造成干物质采食量下降、蹄叶炎及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诱发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增加了奶牛的淘汰率。论文主要从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对奶牛的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牛群健康监测及有效控制或减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奶牛蹄叶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蹄叶炎是危害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是牛蹄真皮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弥散性、无败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和全身性症候。由于蹄叶炎可导致蹄变形,蹄底溃疡病及白线病等多种蹄病,给奶牛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是近年来国内外蹄病研究的前沿课题。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验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奶牛蹄叶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从蹄叶炎的病因、症状、治疗、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牛的蹄叶炎     
牛蹄叶炎可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牛急性蹄叶炎是罕见的,可发生于过食谷物饲料和其他疾病之后。亚急性蹄叶炎发病较多。亚临床性和亚急性蹄叶炎的诊断较难。由于急性和慢性蹄叶炎步态异常和蹄变形等临床体征异常明显,故诊断较易。出色的饲养管理,尤其是饲料和蹄的护理是预防各种蹄叶炎的最佳方案。急性蹄叶炎可用抗组织胺,皮质类固醇,热、冷理疗,运动,添加粗饲料等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4.
蹄叶炎发病机理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蹄叶炎是蹄真皮的无败性炎症 ,有急性、亚急性、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马、骡、牛发病率较高。肉牛、乳牛和青年公牛多发 ,且多发生在两后肢内侧蹄 ,马骡则易发生在两前蹄。目前关于蹄叶炎的发病机理说法众多。长期以来蹄叶炎被认为是全身性代谢紊乱的局部表现 ;有的认为是由于运动不足并给予难以消化的饲料 ,或产前、产后过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精料引起消化道紊乱的结果 ;有的认为是由长途运输过劳或久闲后突然重役所致 ;还认为与某些疾病如胃肠炎、乳房炎等有关 ;近代研究认为蹄叶炎是一种变态反应 ,证实了组织胺参与了蹄叶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16.
1 什么是蹄叶炎 蹄叶炎是指蹄部真皮的弥漫性、无败性炎症,分为亚临床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据统计,蹄病在牛跛行病中占70%~90%。而蹄叶炎是引起牛跛行的主要疾病。在急性和亚急性阶段,奶牛可表现全身性症状,蹄角质改变不明显,当转为慢性或临床性康复后再复发,主要表现为蹄角质生长异常,蹄形改变,成为芜蹄,蹄壁上出现沟和嵴,使蹄壁呈现波纹状。蹄底真皮尤为严重。蹄底穿孔,溃疡,造成病牛不能行走,甚至爬窝。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奶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瘤胃pH值长时间介于5.0。5.5之间,从而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中。泌乳初期和中期奶牛日粮及饲养管理的变化均会导致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消瘦、蹄叶炎、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综合征、粪便粘稠度下降、乳脂率下降等。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由于粗饲料质量低导致了高比例的精饲料的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奶牛通常会采食过多的玉米饲料,这将导致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和挑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时,瘤胃pH值在5.2~5.6之间,主要是由乳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所导致。症状包括:采食量低,身体状况不良,反刍率低,瘤胃填充率低,粪便较稀薄同  相似文献   

19.
奶牛喂饲料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饲料的粗、精饲料比例对奶牛来说十分重要,最为理想的粗、精饲料比例按干物质计算,大体为50:50或40:60-60:40。过多的精饲料会使瘤胃PH下降,丙酸生成最增加,乙酸生成最减小,使养分供给量提高,产乳量增加,但合成乳脂的效率低,乳脂率下降。再者,精料饲喂过多,还会引起瘤胃中毒,食饵性蹄叶炎,难孕等疾病。因此,奶牛的饲养不能过分强调精料,必须解决好优质青粗饲料(优质干草、青草、青贮料)的供给。奶牛日粮中的精饲料不宜超过体重的2%-2.5%,过多依赖精料,既对奶牛有害,经济上也不划算。  相似文献   

20.
奶牛瘤胃积食也称为急性瘤胃扩张、瘤胃滞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是舍饲奶牛更容易发生,主要在冬春季节发病。该病的病因主要有奶牛过于瘦弱、前胃运动机能异常、饲养管理方式不合理、采食过多适口性好的饲料、突然更换饲料等。另外,为促使奶牛产奶量的提高,会在日粮中添加大量的精饲料以及其他工业副产品,如豆腐渣、啤酒糟、糖糟等,也可引起发病。如果病牛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继发引起瘤胃酸中毒而死亡,因此要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