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4月1日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小麦穗期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其中沿淮及淮南大部大流行风险高。各地要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与否,关键看扬花期与高温高湿阴雨天气重叠的机率,因此准确把握小麦生育进程及关键时期的天气情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召开的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上了解到,预计2016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程度重于常年,接近上年,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病害发生面积高于常年小麦中后期病虫以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为主,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  相似文献   

3.
小麦赤霉病[Gibberrella zeae(Schw.)]是世界温暖潮湿和半潮湿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小麦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东北东部春麦区,赤霉病为主要小麦病害,危害十分严重;并且,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已向淮河和黄淮流域蔓延扩展。全国赤霉病受害面积超过667万hm2,约占小麦总面积的1/4。在江苏省赤霉病不仅是淮南地区的主要病害,而且淮北地区近年也发生较重。据统计,一般大流行年(病穗率50%以上,减产2~5成)和中等流行年(病穗率20%~40%,减产1~2成)每2~3年发生一次,但几乎每年都有轻微发生。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减产,而且严重恶化子粒…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南方地区汛期提早、雨水偏多,华北、黄淮北部、西北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加大了赤霉病、穗期蚜虫等小麦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风险。预计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其中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大流行,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大发生。针对当前小麦病虫重发的严峻形势,农业部立足抗灾夺丰收,组织开展"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加强监测预警,落实防控措施,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障夏粮丰收。--加强监测预警。今年初,组织全国362个小麦病虫测报区域站,系统监测病菌、害虫数量及发育进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暴发流行,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且病菌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尤其是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影响人畜健康,我国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不得超过4%。1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预报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赤霉病发生的症状表现为发病植株在干燥环境下整穗枯白或者半截穗枯白;气候潮湿时,病穗颖片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6.
小麦赤霉病造成不仅是减少产量,而且病麦粒带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影响小麦品质。本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概况,总结出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和小麦赤霉病在未来的流行趋势,并针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造成不仅是减少产量,而且病麦粒带有对人畜有毒的物质,影响小麦品质。本文介绍了小麦赤霉病发生为害概况,总结出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原因和小麦赤霉病在未来的流行趋势,并针对小麦赤霉病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是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550万亩左右。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穗期病虫以及早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控小麦穗期病虫,保障小麦产量,提高麦粒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近几年小麦病虫防治工作的实践,分析小麦穗期病虫发生的特点,研究防控技术,现整理成文,供读者商讨。1小麦穗期病虫爆发致灾的特点盐城市地处沿海,有里下河、沿海和黄淮三个不同的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赤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是世界性的病害,为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发生赤霉病后,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产量的损失,而且因为赤霉病菌能产生DON毒素(呕吐毒素)污染谷物,对人、牲畜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来,由于小麦播种期明显推迟,小麦赤霉病呈现重发态势,流行频率明显增加,仅2010年以来,7年中就有2010、2012年2年大流行,2013、2015、2016年3年偏重发生,2012年赤霉病病穗率达到  相似文献   

10.
<正>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今年4、5月份沿淮地区持续阴雨引起小麦赤霉病在该地区近几年来的一次大流行,一般减产2~3成,重者5成,严重影响了午季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病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以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其中又以穗腐危害最重。穗腐主要发生在灌  相似文献   

11.
<正>江淮等地小麦赤霉病呈重发流行态势记者日前从农业部新闻办公室获悉,受近期江淮、长江中下游等地多次出现降雨天气过程影响,加之田间菌源基数高,赤霉病流行风险增大,呈现重发流行态势。据全国病虫测报监测网调度监测显示,截至5月4日,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4.1亿亩,同比增加12%。其中,小麦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约4700万亩、小麦赤霉病累计发生面积584万亩。当前,正值小麦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影响江淮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众多因素中,赤霉病首当其冲.赤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特点是爆发性、频率高、损失大,年度间病情变幅大,大约每2年就要发生重度或中度病害1次,去年我省就是小麦赤霉病重发年.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不仅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为历史所罕见.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21,(5)
正小麦穗期是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多种病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以浙江省临海市为例,今年麦类生育期普遍早于上年同期,3月份已处于破口期至齐穗期。综合田间菌源、虫口基数、品种生育期和气候条件,预测麦类赤霉病为中偏重、局部大发生趋势;穗期麦蚜为中发偏重趋势;麦类白粉病为中发趋势。必须切实抓好小麦扬花期麦类赤霉病的预防和蚜虫防治,确保春粮丰收。  相似文献   

