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剂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的修复效果及其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防和修复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及其致害烟株提供参考.[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究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植烟土壤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模拟植烟土壤二氯喹啉酸残留浓度0.200 mg/kg进行致害烟株修复试验,待烟株出现典型药害症状后,施入不同修复剂或组合配方,测定不同处理烟草农艺性状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影响,烟苗移栽15 d—30 d—45 d—60 d后,细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激活—抑制—激活的态势,真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激活—激活—激活的态势,放线菌数量主要呈抑制—抑制—激活—抑制的态势;不同修复剂处理中以T2(0.135%赤霉酸+0.0031%云苔素内酯+格芙)处理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的修复效果最佳,对烟株株高、叶长、叶宽和茎围的抑制率最低,分别为9.40%、8.86%、1.71%和7.19%;与药剂对照处理(CK2)相比,不同修复剂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中T2处理可显著增加二氯喹啉酸残留土壤中的细菌数量(P<0.05,下同),并显著增加致害烟株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结论]0.135%赤霉酸+0.0031%云苔素内酯叶面喷施+格芙200倍液灌根可增加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对二氯喹啉酸致害烟株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盆栽土壤添加法测定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对几种蔬菜的药害情况,并初步采用土壤添加活性炭和煤渣进行药害修复。结果表明:在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设定浓度范围内,从不同蔬菜根长、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看,豆角基本不受影响,而其他3种蔬菜根的生长影响相对较大,表现为根部显著肿大,畸形严重,其中菜心对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残留敏感性最高,IC10(抑制根长10%生长所需浓度)为0.176μg/kg,其次为黄瓜(IC10:4.918μg/kg)和辣椒(IC10:7.5μg/kg)。土壤添加活性炭(0.4 g/kg)和煤渣(4 g/kg)均对二氯喹啉酸土壤残留导致的黄瓜药害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此结果可为田间合理选择轮作作物种类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土壤中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与生物测定法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生物测定法对在江西烟田采集的9个土壤样品进行二氯喹啉酸残留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结果表明:7号和9号土壤样品中残留有二氯喹啉酸,其残留量分别为0.060、0.092mg/kg,7号和9号土壤不适宜种植烟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9个土壤样品进行生物测定,只有在7号和9号土壤样品中移栽的烟草出现生长畸形,其余土壤样品上移栽的烟草未出现畸形现象;不同浓度二氯喹啉酸处理的土壤盆栽试验生物测定表明:在0.045~0.27mg/kg范围内,二氯喹啉酸的含量与烟草叶长、叶宽抑制率呈正相关,即二氯喹啉酸含量越高烟草畸形越明显。土壤中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与生物测定法结果一致,7号和9号土壤样品中残留有二氯喹啉酸,不适宜种植烟草。土壤中除草剂二氯喹啉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与生物测定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探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的有效修复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以贵烟1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探索不同用量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二甲四氯土壤残留致害烟株生长状况、烟叶生理生化指标、超微结构、品质和二甲四氯残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二甲四氯可促进烟株生长,而高剂量可致烟叶黄化和短小,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或死亡,其致害临界值介于2 520~12 600 g/hm2。竹炭和有机肥配施对烟草二甲四氯药害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每株烟苗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对致害烟株修复效果最佳,烟苗移栽80 d后,对株高、叶长、叶宽的修复效果显著,烟株主根长度最长,较药剂对照提高了39.94%(P0.05);与药剂对照相比,显著增加了致害烟叶的POD、SOD活性,且显著降低了致害烟叶的MDA含量(P0.05),使致害烟叶叶绿体紧靠细胞壁排列,促进基质和基粒片层逐渐清晰,增加淀粉粒数,细胞发育逐渐恢复稳定,同时改善了致害烟叶品质,其中糖碱比和氮碱比分别为9.36和0.92,处于优质烟叶范围。此外,该修复处理在烟苗移栽30 d后,土壤和烟叶二甲四氯残留量较药剂对照分别下降了69.34%和73.52%,80 d后土壤和烟叶中均检测不到二甲四氯残留量。因此,每株烟草配施竹炭60 g和有机肥50 g可提高二甲四氯致害烟株抗逆性,修复烟叶细胞结构,加快其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促进致害烟株生长,提高烟叶品质,有效预防和修复二甲四氯除草剂药害。  相似文献   

5.
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为添加法模拟土壤中二氯喹啉酸浓度,研究二氯喹啉酸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二氯喹啉酸进入土壤的短时间内(0~10 d),土壤细菌数量随二氯喹啉酸浓度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低浓度的二氯喹啉酸对放线菌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较高浓度则呈现抑制作用。表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可以指示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6.
