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新的时代发展形势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全新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通过创业的形式满足自身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就成为了一种可观的选择。大学生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综合素质较为突出,在自主创业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优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善国民教育的应有之义;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精神,是鼓励创新创业的可依之策;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是化解就业难题的可行之计。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专门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谈到:"坚持就业优先,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为历史最高。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1])。因此,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国内高校"苦练内功",提高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的价值导向将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实践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用科学的理念来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将“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紧密相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内化成学生心中的信仰和外在行动上的追求,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由于我国推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的决策,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迫切需要深化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高等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如何抓好贯彻落实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效机制,为进一步做好化工类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以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现状和意义,并借鉴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优秀运行模式,探索适合福建省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和路径,提出构建"政府领导、社会参与、项目依托、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典型示范"的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把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实践体验、立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建课程教学、实践体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唤醒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价值观方面的指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间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意义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创业也越来越难,每年都有很多无法就业的大学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带来了新的机会。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专门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用创新带动创业,用创业实现就业,这是网络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新出路。1"互联网+"的意义"互联网+"是把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相结合,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越来越严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来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文章结合大学生创业背景和现状,分析了创业教育和创业训练的必要性,并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政策的提出为背景,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能力,从而分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创新创业的能力,从会计学专业学生角度出发研究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高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实践教学则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途径。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1创新教材体系,积极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力高校的教材体系相对稳定,要想在高校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与实现创新型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畜牧业作为衡量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畜牧兽医类专业作为科研与实践双结合的学科,更需要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复合人才,高等畜牧兽医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国内各农业高等院校完成。笔者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现状,分析其对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的育人成效,提出加强项目的宣传力度、重视项目的可行性、加强其与畜牧兽医类专业的联系、健全项目实施与经费管理的监管机制、建立项目与市场交流平台、加强市场联系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不可否认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因此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更加活跃、创业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大学生创业依然存在诸多困难,应通过政府政策的调整、高校教育体系的创新以及大学生积极实践等来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5.
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以创业带动就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已初见成效,但在教育模式、内容、实践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氛围、高素质师资队伍和构建创业实践平台等多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目前各大高校研究实践的热点。改革人才培养,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以培养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不久,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存在的问题繁多。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流程和学校师生的认知程度论述入手,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技能和精神的培养,大学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随着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新农科”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仅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因而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步成为当下高校“新农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成为了各高校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解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创新训练体系的构建及实践,探讨具有农林高校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旨在为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教育,是在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对传统"就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社会、学校、家长、大学生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通过研究当前高校在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查找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