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对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少数民族居住地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关系,认为社区共管措施是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茂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东巴文化和造纸植物、纳西族传统生态信仰、纳西族信仰的圣山、圣境信仰与东巴文化、纳西族对神树和神兽的崇拜与保护、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及其保护几方面论述纳西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认为上述这些传统文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论自然圣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圣境是一类特征的生态系统,是由于传统文化信仰的原因而受到崇拜、禁忌和保护的一类特殊自然—人文景观单元,包括山林自然圣境、庙祠人文圣境、名山圣境和水体自然圣境4种类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体现在自然圣境对物种与生态系统保护等多个层次上。要做好自然圣境的保护,应将有条件的区域建成保护小区、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当地群众在圣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可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采取有效策略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本文简要阐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和丧失原因,从社会、经济、生物角度论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中老两国边境山水相连,民族同根,文化同源,两国边境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2006年建立了"尚勇—南木哈跨境联合保护区域",中老保护区管理部门双方积极探索和完善跨境保护机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制定了信息共享、联合保护、打击犯罪等长效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生物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并从4个方面阐述了城市生态园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西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自2004起,有关部门就开始运用国家公园管理模式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文章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保护行动规划方法中的保护对象的确定、威胁因子的分析、制定并实施保护策略、成效评估4个关键步骤是实现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9.
景跃波  张劲峰  陈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0-213,218
对生活在云南的藏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就今后复兴及进一步弘扬该民族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淳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淳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出发,对淳安县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千岛湖所在的浙江省淳安县建立了从法规政策、管理机构、宣传教育直至动植物保护方法等网络体系,但依然存在诸多胁迫因素.因而,提出了淳安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目标、区划布局,在继续开展原有生态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抓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包括千岛湖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自然保护小区建设工程、古树名木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程以及保护能力与支撑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模式,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社区共管的基础提出了适合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生物多样性标准、生态安全标准及天然林保护标准及其指标。根据文献、试验及专题调研,提出生物多样性标准包括生物多样性集中地区或地段的保护、濒危物种保护、重要和特殊自然景观保护、具重要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生境和栖息地保护5个具体指标,以及生态安全及天然林保护各两个指标,并计算了生物多样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历史因素,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竹类种质资源与竹文化资源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了解少数民族竹文化及其资源开发情况,对于了解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过程,更好地保护、发展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区域分布,总结了竹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即真实性原则、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性原则、市场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涉及一些基本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汇集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最小存活种群、岛屿生物学理论、集合种群、边缘效应、生物最小面积、生物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系统理论、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伦理价值、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这些基本理论能为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分析赣南生物多样性特点及其保护现状,提出赣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重点是: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林木种质资源基地、迁地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指出威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因素和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实现森林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Agroforestry, as one of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has received attention. But the methods to evaluate this contribution are rare.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method development for quantification of effects of agroforestry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t includes identifying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agroforestry components, defined as a set of species with similar impacts on a system process, and quantifying the distinctness of these groups, as related to wise use of resources and increasing well-being of local people. Combining with functional group-bas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alysis, the present work gives a useful way for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planning of agroforestry management relative to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t also provides a means to improve our knowledge on the potential roles of agroforestry i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The analyses, using the distinctness index of functional groups, demonstrated the impacts of various land-use system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The analyses, using AHP, ranked the priorities of various agroforestry and plantations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forests, aiming at the long-term solution for the resource support.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agroforestry development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acts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strategic planning.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November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8.
《林业研究》2021,32(3)
Sacred groves preserve a rich religious and socio-cultural heritage of Indian biodiversity from primeval times, due to their values. They act as a bridg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Groves help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replenish water resources and are pivotal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cluding rare, endemic, threatened, vulnerable species and ethnobotanical species. Most of India's sacred grov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deity or a spiritual being, who protects the grove and local people. Vegetation cover of these groves has traditional ethnobotanical value,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ethnomedicine, which accoun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groves over the years. Numerous plant species from sacred groves are used according to tradition and culture to prevent or cure various health problems. However, modernisation, industrialisation, increased encroachment and misuse of forest resources increasingly threaten sacred groves. These treasures of nature must be conserved by formulating and applying new laws and policies while creating awareness among people about the value of sacred groves. Toward this aim, we review the distribution, ec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sacred groves of India and strategies to conserve them.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其进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目前中国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其建设速度较快,在管理、科研和开发方面不配套,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必须在宏观上对保护区进行科学规划,在资金投入上拓宽渠道,在管理方面引入新的机制,才能使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