两种稻田除草剂引起的烟草药害及替代除草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目前已引起药害的二氯喹啉酸和磺隆类除草剂替代品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 究二氯喹啉酸和苄嘧磺隆对后茬作物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两种稻田除草剂均可对后茬烟草的株高、叶长 和叶宽产生影响。其中,二氯喹啉酸对叶宽抑制最明显,严重时造成叶片狭长呈线型,失去商业价值,当土壤 中二氯喹啉酸为 2×10-4 mg/kg 时,烟草叶宽抑制率达 10% 以上;苄嘧磺隆主要造成植株矮小,单株叶片数量减少, 降低烟叶产量,土壤中苄嘧磺隆为 2×10-3 mg/kg 时,烟草株高抑制率在 10% 以上。【结论】乳氧禾草灵可替 代磺隆类除草剂防治阔叶类杂草,对后茬作物烟草安全;丁草胺可替代二氯喹啉酸防治禾本科杂草;乙羧氟草 醚对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防效较好,对水稻和后茬作物烟草安全,可替代磺隆类除草剂和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田 中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烟草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分析方法,探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其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用乙腈提取、硅胶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干烟叶、烟草植株和土壤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0.05~1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0.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6%,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中的定量限(LOQ)为0.1 mg/kg,在土壤中的定量限(LOQ)为0.05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烟草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13.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27.7 d。云南和山东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干烟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残留量在2.1~7.7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烟草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建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烟草害虫,按推荐剂量41.25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8.
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 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氯嘧磺隆尧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及氟磺胺草醚6种长效除草剂土壤残留致烟草药害症状及其致害临界值。结果表明:6种长效除草剂的施药方式均为土壤处理,所以均不同程度地抑制烟株的根、茎、叶的生长。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致使烟株药害症状显现时间长,持续时间长,不易恢复;而莠去津、扑草净尧氟磺胺草醚则显现时间短,轻者可恢复,严重者可使烟株迅速枯萎死亡。氯嘧磺隆、苯磺隆、烟嘧磺隆、莠去津、扑草净、氟磺胺草醚(有效成分)致烟株药害的临界值分别为:5.31×10-3、2.79×10-3、1.05×10-2、3.35×10-3、2.00×10-3、1.11×10-4 mg/kg。  相似文献   

9.
博德特氏菌HN36对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烤烟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缓解二氯喹啉酸对烤烟造成的危害,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含二氯喹啉酸(0.16mg/kg)的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二氯喹啉酸降解菌(博德特氏菌HN36)对烤烟株高,叶片长、宽,鲜、干质量,叶片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土壤中施入博德特氏菌HN36,加速了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降解,缓解了二氯喹啉酸对烤烟株高和叶片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加了烤烟地上部和根系的质量,使烤烟叶片中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降低。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越大,对受害烤烟的修复效果越好,与受害烟株相比,移栽后30d,土壤中施菌量为3×1010个/kg处理的受害烤烟株高、叶长、叶宽分别增加了63.46%、56.51%、95.07%,地上部鲜、干质量分别增加了47.24%、17.65%,地下部鲜、干质量分别增加了105.60%、136.84%,叶片纤维素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下降了46.39%、35.46%。移栽后30d,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为3×1010个/kg的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基本已被降解到对烤烟不产生危害的阈值;移栽后60d,博德特氏菌HN36施用量为3×109、3×1010个/kg的土壤中,二氯喹啉酸的残留量达到未检出水平。总之,土壤中以施用3×1010个/kg博德特氏菌HN36对受二氯喹啉酸危害的烤烟和土壤修复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量3×109个/kg和3×108个/kg。  相似文献   

10.
烟稻轮作区除草剂不同使用量对烟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二氯喹啉酸、二甲四氯、苄嘧磺隆、乙草胺等四种除草剂用推荐使用量的0倍、0.5倍、1倍、2倍、3倍、4倍剂量处理土壤。结果表明:前茬水稻使用除草剂中二氯喹啉酸超过推荐使用量2倍时就会引起烟株药害,导致烟株畸形,仅用量越大危害越大,其余处理均未见明显药害。检测结果:不同梯度二氯喹啉酸和二甲四氯都能在土壤中检测出,仅二氯喹啉酸在烟叶中上超过推荐使用量2倍才能检出,其余除草剂在烟叶中没有检出。  相似文献   

11.
