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利用桃江县1981—2016年汛期4—9月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桃江汛期降水变化特征,阐述对资水流域柘溪水库调度影响。结果表明:桃江县近36 a汛期降水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4.505 mm/10 a;4—7月属降水量较多期,平均月降水量累积值797.5 mm,占多年汛期平均降水量76.4%;汛期暴雨累积日数为148 d,占近36 a暴雨总日数90.8%。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332 d/10 a。汛期暴雨日数增加使资水流域防洪形势严峻,增加柘溪水库防洪负担,导致河道过流能力下降,阻碍柘溪水库正常泄洪。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山西面临的严峻问题,利用水库分期汛限水位调控洪水资源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确定水库分期汛限水位的前提是水库汛期分期的合理划分。水库汛期分期的划分有模糊集分析法、数理统计法、Fisher最优分割法等多种方法,本文应用模糊集分析法,根据子洪水库流域的降雨资料进行直接模糊统计确定汛期经验相对隶属函数,并结合水库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确定水库汛期的分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汾河流域19个气象站点1959—2007年汛期(6—9月)的降水数据,采用小波分析、M—K突变分析及其它数理统计方法,对汾河流域汛期降水量时间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49a来,流域汛期降水呈现减少趋势,递减率是9.79mm/10a,其中6月份的降水呈现上升趋势,速率为2.79mm/10a,7—9月均表现出下降趋势,最明显的是7月份(速率为-6.54mm/10a),7和9月份降水明显减少是流域汛期降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汛期降水在1978年以后发生突变,流域降水处于一个相对少雨的时期;汛期降水量存在8~15a和3~7a的特征周期,中心时间尺度为2,5,10和12a,其中约5a的周期振荡最为强烈,是汛期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根据5a周期及其它特征周期的小波系数变化趋势,估计汾河流域在研究时间段以后近期内汛期降水量可能偏多。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发挥荞麦在房山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开展了荞麦播期试验,研究播期对荞麦观赏期和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山区荞麦春播适宜播期为4月5 — 16日,花期为70 d左右,初花至倒伏亦为70 d左右,封行至倒伏为60 d左右,盛花至倒伏可以持续60 d左右,观赏持续期最长;夏秋播适宜播期为7月20日至8月25日,植株不易发生倒伏,花期在34~57 d,其中7月20日左右播种最佳,花期达57 d;5月7日至6月9日也可播种,初花至倒伏在21~49 d;6月25日至7月5日不适合播种。  相似文献   

5.
以文峪河水库站7月份的水文要素摘录为例,通过大量试算并综合考虑测站河流特性,选定了水位变率、水位变幅、流量变率、时距等控制参数及控制时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最终确定了文峪河水库站的摘录控制条件为:水位变率0.8、水位变幅空白、流量变率0.4、时距空白,加摘控制时段确定为7月10日8时至9月10日8时和10月25日8时至12月31日8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水库站摘录控制条件参数及控制时段的选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淮河流域汛期候尺度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时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特征是水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区域旱涝防灾与水资源利用的重要依据。基于淮河流域30个气象测站点1960-2014年汛期(5-8月)的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集中度指标、趋势与突变检测以及小波周期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近55 a来汛期降水集中特性的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汛期降水年际间波动频繁,变幅较大,1970s和1990s为汛期雨量偏低时期,而2000s以来是汛期降水量最高的时代。(2)降水集中度波动较大,呈微弱减小趋势,以1960s为最集中,1980s最低,1983年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突变过程。多年平均降水集中期出现于7月上旬的38候;集中期以1980s为最偏早,1990s以来都较为偏迟,在1990年为明显的突变过程,此后集中期总体推后。(3)集中度在1960s中期具有2 a左右的周期,在1991-2004年存在3~5 a左右的周期。集中期在1970s后段存在2 a左右短周期,而在1970-1982年存在显著的6~9 a左右稍长周期。集中度与集中期在1975-1985年还具有显著的4~5 a左右正相位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银胶菊(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的物候期、生育习性、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情况等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银胶菊为一年生有害杂草,以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生长历期约为170d;3月中旬至9月下旬均有出苗,出苗高峰期为4月上旬和8月下旬,其出苗率分别为21.65%和11.9%;植株分枝期在5月中旬至7月初,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开花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结果盛期;单株瘦果量为7500~10000粒,千粒重为0.74~0.76g。瘦果在成熟后约有3个月的休眠期,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种子出苗率与瘦果土埋深度有密切关系,瘦果处于土表时,种子出苗率最高,瘦果土埋深度超过1.5m时,种子不能出苗。  相似文献   

