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时相MERSI数据在冬小麦种植面积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FY-3A MERSI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250 m分辨率数据为信息源,采用PPI(像元纯净指数)提取结合实测数据的方法,经反复试验最终提取了山西南部冬小麦区的不同地物覆盖特征谱,进而采用基于监督分类的最大似然法、神经网络等方法进行不同地物类型的分类,同时根据不同地物光谱特征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技术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单时相FY-3A MERSI数据提取作物种植面积是可行的,神经网络法好于最大似然法,混合像元分解提取的面积同实际种植面积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贵州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栽插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贵州水稻不同生态区插秧方式,海拔700m以下(低海拔)稻区适宜采用宽行窄株方式栽插,海拔900m以上(中高海拔)稻区宜采用宽窄行插秧方式。宽窄行穴距应在13.3cm~20.0cm,穴距、窄行以16.7cm为宜,宽行距离以水稻株高的三分之一容易获高产。本文还对不同海拔稻区的水稻高产栽培密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4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我所新选大穗型玉米杂交种南七单交的最优密度和最优化施肥同题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南七单交的进一步推广,发挥其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计方法一、试验设计采用4因素2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其因素与水平及编码值见表1,设3个正交区组,小区面积0.06亩,6行区,收中间2行计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移栽密度对超级稻准两优527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勇 《耕作与栽培》2009,(3):45-45,4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超级稻新组合准两优527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区以1.8万穴/667m^2移栽密度产量最高,达770.05kg/667m^2,其次是1.6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位居第2,1.0万穴/667m^2的移栽密度产量最低,为710.36kg/667m^2。  相似文献   

5.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在贵州中高海拔和低海拔稻区进行水稻强化栽培试验,探索强化栽培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应用前景,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可获得较高产量,并以软盘育秧方式增产效果更好;中低海拔稻区采用强化栽培管理与宽窄行移栽相结合提高产量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2001-2002年通过对春小麦新品种垦鉴素3号密度与施肥两因子裂区试验及不同施肥量级与氮素运筹方式的裂区试验,初步探讨出垦鉴麦3号在平丰年及早年不同肥密对其产量水平的影响。为其品种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脱毒甘薯适宜密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利 《耕作与栽培》2007,(1):22-22,53
试验采用单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探讨研究脱毒甘薯在720m海拔区的最佳群体结构,结果表明:以栽插5000/667m2窝产量最高,单产为2678.4kg/667m2,其次栽4000/667m2窝,单产为2537.6kg/667m2,第3是栽6000窝/667m2,单产为2436.8kg/667m2,栽插3000窝/667m2产量最低,单产为2122kg/667m2,经方差分析区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分析讨论认为栽4000~5000窝/667m2是甘薯一号在该地区的最佳密度,可作为指导大面积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晚稻免耕抛栽不同密度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抛2.0~2.6万穴/667m^2范围内。产量与穗教呈正相关,随着抛栽密度的适量加大而增加。以2.0万穴为对照,抛栽2.6万穴的增穗11.85%,增产8.39%;2.4万穴的增穗7.6%,增产5.68%;2.2万穴增穗4.2%。增产3.0%。  相似文献   

9.
杂选1号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点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对优质杂交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余庆县海拔600-800m地区,密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以栽6063-7021株/667m^2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192.0kg/667m^2和181.2kg/667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两因素3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密度和氮肥不同运筹方法对水稻金优527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和密度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密度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N2表现最好;不同密度下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产量以A2N2处理最高(823.5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