稻田过量施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后,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可致后茬烟草生长畸形,为减缓对烟草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解毒剂处理,评价其解毒效果。设置不同浓度生石灰(375、750、1125、1500 kg/hm2)进行盆栽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修复效果较好的生石灰用量,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与其他解毒剂(氨基酸水溶性肥料、腐植酸水溶肥料、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可溶肥料)的修复效果。盆栽试验表明,生石灰施用量为1125 kg/hm2时,生石灰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有很好的修复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微生物菌肥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一定的修复作用,但不能使烟草恢复正常。生石灰施用量为1125 kg/hm2时,其与施用氨基酸水溶性肥料、腐植酸水溶肥料、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可溶肥料处理相比,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最好,采后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前茬水稻田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过量时,建议后茬植烟前施用生石灰1125 kg/hm2并用水灌溉,以缓解烟株畸形症状。  相似文献   

12.
几种解毒剂对烟草二氯喹啉酸药害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稻田过量施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后,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可致后茬烟草生长畸形,为减缓对烟草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解毒剂处理,评价其解毒效果。设置不同浓度生石灰(375、750、1125、1500 kg/hm2)进行盆栽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修复效果较好的生石灰用量,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与其他解毒剂(氨基酸水溶性肥料、腐植酸水溶肥料、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可溶肥料)的修复效果。盆栽试验表明,生石灰施用量为1125 kg/hm2时,生石灰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有很好的修复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微生物菌肥对烟草二氯喹啉酸残留药害一定的修复作用,但不能使烟草恢复正常。生石灰施用量为1125 kg/hm2时,其与施用氨基酸水溶性肥料、腐植酸水溶肥料、微生物菌肥、微量元素可溶肥料处理相比,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最好,采后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前茬水稻田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过量时,建议后茬植烟前施用生石灰1125 kg/hm2并用水灌溉,以缓解烟株畸形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稻烟轮作区稻田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烟草农艺性状和生长造成的药害影响.[方法]稻田3种常用除草剂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和2甲4氯钠,在1/4的推荐剂量下处理土壤.分别采用DNS法(3,5-二硝基水杨酸)、活体法、比色法和愈创木酚法,测定药害烟叶中淀粉酶、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分析3种除草剂残留引起的烟草药害症状和对农艺性状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在打顶至成熟期,3种除草剂均会对烟草产生药害,二氯喹啉酸对烟草叶宽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58.56%,对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动态变化影响较大;苄嘧磺隆主要抑制株高和叶宽,抑制率分别达14.21%和13.74%,但对烟草生理活性影响较小,主要影响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2甲4氯钠对烟草株高、叶长和叶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到36.03%、32.57%和36.65%,但除了过氧化物酶外,对另外3种酶活性影响不大.[结论]稻烟轮作区稻田应该避免使用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和2甲4氯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烟草除草剂药害修复的有效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生物质炭(750、1125、1500和1875 kg/ha)进行盆栽预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吸收修复效果较好的生物质炭用量,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其与其他化学解毒剂(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的修复效果。【结果】盆栽试验显示,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烟株叶宽、叶长、株高也不同程度增加,其相应的二氯喹啉酸伤害率逐渐减小,施用量达到1875 kg/ha时,修复效果最好,其与施用量1500 kg/ha时的烟叶叶宽、叶长、株高均无显著差异。在田间试验中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500 kg/ha时,其与施用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处理相比,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最好,采后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无明显减产迹象。【结论】前茬水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过量时,推荐后茬植烟前施用生物质炭1500 kg/ha均匀还田,以缓解烟株畸形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烟草除草剂药害修复的有效方法,为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方法】设置不同浓度生物质炭(750、1125、1500和1875 kg/ha)进行盆栽预试验,从中筛选出对烟田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吸收修复效果较好的生物质炭用量,并在田间试验中比较其与其他化学解毒剂(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的修复效果。【结果】盆栽试验显示,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烟株叶宽、叶长、株高也不同程度增加,其相应的二氯喹啉酸伤害率逐渐减小,施用量达到1875 kg/ha时,修复效果最好,其与施用量1500 kg/ha时的烟叶叶宽、叶长、株高均无显著差异。在田间试验中生物质炭施用量为1500 kg/ha时,其与施用施嘉乐、芸薹素内酯、碧护处理相比,烟株的叶宽、叶长、株高表现最好,采后烟叶产量和产值最高,无明显减产迹象。【结论】前茬水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施用过量时,推荐后茬植烟前施用生物质炭1500 kg/ha均匀还田,以缓解烟株畸形症状。  相似文献   

16.
