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而我国《劳动法》对于解决这些缺陷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立和完善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保证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劳动关系及其权益保障的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了从营造平等和谐的的社会氛围、创建公正合理的制度环境、形成健全完善的协调机制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的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关系问题日益凸现。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形式多样。为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的劳动关系,应对劳动争议的现状及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进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以青岛市为例,重点分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并分析了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因素,提出了建立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处以罚款。  相似文献   

6.
石铁 《吉林农业》2010,(12):30-3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促进解决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四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重点解决构建和谐劳动合同工作,引导农民工重视与用人单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劳动关系,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在新时期现代经济生活中劳动关系是最基本也是较为重要的社会关系,是探究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评判表。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市场经济环境下多项矛盾日益突出。工会组织是我党联系职工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当前工会组织需要对劳动关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维护保障广大职工利益,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突出自身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历史文献观察为研究方法,以公共政策为研究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劳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争议与劳动仲裁为细分角度找寻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轨迹.论证了近20年内公共政策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促进.并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进一步破除二元劳动结构,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以及对全国人力资源的规划将成为公共政策的特别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围绕构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和谐劳动关系进行研究,阐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内涵, 指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农业科研单位的重要意义,重点说明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该院创新工程 顺利实施的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出中国农业科学院劳动关系及其调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多 元化、契约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趋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而提出构建农业科研院所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思路和构建农业科研院所和谐劳动 关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冯海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85-16287
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较上一代农民工有其特殊性。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对安全的需求增加,希望受尊重和社交的愿望强烈,并且有迫切的自我实现需求。然而,目前社会纯经济利益化的劳动关系难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理需求,劳动保障措施也无法完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安全需求,劳资双方关系不对等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尊重和社交的需求,劳动关系不稳定也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自我实现需求。新生代农民工同时存在的生理、安全、尊重、社交和自我实现这五种需求与现在经济利益化、不安全、不平等、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形成了突出的矛盾。需要通过创建员工与企业共享式发展的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以及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进入劳动力市场发展新阶段,一方面,“民工荒”在沿海出现并蔓延到中部甚至农村、农业,要求建立新型、和谐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民工数量超过了传统上由城镇居民构成的产业工人的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60%,使民丁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成为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落后地区应从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入手,增强本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已经变得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甚至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的,对吉林省中小企业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索了吉林省中小企业中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并提出了构建吉林省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田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79-3681
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分布、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现状,计算西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流动动因、效应、数量、构成、方式、流向分布、规模及收益;提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推动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工会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基本职能。高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 应从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维权职能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探索构建和谐校园的新途径与新方法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大庆地区劳动关系总体趋于稳定,但在稳定的表面下,却存在大量劳动合同未签订、社会保险漏缴、拖欠劳动报酬等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隐患。结合大庆地区经济发展背景,发现产生根源与当地强资本弱劳动直接相关外,还与监督维护不利息息相关。鉴于此,建议大庆地区应以调为先、以联为主,以稳为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作为当前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为高效利用土壤和开展精准农业生产,采用地理权重回归方法对区域土壤pH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以获得比普通线性回归方法更高的预测精度和论证其对其他土壤属性进行预测的可行性。实测样点土壤的pH,然后选用与土壤pH相关程度较高且易于获取的环境因子(海拔高程、坡度、归一化植被指数、铁氧化物指数、样点距河流的最近距离、土壤侵蚀强度)来建立与土壤pH的回归方程。因子经过逐步回归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后,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对pH进行预测。通过ME、RMSE及回归决定系数等指标,用验证样点数据对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理权重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能大幅度降低AIC值,显著提高模型的回归决定系数,有效地降低回归的残差值;生成的预测图在空间上过渡自然,制图效果较好;利用地理权重回归法能将环境影响因子纳入模型,并能充分考虑样点的空间位置,适合于具有高度空间变异的土壤属性预测及制图。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7个阶段的历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及转移和充分就业的制约因素。从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第三产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农村教育与培训制度、国外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充分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灵红  任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2-582,585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笔者阐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当今农村养老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改善农村养老状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便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6-4688
针对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从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社会保障等宏观方面和农民思想观念、素质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制约其转移的障碍,提出建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加强教育培训等加快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