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用墨白1号、苏湾1号、双M9为基础材料,以自交系掖478为导入系制成热带、亚热带种质比例为25%~75%的群体,采用NCⅡ设计,分析包括3个基础材料在内的12个群体(系)与丹340、昌7-2、Mo17、齐319及CML161、C144、Tafa2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含50%~75%双M9种质群体、墨白1号、含75%墨白1号种质的群体和苏湾1号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而含25%~50%墨白1号种质、50%苏湾1号和25%双M9种质群体的一般配合力较低;在"热带×热带"模式下,不同热带种质含量群体均有较高的产量表现,但以热带种质含量50%~75%与CML161及C144组合的配合力及产量表现最高;在"温带×热带"杂优模式下,不同比例热带种质群体与温带测验种杂交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总体上墨白1号群体及含25%其他热带种质的群体与丹340配合力较低;自交系CML161和C144能较有效地区分不同的材料,可作为本地测验种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以10个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为材料,采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MINQUE(1)法,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力、遗传方差分量比率、群体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产量相关性状狭义遗传力为穗粗>百粒重>穗粒重>穗长>籽行数>行粒数>秃尖;加性效应最好的2个群体是豫综5号和墨黄1号;显性效应最强的4个组合为墨白962×豫综5号、新墨1号×WBM-C4、墨黄1号×SUWAN-1和墨白962×EP7;综合来看,豫综5号和墨黄1号是最具利用潜势的群体种质。  相似文献   

3.
荃玉9号(F_1)是由玉米自交系Y3052和18-599杂交获得,并通过国家审定的高赖氨酸、强优势玉米杂交种。构建了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荃玉9号F_(2∶3)群体,共240个家系,并对该群体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穗粗、轴粗、粒深、百粒重和单株产量共9个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百粒重外其余穗部性状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秃尖长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单株产量。单株产量与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穗粗、粒深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前3位穗部性状为行粒数、粒深和穗粗。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5.
选用10个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为母本,以75-1、H9-21、丹598和昌7-2为测验种,按NCⅡ杂交模式,对10个梯度热带种质群体双列杂交组合的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及单株产量的配合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梯度热带种质群体不同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差异较大,单株产量以R6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R16次之,R5第三.说明热带种质群体R6(含有12.5%墨白964热带种质)与测验系的一般配合力高,R16(含有50.0%墨黄9号热带种质)和R5(含有25.0%墨白964热带种质)与测验系的一般配合力较高.  相似文献   