调查分析了重庆市植烟土壤氯素含量及其与土壤农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 mg/kg,变幅为痕量~99.7 mg/kg,有90%的土壤含氯量在烟草种植区划规定的最适宜植烟的土壤含氯量(≤30mg/kg)范围内,土壤含氯量》45 mg/kg不适宜烟草种植的土壤样本仅占3.7%,土壤含氯量≤2 mg/kg的缺氯土壤样本占19.2%.重庆植烟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占植烟土壤的75.6%,不同类型土壤平均含氯量依次为黄壤15.2 mg/kg》石灰土12.8 mg/kg》黄棕壤5.6 mg/kg》紫色土5.3 mg/kg》水稻土1.8 mg/kg.从不同植烟区县土壤含氯量看,以丰都、石柱最低,平均为2.6 mg/kg,缺氯土壤占57.0%,55.7%;其次是武隆,平均含氯量为5.8 mg/kg;其他区县土壤含氯量在10~22 mg/k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全面地综述了典型喹啉羧酸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对作物、动物、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从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二氯喹啉酸微生物降解机制、降解菌筛选以及田间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如下:土壤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会引起作物体内相关基因及功能酶的变化,从而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环境中的二氯喹啉酸可能会引起动物生长发育不良、变态发育以及生殖异常,进而影响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和丰度;正常施用量的二氯喹啉酸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大;二氯喹啉酸在自然环境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基于微生物降解的生物修复是治理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的一种有效途径;目前研究者从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和烟草根部分离出的二氯喹啉酸高效降解菌株大多是细菌;二氯喹啉酸的降解可能是脱羧反应和脱氯反应2种路径共同作用的结果;温、湿度和p H是影响土壤中二氯喹啉酸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为探明土壤微生物降解二氯喹啉酸的复杂生理生化过程及机制,研发二氯喹啉酸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今后应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二氯喹啉酸逐级降解产物,筛选功能降解菌株,通过遗传工程构建二氯喹啉酸高效降解菌剂,并进一步加强多种降解菌株的复合降解研究,验证二氯喹啉酸功能降解菌株在田间复杂环境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二甲戊灵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马铃薯植株消解很快,土壤中消解较慢,半衰期为8.7d~13.9 d。我国尚未制定马铃薯中二甲戊灵残留限量,参照欧盟的限量标准0.05mg/kg。土壤中二甲戊灵最终残留量为0.005 mg/kg~0.84 mg/kg。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重庆植烟土壤氯素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查分析了重庆市植烟土壤氯素含量及其与土壤农化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mg/kg,变幅为痕量~99.7mg/kg,有90%的土壤含氯量在烟草种植区划规定的最适宜植烟的土壤含氯量(≤30mg/kg)范围内,土壤含氯量>45mg/kg不适宜烟草种植的土壤样本仅占3.7%,土壤含氯量≤2mg/kg的缺氯土壤样本占19.2%。重庆植烟土壤类型主要是黄壤,占植烟土壤的75.6%,不同类型土壤平均含氯量依次为黄壤15.2mg/kg>石灰土12.8mg/kg>黄棕壤5.6mg/kg>紫色土5.3mg/kg>水稻土1.8mg/kg。从不同植烟区县土壤含氯量看,以丰都、石柱最低,平均为2.6mg/kg,缺氯土壤占57.0%,55.7%;其次是武隆,平均含氯量为5.8mg/kg;其他区县土壤含氯量在10~22mg/kg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采用调查研究、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于2001-2002年对重庆市烟区土壤、烟叶含氯量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于2003-2004年进行了不同施氯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氯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及氯在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表明:重庆植烟土壤含氯量低,平均为13.4 mg/kg,严重缺氯的土壤(Cl≤2 mg/kg)样本占19.2%;可能缺氯的土壤(Cl≤10 mg/kg)占50%.重庆市烟叶含氯量很低,平均为0.70 g/kg,有99%的烟叶样本含氯量低于优质烟叶要求的含氯下限(3 g/kg),烟叶含氯量低已成为影响烟叶质量的限制因素.烟叶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直线或指数相关.施氯量在0~4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氯量的增加烟叶产量、上等烟比例、产值、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施用适量氯(30~45 kg/hm2)能降低烟叶烟碱及总氮含量;施木克值、K2O/Cl、总糖/烟碱以及烟碱/总氮比趋于合理,协调了烟叶各化学成分的比例,改善了烟叶品质.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影响.重庆烟区的最佳推荐施氯量为30~45 kg Cl/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