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按照建设项目对森林公园景观影响评价工作要求,建立了景观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影响程度等级分为较小影响、中度影响、较大影响三级,分别赋予50分、70分、90分的分值.根据评价指标权重表计算了各一级指标分值和景观影响指数,根据景观影响指数得分情况判定了建设项目对景观的影响程度,分为较小...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的游憩利用影响感知进行了调查,并研究了其对游客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大部分游客可感知游憩利用影响;②在社会人口特征中,除性别与年龄外,其他因子对3种游憩利用影响感知均无显著影响;③游客对“社会性影响”与“管理性影响”的感知显著降低总体满意度,而对“资源影响”的感知对总体满意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广汕铁路建设的影响,从生态影响、环境影响和景观影响3个层次建立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9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广汕铁路建设对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价结果为较小影响。评价结果为评判工程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台江县3个村和林业部门调查影响造林质量的非技术因素。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之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造林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定了影响台江县造林质量的10个主要非技术因素。这些非技术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造林者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进而影响各造林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从而对造林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影响造林质量的各种非技术因素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天然气管道等线性工程会对沿途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输管道为案例,将途经的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评价线性工程对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EI)为0.139,表明工程对评价区总体影响较轻微。其中,对栖息地影响评分为0.248,对野生动物影响评分为0.165。根据打分标准和规范可知,该项目实施对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影响,对栖息地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栖息地的占用和连通性的阻隔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结合施工方案和现状评估得出,对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是暂时且有限的,随着施工期结束以及实施保护和减缓措施,这类影响会逐渐消失。建议不断优化线性工程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影响,避开鸟类的迁徙期和繁殖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线性工程对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减小土地破碎化,同时与保护区签订相关生态补偿和日常监管协议。研究可为线性工程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参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因曲乡水电站及线路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对珠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16.397 5,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等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环线公路建设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内容及方法参照国家林业局推荐的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对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影响、对种群(物种)的影响、对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对生物安全的影响、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影响.评价结果,公路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 I)为22.48,表明影响程度较小.针对减少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科学评价贵定县擦耳山风电场项目对麻江县老蛇冲州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减缓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从保护区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社会因素等六个方面的进行影响评价,计算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I)。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值BI为50.7,即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在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拟建科普馆项目周边区域直线1 000 m范围内开展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区考察研究,并对影响区域内景观、群落、物种、主要保护对象、物种安全、社会因素6个指标进行影响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评价区内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51.4,对罗平县万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中低度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诚 《绿色科技》2012,(12):66-67
指出了环境影响评价是水利水电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项影响范围大、影响因素多的工程项目,必须把握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并且要明确不同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尤其是不利的影响因素,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才能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具有防灾减灾功能。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尚未建设统一的公园防灾减灾体系。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与居民防灾意识淡薄、可用于防灾减灾的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缺乏统一的应急避难设施、缺乏相应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等现状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昆明市中心城区公园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2.
广西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及灾后重建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雨雪冰冻灾害重灾区桂林市、来宾市、柳州市和钦州市的灾情进行调研,分析了林业救灾和复产重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做好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规划、灾后造林更新和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加强对受灾木材价格的调控、防止林业次生灾害的发生、建立森林生态恢复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灾害预报预测体系和森林保险制度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为研究对象,在山洪灾害孕灾环境研究基础上,选取孕灾环境、汇流累积量、暴雨强度和河网密度4个指标,构建了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山洪灾害危险评价模型,基于山洪灾害风险度评价技术与G IS技术,计算得到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并对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进行综合等级划分绘制出了山洪灾害危险分区图。结果表明:接龙镇山洪灾害危险综合指数值位于8~69之间,全镇主要处于中等危险区,占总面积的80.53%;高危险区和低危险区分别占1.43%和18.04%,未出现极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绿地探讨灾害发生后居民的避难行为,总结城市绿地如何在城市避震减灾方面发挥其独特功能,以期对我国防灾绿地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林业防灾减灾政策支持体系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林业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 森林火灾、有害植物入侵、病虫鼠害、雨雪冰冻、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各种灾害时有发生, 给森林资源和林业产业造成巨大威胁。日本灾害预防和救治管理体系完善, 经验值得借鉴。文中概述了日本防灾管理的法律体系和预算体系, 重点阐述了日本林业防灾预算体系、重大灾害防治制度和重大灾害追加预算制度, 针对我国林业防灾体系建设提出应完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林业灾害管理等级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沙尘暴灾害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和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沙尘暴灾害中提升其应急管理能力与水平,发挥更为积极的职责与作用,即加强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抓好预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加强应对沙尘暴灾害的能力建设,建立沙尘暴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开展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研究,加强公众教育与国际交流和合作等。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暴露出当前城市建设中防灾避险绿地严重缺失、公园绿地偏少等一系列问题。以成都市为例,从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入手,分析当前防灾避险绿地体系存在的问题,阐述校园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对城市园林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的完善进行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相似文献   

19.
吉安市林业灾害及其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文记述了吉安市林业灾害及研制的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未成林地自然灾害受损核查办法,对贵州省2013年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干旱灾害受损情况进行省级核查。分别针对不同受灾地域、工程项目、造林年度、混交方式、树种组5个承灾体,分析受损程度等级、株数保留率情况。为积极有效应对干旱灾害,在科学造林、加大抗旱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完善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政策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