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柴家荣 《种子》2006,25(10):9-12
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期淀粉酶及糖类物质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烤烟种子还是白肋烟种子,在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及呼吸强度都随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虽各有起伏,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高值期均在168h,呼吸强度高值期均在96h;可溶性总糖的快速增长期稍滞后于淀粉酶活性的提高,而还原糖的快速增长期早于可溶性总糖;不同烟草类型种子有区别,各测定指标的峰值K326〉TN86,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K326〉TN86,呼吸强度与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含量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TN86〉K326。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烟草种子萌发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索了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从萌发时第0小时至第336小时共十六个时期的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烤烟K326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峰,在第96小时达最大值,而白肋烟TN86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峰,则在168小时达最大值;烤烟K326种子和白肋烟TN86种子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值,均在第336小时;两种类型烟草种子萌发期间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柴家荣 《种子》2008,27(2):40-42
以烤烟K326、白肋烟TN86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期蛋白酶及相关物质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蛋白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都随萌发进程呈上升趋势,其间虽各有所波动,但彼此的变化动态相似,并呈一定的相关性;峰值最高期蛋白酶活性在84h,可溶性蛋白质在96~168h,而总游离氨基酸在萌发结束时(336h),可溶性蛋白质滞后于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而总游离氨基酸又滞后于可溶性蛋白质的提高;不同烟草类型种子萌发总体趋势相近,但起伏峰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烟草种子萌发期间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总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烤烟K 326和白肋烟TN86种子,分时期研究了种子萌发时碳水化合物及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至168 h时,种子内可溶性总糖和淀粉酶活性均达最大值,至萌发结束时(336 h)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作物种子的营养成分与其萌发特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9,(8)
选择7种作物种子,测定百粒重、发芽率以及发芽期间的丙二醛浓度和酶活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粗脂肪与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无相关关系。样本间百粒重和4 d发芽率区别明显,且二者之间没有相关性;二者主要与粗脂肪含量呈正相关。发芽期间,淀粉类种子MDA含量较低且为逐步上升趋势,脂肪类种子MDA含量较高且为先升后降趋势,并且随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淀粉类种子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脂肪类种子POD活性变化较复杂,主要随着粗脂肪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AT活性呈逐步上升趋势,SOD活性呈逐步下降趋势,这2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在淀粉类种子和脂肪类种子之间没有区别,主要随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下降。总体来看,相对于脂肪类种子,淀粉类种子在萌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中可以适当降低播种量。种皮较厚的种子出苗率较高但发芽速度慢,生产中最好采取一定的催芽引发措施,以促进其出苗。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成熟时期烟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种子活力之间的关系,为烟草种子成熟采收提供判断依据。以‘红花大金元’、‘MS云烟87’、‘MSK326’和‘云烟97’不同成熟时期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萌发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4个烟草品种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萌发率逐渐升高,授粉后35 d达80%以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着种子的成熟而下降,下降速度具体表现为先快后慢。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成熟后期又有上升。结合烟草种子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同表征种子活力指标之一的萌发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同种子萌发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随着烟草种子的成熟,萌发率逐渐升高,T-SOD和POD活性逐渐降低,T-SOD和POD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快速判断种子活力并决定种子采收时间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不同基因型烟草种子的外观形态和贮存成分与遗传亲本之间的关系和差异,观察比较了不同基因型烤烟种子的表面特征,并对这些烤烟种子中的蛋白质和高级脂肪酸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子其外观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烤烟种子中存在大量碱溶性谷蛋白,而水溶性的球蛋白和盐溶性的清蛋白含量很少。烤烟种子所贮存的内含物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而且参与脂肪构成的脂肪酸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不同基因型烤烟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烟草种子含钾量和千粒重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佛琳  马宇雷  张国锋 《种子》2000,(6):18-21,24
在相同的种植条件下研究了8个不同烟草类型共47份烟草基因的种子含钾量、千粒重及种子含钾量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烟草类型之间种子含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千粒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8个类型中黄花烟、原始种都具有较高的种子含钾量和千粒重,烤烟种子含钾量和千粒重均居中等水平。种子含钾量排序为:黄花烟〉原始种〉白肋烟〉心叶烟〉烤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晾晒烟。对烤烟34份基因型分6组比较其种子含钾量,各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RG17、中烟90种子含钾量最高;种子千粒重排序为:黄花烟〉原始种〉香料烟〉烤烟〉晒晾烟〉马里兰烟〉白肋烟〉心叶烟。对烤烟分7组比较种子千粒重,各组之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广烟12具有最大千粒重。对所有47个烟草基因型的种子含钾量和千粒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烟草种质资源烟叶化学成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所烟草种质资源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研究表明,烤烟的总糖、还原糖、施木克值、总糖/烟碱和总氮/烟碱极显著高于晒烟,而其总氮、烟碱、蛋白质则极显著低于晒烟.国外引进烤烟种质资源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而其烟碱含量则显著高于国内种质资源.总糖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糖与烟碱、总氮、蛋白质呈极显著负相关.烟碱与总氮、蛋白质呈正相关,并分别达到了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紫苏种子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给优化种质资源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选用10个不同紫苏品种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种子性状、品质、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直径、千粒重、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籽粒直径1.58~2.15 mm,千粒重2.36~5.12 g,粗脂肪34.0%~45.2%,粗蛋白18.5%~21.8%,纤维素19.0%~25.1%。总脂肪酸中含棕榈酸3.16%~4.77%,硬脂酸0.56%~1.86%,油酸11.42%~23.06%,亚油酸8.53%~13.02%,亚麻酸58.48%~70.90%,总不饱和脂肪酸占到总脂肪酸的93.26%~95.00%。ZY-3,ZY-1,ZB-1,BZ-2和BS-1粗脂肪含量高,α-亚麻酸比例大,可作为高油高亚麻酸优质育种材料。试验结果还表明,粗脂肪、亚麻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油酸含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呈显著负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要提高紫苏籽的亚麻酸含量,就要适当控制其油酸含量。  相似文献   