8.
以黑土为供试土壤,根茎为繁殖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内穿龙薯蓣全株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春地区,生长季内氮、磷、钾的吸收量N:P2O5:K2O=5.8:1:5.3。氮、钾在5月30日~7月10日是第一个吸收高峰期,7月10日达全年最大值,磷则在5月30日~7月21日,7月21日达全年最大值;氮、磷、钾在8月12日~9月1日时均出现了第二个吸收高峰期,在9月1日同时达到第二个吸收峰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西南汛期降水资料的分析,引用降水指数建立了浙西南旱涝序列,根据当地汛期特点将汛期分为前汛期和台汛期。分析结果表明,浙西南汛期和前汛期降水总量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台汛期具有弱的增加趋势。汛期旱涝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特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到70年代末浙西南汛期雨水趋少,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雨水增多,到了21世纪初又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在上世纪50年代以及90年代是涝灾多发时段,而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一个旱灾多发时段,进入21世纪后汛期降雨量又迅速的减少,旱灾发生渐频。另外浙西南旱涝序列还有一定的周期性,前汛期、台汛期以及汛期的旱涝周期分别是6~7 a、2~3 a、26 a。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湖南省常德市7个气象观测站56年(1960—2016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换以及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常德市暴雨发生次数(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常德市暴雨发生次数呈山区多、湖区少的特点;在季节分布上,暴雨主要出现在汛期(5—9月),主汛期(6—8月)是常德市暴雨最集中的时段;月际分布上,全年仅12月没有出现暴雨,其他月份都有暴雨出现,6月常德市暴雨日数呈下降趋势,9月暴雨次数上升且在2013年最多;在旬季分布上,暴雨次数从4月上旬开始缓慢增加,6月上旬急剧增加,7月上旬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20世纪80年代暴雨发生次数出现增多,90年代达到峰值,随后减少,后期变化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11.
2015年7月31日至8月3日,榆次区连续发生3次短历时、强降雨过程,暴雨笼罩范围及暴雨中心均位于山丘区,最大10 min、60 min及24 h时段降水量创历史最高,洪水进城,街道淹没,损失惨重。通过对暴雨洪水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湿地蓄洪区管理、河道清障、搞好上游山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防洪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变化环境下辽宁南部石门水库的洪水资源化利用进行可行性探讨,并针对调度决策方案进行风险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变化环境后水库汛限水位可抬升0.5 m,相比于变化环境前,水库目标风险效益平均可增加0.28亿元;同时考虑水库上下游防洪风险的前提下,变化环境后,水库的防洪风险均值增加0.085%,目标效益均值增加0.07亿元,最佳调度方案期主要应考虑在8月下旬~9月上旬期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合理高效利用秋季气候资源,对重庆晚秋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分期播种试验方法,探讨重庆地区秋马铃薯适宜播种期。结果表明:受试验当年8月上中旬高温和秋棉雨的影响,8月27日播种的出苗率最高,8月27日至9月11日播种的秋薯商品率最高,9月11日播种的产量最高。结合重庆地区晚秋气候特点、耕作制度以及马铃薯的品种特性,认为重庆350m以上地区秋马铃薯宜8月中旬播种,350m以下地区宜8月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14.
1960-2013年广东省梅江流域径流特征及其对降水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梅江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河流水量调节、防洪防汛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该地区的典型河流梅江为例,利用1960—2013年流域的径流、降水数据,结合累积距平、变异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数理方法,对梅江的径流量、降水量在年代、年际、季节等时间尺度上进行分析,并用集中期来反映径流对降水变化的滞后效应。[结果]梅江径流量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递减率为5.79 mm/10 a ;流域径流主要集中在4—9月,季节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和春季,径流集中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流域内多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但减少幅度很小,降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5—6月;流域内年径流量与降水量存在极大的相关性,并呈线性回归关系(r =0.824>0.428= R0.001,54,回归显著水平超过0.001),流域径流对降水具有滞后效应,多年平均滞后时间为21 d ,且滞后天数随着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结论]可以推测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地表覆被状况或者是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延河、清涧河、汾川河3条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区9个水文站点的6-9月径流量、输沙量的数据,探讨了时空尺度变化对径流与输沙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在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其相关程度差异明显.基于径流因子与输沙因子的关系所拟合的曲线模型中,7,8月份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高于6月、9月,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一般低于7,8月份的模型拟合优度.汛期清涧河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高于延河和汾川河流域,区域的模型拟合优度高于延河和汾川河流域,但略低于清涧河流域.  相似文献   