14.
济源市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也是小麦生产中威胁较大的真菌病害之一,2012年在济源市重发生。2012年5月22-28日,济源市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对辖区内不同品种、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田赤霉病发生危害情况开展了1次全面普查,并对该病流行原因进行了认真剖析,对今后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和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大面积流行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一、流行发生特点(一)田间见病迟济源市常年小麦抽穗扬花期为4月18-25日,小麦赤霉病病穗始见期在4月24日前后。2012年,由于受播期晚、前期气温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抽穗扬花期集中在4月24日-5月2日,  相似文献   

15.
<正>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病虫防治的宣传、引导、发动和督促,狠抓以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工作;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要努力把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提高病虫防治技术到位率,为夺取午季丰收,实现高产攻关任务目标打好基础。坚决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硬仗及时将病虫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引导和动员农民及时、适时投入防治;要把需防病虫种类、防治适期、防治指标、用什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小麦生产时期先后遭遇冻害、局部赤霉病爆发流行、成熟收获期又遭大风、冰雹、短时强降雨等多种自然灾害,不仅影响小麦的收获进度,而且还造成一大部分小麦发生穗萌动、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小麦种子质量,导致小麦产量、品质下降,种子发芽率降低。该文主要介绍穗萌动、穗发芽的概念与形成原因,针对穗萌动发芽对小麦品质和种子质量的影响,提出要加强农事措施、药物防治、及时抢收以及晒种、烘干、筛选等一系列措施,提升种子质量,提升小麦整体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正>小麦赤霉病又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近几年来,在冀中地区普遍发生,尤其是在抽穗扬花期遇降雨或连阴天使小麦受害严重。小麦染病后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使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减少,出粉率降低,加工性能受到影响。最为重要的是该病菌产生毒素,当病粒率偏高时,人畜误食后将中毒。近年来在冀中南冬麦区有偏重发生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10%以上,造成减产10%左右。因此了解赤霉病的发生规律,并  相似文献   

18.
袁淑杰  梁平  任红敏  曹克强  张文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359-1361,1382
用趋势系数法分析了冀京津22个气象站1960~2003年春季冬小麦赤霉病发生期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用权重系数法计算了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指数——K指数。结果表明,冀京津区域气温有增加趋势,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冀京津区域降雨量、降雨日数、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地区K指数大于0,即春季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逐年加大。这些地区只要菌源达到一定数量,未来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概率将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4月12—14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济南召开了2010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科研教学部门相关专家,在充分交流和研讨小麦病虫害发生基数、小麦生育期及品种布局等情况基础上,结合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做出了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态势的判断,其中穗期蚜虫、赤霉病发生形势较为严峻。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麦类赤霉病是江苏淮南地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般 3~ 5年大流行一次 ,2~ 3年中度以上程度流行一次 ,因此做好麦类赤霉病防治工作 ,是确保小麦生产优质高产稳产的措施之一。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是 195 0年以来较为严重的年份 ,分析小麦赤霉病大流行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麦类赤霉病的防治水平。1   2 0 0 3年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治概况1.1 沿淮及淮南发生都比较重沿淮及淮南未治田病穗率都在 4 0 %以上 ,病指18以上。在淮南 ,地区之间发生也不平衡 ,又以沿江、苏南局部及丘陵地区发生最重 ,未治田病穗率高达 6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