6.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7.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NCⅡ设计,对玉米3个父本自交系和14个母本自交系及其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寻各主要农艺性状在玉米产量构成中的相对重要性,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位高、秃尖、株高;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株高、秃尖。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产量要素对玉米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选择113份玉米自交系材料,对其穗重、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轴重、轴粗、籽粒含水量、穗行数、行粒数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重、行粒数、轴重、穗长、穗粗与小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58,0.35,0.30和0.30;穗行数和含水量与小区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20;秃尖与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0。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小区产量与各产量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穗重>行粒数>穗长>轴重>穗粗>秃尖>穗行数>轴粗>含水量。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重>行粒数>轴粗>穗长>含水量>轴重>秃尖>穗粗。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把113份玉米自交系分成4类,其中第一类30个自交系;第二类80个自交系;第三类2个自交系;第四类有1个自交系。综上所述,9个性状对玉米产量影响大小分别为:穗重>行粒数>穗长>轴重>穗粗>轴粗>穗...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8个早熟玉米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为广西早熟玉米优势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4个新育成早熟玉米自交系和4个已应用于生产的早熟玉米核心自交系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及以其为亲本组配的16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进行测定.[结果]16个杂交组合同期播种、同时出苗,吐丝期最长相差6 d,以南6047×M0502吐丝最早;成熟期最长相差5 d,以南6047×M0502成熟最早;平均生育期为99 d,以南31×M0340、南31×南783、M12-5×MWC5和M12-5×南783的生育期最长,均为101 d.不同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和出籽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南31的11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最优,其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秃尖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0.42、4.95、-2.86、2.85、-22.36、6.13、7.68、5.58、6.15、4.60和12.02;M12-5和M0502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3.48和3.43),以其为亲本可增加F1代的单株产量,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杂交组合M12-5×南783的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高(23.10),其次是杂交组合南31×M0502和南6047×MWC5,其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分别为13.45和13.16.[结论]南31、M0502和M12-5可作为组配早熟高产杂交种的最理想亲本;M12-5、南31和南783的秃尖长一般配合力表现出较高的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长.M12-5×南783、南31×M0502和南6047× MWC5为苗头组合,可经过多点试验鉴定后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分析了20个玉米热带系与8个温带系间的160个温热组合的生育期、产量、植株形态特征和穗部性状.结果表明,玉米热带系与合344、四-287等早熟温带系组合的后代,其光敏感性降低明显,尤其是熟期比较早的自交系,反之作用较小;在产量方面,温热组合有一定的增产潜力,相对来说旅大红骨同这批热带系的杂交优势最强,Lancaster最弱;在穗部性状、植株形态性状方面,温热组合的穗部性状与对照差别明显,不同温带系在组合中的作用有较大差异,9046能延长稳长,吉V022能增加穗行数,Mo17能增加行粒数,四-287能减小秃尖、增加百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热带温带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遗传力及遗传方差分量的剖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估2个热带群体和7个温带群体的育种价值,并在这些群体之间寻找新的杂种优势模式,为利用这些种质提供有用的科学信息。【方法】采用9个群体的双列杂交设计,得到36个杂交组合;2002~2003年分别在河南省安阳和湖北省十堰进行田间鉴定,获取产量相关性状的试验数据,用混合线性(AD)模型和MINQUE(1)法(minimum norm quadratic unbiased estimation,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对各性状遗传力、遗传方差分量及其占总表型变异的比率、群体的加性遗传效应和显性遗传效应进行剖析。【结果】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大多数遗传效应值都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各遗传方差分量的效应对小区产量贡献大小是显性>显性与环境互作>加性与环境互作>加性;各性状狭义遗传力大小为穗行数>行粒数>穗长>出籽率>百粒重>小区产量,加性效应最好的4个群体是Suwan1(31.69)、Stay green c4(25.44),WBM C4(14.15)和中综4号(10.29);而显性效应比较好的4个组合为3×6(883.65)、1×3(572.20)、1×2(404.2376)和6×7(384.59)。【结论】在温带玉米育种中Suwan1和Stay green c4是最有利用价值的外来种质,它们都与BSSS C9构成杂种优势模式。在育种实践中,可以把Suwan1和Stay green c4杂交重组,并与BSSS C9构成一对温带和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可以进一步进行相互轮回选择。  相似文献   

12.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植株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9个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模式组配36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试验,分析蜡熟期生物产量及主要植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一般配合力以南60—1最高,M9、CML161次之,这些自交系均为温、热带系;特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组合有CML161×P42c9MH4—1—2-2-B-1—1、M9×掖478、南60—1×P44c10MH17—32—2-B-3—2等,符合热带系×亚热带系或热带系×温带系的杂优模式。通过对各性状特殊配合力的相关性、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产量与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节间数相关性较大;狭义遗传力较高的为穗位高、株高、节间数和穗下位绿叶数。因此,自交系性状选择应以株高、节间数为主,穗下位绿叶数次之,对生物产量直接选择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13.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2000年间,广西共收集、保存玉米种质资源1575份,其中广西地方农家种1217份,外省品种5份,国外品种93份,国外自交系249份,国内自交系11份。性状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各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生育期春播71~145d,秋播68~111d;株高78~293cm,穗位高17~191cm,穗长6.3~21.5cm,穗粗1.7~5.3cm,穗行数8~24行;果穗多为锥形,粒型以硬粒为主,粒色以白、黄为主,千粒重50~460g。对489份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籽粒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9.08%~14.99%,脂肪含量3.22%~7.35%,氨基酸含量0.25%~0.40%。利用广西玉米种质资源培育出的都安2号、多苞玉米30号、墨白玉米、苏湾1号、墨黄9号以及新近育成的糯玉米品种玉美头601、玉美头602等,对广西玉米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应继续做好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为进一步丰富玉米育种基础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利用Suwan种质资源,充分发挥其在玉米育种的作用,选用国内6个分属不同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准测验种,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7个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T32、S273、S48的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利用潜力较大。在42个组合中,T32×丹340、S11×交51、T32×交51、S273×交51、S48×18599、S273×B73、S48×交51、S37×交51、T32×B73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为较强优势组合。Suwan种质玉米自交与Reid种质、旅大红骨、地方种质、Lancaster、PN种质之间有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10个玉米群体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25个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温带玉米种质群体的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墨黄1号、Suwan-1、新墨1号、豫综5号、辽旅综等5个群体有较高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是适合本地利用的优良种质,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在10个群体与测验种的50个杂交组合中,CML161x辽旅综(热×温型)、CML165x新墨1号(热×热型)、5公xSuwan-1(温X热型)、双M9x辽旅综(热X温型)、CML165x墨黄1号(热X热型)等5个组合的SCA值较大、产量高、对照优势大,在育种中可用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获得优良品种或组合。  相似文献   