16.
以乔砧长富2号苹果幼树为试验材料,分别于6月10日、7月10日、8月10日将当年生新梢拉成与中心干成110°左右,研究不同拉枝时期对树体生长发育和花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能促进长富2号苹果中心干延长枝的伸长生长,减小中心干尖削度,增加侧枝数量、干枝比及花芽数量,抑制侧枝伸长生长,拉枝对中心干延长枝的加粗生长影响不明显,以7月10日拉枝效果较为理想,6月10日拉枝背上直立枝过多,梢头上翘严重,8月10日拉枝形成的花芽数量较少。推荐生产中拉枝时期以7月10日前后为宜。  相似文献   

17.
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土壤CO2排放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罗辑  杨忠  杨清伟 《土壤学报》2000,37(3):402-409
在植物生长季对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区三种不同类型土壤排放CO2过程进行了连续观测,三种类型土壤CO2排放存在着显著差异,峨眉冷杉滨替林采伐迹地土壤呼吸强度最高,达5.89μmol/m^2s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9月>8月>6月>7月>5月>10月>11月;峨眉冷杉林土壤呼吸强度次之,为5.76μmol/m^2s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8月>7月>9月>6月>5月>10月>11月;峨眉冷杉演要替林土壤呼吸强度最低,为3.26μmol/m^2sCO2在各月份中高低依次为5月>7月>8月>6月>9月>10月>11月,观测的各种温度指标对土壤CO2排放有明显的影响,分析表明,近地表气温对峨眉冷杉林采伐迹地和演替林土壤CO2排放影响最大,10cm和5cm深地漫地峨眉冷杉土壤CO2排放影响最大,根据观测的土壤品种月平均值计算出土壤CO2排放的通量估计值,峨眉冷杉林采伐迹地土壤CO2排放为223.91kg/hm^2d,峨眉冷杉林土壤排放为218.48kg/hm^2d,峨眉冷杉演替林土壤CO2排放为123.76kg/hm^2d.  相似文献   

18.
水库洪水预报准确性决定水库汛期的防洪调度。闹德海水库是柳河上游的一座具有防洪、灌溉、工业供水等综合功能的大 (Ⅱ )型水库。其坝址以上流域面积较大 ,下垫面性质差异很大。提出综合利用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模型进行水库洪水预报的复合模型。经实际计算检验 ,该复合模型洪量预报精度比原预报模型提高 8 1% ,洪峰流量预报精度提高 13%。表明该复合模型在对流域下垫面性质差别较大的水库洪水预报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小叶杨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小叶杨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小叶杨呈现出近10多年来树木绿叶期延长的趋势,但物候的早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上年9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提早5d,展叶普期提早4d,开花始期提早4d;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种子成熟提早3d左右;上年9月至当年8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叶全变色期约推迟4—5d,树木绿叶期延长12d;但小叶杨物候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对日照时数变化的响应各地不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于2007年6月26日至8月20日系统调查了平作春棉田和夏棉田主要害虫的种群数量动态,并利用相对丰富度、优势度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析了其群落结构和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组成较为丰富,由10目35科48种组成.其中春棉田昆虫群落为9目30科39种,夏棉田昆虫群落为10目30科43种;优势种是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rinus(J(Bois)].在6月底至7月上旬春棉田优势种主要有朱砂叶螨,7月初数量达最多;两类棉田在7月中旬以后优势种均为棉蚜,7月底至8月中旬优势种均为烟粉虱.两类棉田昆虫群落的总个体数变化较大,但春棉田中昆虫群落和害虫亚群落总个体数始终高于夏棉田;春棉田害虫的相对丰富度较大,而夏棉田天敌的相对丰富度较大;两类棉田以寄生性天敌群落相似系数最高(0.949 4),植食性害虫群落最低(0.439 4);春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95 3,夏棉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95 1,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基本一致,而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化正好相反,优势集中性指数越大,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