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目前,布病大范围流行,并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对布病进行全面了解,才能避免布病的发生。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治、预防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奶牛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事关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持续发展。2016年9月《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印发并提出控制、消灭、净化目标要求,笔者就开展规模场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工作情况进行探讨,以期为布病防控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全身传染病。其发病率与地区、季节、年龄、职业、性别均有关系,在畜牧生产中,应十分注意布病的防控。本文论述了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防控,为畜牧业中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做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华宁县羊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准确评估疫情风险,科学制定全县布鲁氏菌病防控策略,2017年8-9月对来自辖区内不同羊群血清样品672份进行监测,检出阳性样品29份,阳性率4.32%,表明华宁县整体羊布病防控形势严峻,需加强对布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布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皮肤、呼吸道、生殖道等,对农牧业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危害较大。现阶段,随着畜禽养殖户数目逐渐增多,牛羊引种布病流行也呈现回升趋势,引种布病发病概率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养殖人员的健康和农牧业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牛羊引种布病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情危害,降低布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准确掌握宜君县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疫情隐患,科学评价防治效果,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流行,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宜君县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畜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工作,近四年已连续被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定为布病监测县,集中开展布鲁氏菌病监测,为有效掌握畜间布病疫情流行动态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1基本情况宜君县位于陕西省中部铜川市北部,关中平原与陕北黄体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状热、地中海驰张热等,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人畜共患病。笔者就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应防控措施作简要论述,供参考。1布病流行现状1.1布病在人类间的发病现状近年来,人布病流行有逐渐扩大趋势:全世界人患布病每年新增病例高达五十万余例,仅我国2015年,新增布病五万七千多例,河南省2015年新增布病达5742例,这给人类敲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牛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栋  刘书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3,(16):134-135,13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和牛、羊、猪等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呈不断上升的流行趋势,不仅给畜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该文对牛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国内外综合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布鲁氏菌病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中国奶牛养殖的规模化经营,奶牛在城市间频繁调运,致使疫区广泛分布,所以研究疫病到达时间对疫病防控非常重要。本文以城市为斑块,建立了多斑块动力学模型,利用随机的方法给出疫病到达时间的一般表达式。以中国南方最大的奶牛基地——浙江省为例,结合实际调研的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给出了杭州、宁波、金华、温州、台州、湖州、衢州这7个辖市的奶牛布病的到达时间,为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统计分析xx旗2014~2017年畜间布病监测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通过监测结果分析,实行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xx旗布病阳性率在0.5%以下,使布病得到了一定控制。科学制定布病监测范围,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以感染羊、牛为主人兽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传染病,染疫家畜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兰州市羊布病的现状及发生情况,探寻布病病因及存在的风险因子,分析羊布病流行规律,预测布病流行趋势,评估控制措施效果,增强对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2012年6~11月,对兰州市辖区内9个县区82个乡镇(街道)存栏的75万余只羊以行政村为采血单元,按存栏数的1%采集7886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各乡镇羊布鲁氏菌病常规信息、养羊生产和加工流通信息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俗称粘巴病或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布鲁氏菌属分6个种19个生物型,我国目前分离到5个种15个生物型,其中羊种致病力最强。家畜临床症状不明显,极少死亡,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公畜发生睾丸炎、妊娠母畜发生早产、流产或不育;人则表现不定期发热、多汗、睾丸炎、关节炎、肝、脾肿大等症状。本病流行很广,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陕西、山西等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给畜牧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作者总结多年布病防控工作经验,将布病防控工作体会总结成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感染布病数量的增加。疫情呈上升趋势,给布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布鲁氏菌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养羊业的发展及其副产品的加工。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导致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建昌县疾控中心反馈信息,2013年1~3月份人感染布病12例,县疫控中心在县政府大力号召、动监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中心领导带领中心全体骨干对布病感染者进行调查.对饲养的动物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9,(22)
<正>布鲁氏菌病在我国广泛分布,猪、牛、羊、犬等动物以及人都易感染布病。实验室诊断是防控布病的前提和基础,但在采样、实验室诊断过程中操作的不确定性又极易造成布病的传播。多层次客观评估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规范操作,将生物安全风险最小化,是确保布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前提。一、布病基本情况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一类人畜共患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通过人畜感染布病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羊布病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源性的二类传染病。其特点是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布鲁氏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该病对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奶牛布病检疫极其重要,而目前检测的最好方法是动物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贵州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对2016~2019年上半年间黔西南州8个县份480个场次57090份未免疫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6年阳性率最高为2.62%.且从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2019年上半年阳性率最低为0.39%.发现在种羊场及市场个体阳性率比较高,其中本地山羊的布病阳性率最低,波尔山羊的阳性率最高.本文对黔西南州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梳理羊布鲁氏菌病上升和下降的原因,以期了解黔西南州羊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估布病流行风险,为布病的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绵羊、山羊、牛、猪和犬等动物和人都可感染发病,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岫岩县通过多年牛羊布病重点防控,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几年随着绒山羊饲养量增加、调运交易频繁、大范围流通、畜牧从业人员增多等因素,感染传播机率加大,隐性感染严重,检出阳性动物增加,人畜间病例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有效地预防控制动物布病的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正羊布鲁氏菌病也叫羊布氏杆菌病,简称"羊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十分严重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又称波状热、"懒汉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养羊过程中要加强防控与检测。一、流行情况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原是布鲁氏杆菌,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其生物种型有所差异,致病力也不相同,且有转移现象,多散发或呈地方性流行,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