16.
Information on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ropical maize (Zea mays L), germplasm and temperate maize germplasm is of great value to maize breed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mbining ability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25 inbreds extracted from five tropical maize populations and a land race, with four temperate maize inbreds (Huangzaosi, Mo17, B73 and Dan 340). The 25 tropical inbreds were crossed with the four temperate inbreds and evaluated. Lines from Suwan1 and POP28 had high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for grain yield. The lines from POP32 (ETO) had the highest 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SCA) with B73; the average SCA value of the 5 lines was 879 kg/ha. The lines from Suwan1had the second-highest SCA (584 kg/ha) with Huangzaosi. The lines from Suwan1 had the greatest relative heterosis (20%) with B73, followed by the lines from POP32 (ETO) with B73 (19%). Five heterotic pattern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is study: Suwan1 × Reid, ETO × Reid, POP28 × Reid, POP28 × Ludahonggu, and Suwan1 × Lancaster.  相似文献   

17.
热带种质“320”的导入对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3个自交系及其导入热带种质"320"的3个改良系为被测系,以5个外引系为测验种,按NCⅡ设计配制30个组合,分析10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热带种质"320"的导入对株高、穗位高的一般配合力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对其他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效应由于受体的自交系不同,表现并不一致,甚至对某些优良自交系的有益农艺性状呈负效应;导入"320"的4S1、751、2491分别与齐319、齐318、丹340在单株产量上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群体的创建和改良,扩大玉米种质基础,为广西玉米杂交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方法]根据配合力测定和自交系的系谱分析结果和育种目标要求,分别应用37、26个优良自交系创建两个玉米基础群体GZPA和GZPB,应用经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进行遗传改良,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遗传增益分析.[结果]经改良后,两群体杂交组合4个试点的平均产量增益为7.70%,其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均获得一定程度的有利增益.GZPA和GZPB平均产量增益分别为5.37%和4.85%;群体GZPA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出籽率为负增益,其他性状为正增益,且株高、穗粗、穗行数的增益达显著水平;群体GZPB的吐丝天数、开花间隙天数、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为正增益,其他性状为负增益.两个群体改良前后性状变异系数变化较小.[结论]简化后的改良HS相互轮回选择法对两个群体的改良效果明显,两个群体内仍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可作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19.
云南部分玉米种质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7份美国自交系和7份本地自交系进行测交,通过9个性状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为利用外来种质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开辟途径。结果表明:在被测系中,美国自交系HQPSSS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为极显著正效应,千粒重为正值,穗长、穗粗的一般配合力为较小的负值,本地自交系LA94-8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为正值,特别是单株产量的GCA效应值最高,这是两个一般配合力较好的自交系。在测验种中,DAN340和LA8593B的多数性状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HQPSCB×LA8593A,LA97-16×LQ16-2在各自的测交试验中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13.68%和23.8%. 在选育高产组合时,必须重视特殊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Six tropical maize inbred lines were crossed in a half diallel fashion and evaluated along with their F1 hybrids under iow N (0 kg/ha) and high N(170 kg/ha), for grain yield, ear diameter, ear length,number of rows per ear, 100-kernel weight, ear leaf area, shoot dry weight, ear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lant height to determine their response to different level of N. Grain yield and ear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measured by 48% lower under -N than under + N, and were most affected by -N. Ear length had the highest reduction under -N of 22%. Plant height and shoot dry weight were both reduced by 28%. Diallel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additive as well as dominance variance for grain yield under -N. The same results were shown when one tolerant × nontolerant cross from the diallel hybrids was subjected to generation mean analysis which also indicated significant epistatic effect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1 or S2 progeny selection may be an effective means of improving grain yield of tropical maize under low soil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