11.
镉胁迫对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不同镉(Cd)胁迫对不同烟草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以吉烟9号、吉烟10号、延晒六号3个烟草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溶液对烟草种子萌发以及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烟草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均受到抑制;烟苗叶绿素含量降低,根冠比变小,生长受到抑制,CAT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Cd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OD活性、MDA含量、Pro含量、Cd含量均随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可见Cd胁迫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烟草种子萌发和烟苗生长发育,烟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被破坏,多种酶活性不协调,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最终导致烟苗受害。  相似文献   

12.
烟叶中淀粉降解酶活性与烘烤温湿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索烟叶在烘烤过程中淀粉降解类酶的活性动态,为科学烘烤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和K326的中部叶为材料,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及烘烤温湿度环境对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出现2次高峰,分别在烘烤的36h和72h,烘烤结束时活性较低;在鲜烟叶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随着烘烤过程的推进,至24h达第1次高峰,之后降低,48h时出现低谷,随后叉于72h达第2次高峰。在整个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慢速升温定色的烘烤环境,烟叶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烟叶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黑小麦76对海水的耐受能力,添加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海水溶液处理小麦种子,5d后调查黑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 10%、20%海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轻微促进作用,在30%~40%海水浓度范围内,随海水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升高,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黑小麦有较高的耐盐性,而且在海水胁迫下调控种子萌发,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各有一套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叶片中SOD、POD、MDA、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SO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当盐浓度大于10﹪时,急剧下降;POD活性显著增加,到达30﹪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POD的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MDA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水浓度为5﹪时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及时收获对于获得最大的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是很重要的,许多牧草都具有种子脱落及其他种子生产的问题。裂荚是广布野豌豆种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种子和荚果的生理学特征、种子的抗逆能力来进一步确定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的收获时间。在广布野豌豆荚果发育过程中,每隔3 d收获1次荚果,到荚果开始出现开裂为止(盛花后第42 d)。结果显示,盛花后36~42 d,荚果干重、千粒重达到最大及荚果含水量达到最小,在此期间NaCl和Na2CO3胁迫下的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及胚根长均达到最大值。因此,广布野豌豆在裂荚前6 d收获不影响种子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胁迫对种子主要储藏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EG渗透溶液,进行不同品种发芽出苗阶段的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萌发出苗过程中,随萌发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其含量逐渐提高,胁迫处理均高于无胁迫处理。脂肪虽是花生的主要储藏物质,但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其变幅很小甚至有的品种略有升高。花生萌发出苗过程中水分胁迫,致使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等主要贮藏物质降解速度和强度降低,影响萌发出苗。  相似文献   

16.
烟草种子的老化及发芽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美玲 《种子》2006,25(9):9-13
为进一步摸清烟草种子老化和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有效地防止种子老化,通过对置于不同贮藏条件下烟草种子活力的定期监测,结果表明:处理1年后,置于冷藏柜和干燥器内的种子活力变化不大,置于室内和温室内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直至活力完全丧失.优质种子发芽的高峰值在第3~4天,一般7天以后基本没有发芽种子,发芽较整齐;而老化变劣的种子找不到发芽的高峰值,前10天几乎没有发芽的种子,而在40天以后都还有种子在发芽,出现发芽极不整齐的现象.由此看来,冷藏和超干燥是妥善保存烟草种子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年限对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年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为试验材料,观测种子萌发和主要贮藏物质的变化,探讨沙芥属植物种子寿命及贮藏物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贮藏2~4年时数值较高,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分别从第5年和第7年开始发芽率低于50%.随着年限的增加,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还原糖和可溶性蛋白质逐渐降低,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有所下降,而斧形沙芥种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4~5年,斧形沙芥种子平均寿命为6~7年,均为中命种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年限为2~4年.  相似文献   

18.
为找出不同播种密度和发芽条件对烤烟种子萌发的影响,笔者从播种密度、发芽床、发芽用水三个方面,采用烤烟种子在人工气候箱进行室内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发芽条件下对烤烟不育系云烟87包衣种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比不同发芽条件,对不育系云烟87包衣种子萌发的影响更大。烟草种子在进行检验时,播种密度宜采用100粒/皿,适宜发芽条件为2层滤纸加自来水的处理好。此时,云烟87包衣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及同步指数分别为76.0%、89.0%和0.49。  相似文献   

19.
傣药倒心盾翅藤种子萌发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倒心盾翅藤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测定倒心盾翅藤种子的形态、千粒重和含水量等指标,利用不同温度和光照、种子带翅或不带翅、不同成熟度、贮藏等处理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倒心盾翅藤种子发芽适温为25~35℃,其中30℃条件发芽率最高,光照或黑暗条件均可。果翅对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会影响种子发芽速度和整齐度。不成熟种子采集后经过贮藏后熟,可显著提高发芽率。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贮藏6个月,发芽率仍高达93.68%,但贮藏12个月后发芽率显著下降。结论:倒心盾翅藤种子属于高温萌发型、光中性种子;种子最适贮藏时间不超过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