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使用APSIM作物模型,模拟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四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SOC)变化、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四种种植模式中,1981−2014年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N2O排放量最小(514.81kg·hm−2)、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最少(0.30MgCO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1(提前10d)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平均变化量最少,为120.78kg·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的土壤主要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量次之,为0.76MgCO2-eq·hm−2;四种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平均产量最高,为23405.47kg·hm−2;夏玉米种植模式下土壤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效应最好(GHG=0.02 MgCO2-eq·hm−2),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种植模式次之(GHG=0.04 MgCO2-eq·hm−2);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考虑粮食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方面,冬小麦−夏玉米−早播玉米2(提前20d)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是华北平原较为理想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
于2018和2019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氮肥梯度试验,以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素水平,即 0 (N0)、90(N1)、180(N2)、270(N3)、360(N4)和450(N5)kg·hm−2,在玉米拔节期(V6)、小喇叭口期(V10)、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乳熟期(R3)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玉米冠层图像,利用Matlab编写代码开发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提取玉米冠层图像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研究基于此计算的10个冠层图像参数指标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稳定性好且敏感度高的图像色彩参数,构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图像参数间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以探究利用无人机图像进行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估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冠层图像参数指标绿光与红光比值(G/R)、绿光标准化值(NGI)、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相关性高且变异系数小,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潜在最佳色彩参数;将最佳色彩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进行回归模型构建,幂函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利用2019年相同氮素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发现NGI与植株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实测值与估测值的R2分别为0.738和0.689,检验指标RMSE为2.594和3.014,nRMSE为13.125%和13.347%,预测精度和准确性高于G/R和RGBVI。故选择NGI作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优参数,参数NGI与植株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P=4.967×106NGI14.26)R2为0.707,与叶片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L=1.707×106NGI12.88)R2为0.654。说明应用无人机图像技术可以较好地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动态估测,构建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氮肥精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省力化栽培模式下库尔勒香梨园适宜的灌溉制度,依据4种灌溉定额(3 750,5 250,6 750,8 250 m3/hm2)条件下2年香梨的田间试验数据,通过冠层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强度(ETa)和产量指标,确定AquaCrop模型参数。设置不同灌水场景,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利用AquaCrop模型优化香梨灌溉制度。结果表明:Y2W3处理产量高出其余处理3.87%~16.86%,Y2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高出其余处理2.88%~27.20%;AquaCrop模型模拟与试验地实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标准均方根误差(NRMSE)、拟合度指数(d)和Nash效率系数(NSE)评价指标表明,冠层覆盖度R2变化范围为0.89~0.93,土壤含水量d为0.92~0.98,ETa的RMSE为1.06~1.61 mm/d; AquaCrop模型预测15种不同场景,灌溉定额7 200 m3/h...  相似文献   

4.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对温室草莓苗期进行不同高温(日最高温/日最低温分别为32/22℃、35/25℃、38/28℃和41/31℃)和不同胁迫天数(2d、5d、8d和11d)处理,以28/18℃为对照(CK),处理结束后将草莓移植到Venlo型玻璃温室进行正常栽培试验。以2018年数据定量分析高温和胁迫天数对温室草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构建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的苗期高温对温室草莓叶面积指数影响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光合作用生产模型,构建光合驱动的草莓干物质生产的机理模型。以2019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结果显示,构建的高温影响模型对温室草莓叶面积指数、最大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0.83 和0.91,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4、1.50μmol·m−2·s−1和1.38g·m–2,相对误差(RE)分别为6.43%、13.17%和11.49%,说明所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苗期高温对温室草莓叶面积变化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可为温室草莓的高温环境管理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杨树与栓皮栎光合光能利用率(LUEp)和荧光光能利用率(LUEf)关系的日内变化及种间差异,从光能分配的角度进一步深入理解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与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关系,以典型落叶阔叶林树种杨树(Populus alba×Populus gllandulosa)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I.)幼苗为对象,在相同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下,观测研究不同树种SIF、净光合速率(Pn)与LUEp/LUEf对光合有效辐射(PAR)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SIF受PAR驱动,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树和栓皮栎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5和0.973,且杨树具有更高的LUEf;Pn随PAR的增加逐渐饱和,杨树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栓皮栎,分别为998.59和674μmol CO2·m-2·s-1。(2)杨树和栓皮栎...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线分布和叶片光合特征在冠层内部具有极强的时空异质性,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模型是精确评估品种高光效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将作物三维冠层模型、光线分布模型、光合模型与光能利用模型相耦合,建立了玉米冠层光合生产模型3DMaizeCaP,设置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2种不同光照条件(晴天和阴天),通过大田试验与模型模拟研究揭示了玉米冠层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对品种和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的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随节位下降呈线性降低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品种中矮单268的最大光合速率最大,而暗呼吸速率最小;冠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明显,矮单268在阴天和晴天下的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以CO2计)为21.6和26.2 μmol/(m2·s),均显著(P<0.05)高于京科968(20.8和24.9 μmol/(m2·s))和郑单958(19.6和24.4 μmol/(m2·s));矮单268的日CO2净同化量在阴天和晴天下均显著(P<0.05)高于郑单958,增幅分别高达14.8%和12.4%,各品种间株型虽有显著差异(P<0.05),但冠层日累积光截获并无显著差异(P>0.05);单叶尺度上,各叶片中第16节位的单叶日净同化量达到最大;矮单268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在阴天和晴天下分别为3.22和3.03 g/MJ,比京科968分别高4.5%和5.6%,比郑单958分别高7.7%和7.8%;初始光量子效率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最大光合速率(P<0.05)。从提高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考虑,建议设计株型紧凑、叶片光合性能强的玉米品种。研究可为定量研究玉米冠层光合速率提供估算方法,也可为高光效品种选育提供评价依据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典型干旱指数在黄河源区的适宜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光线分布和叶片光合特征在冠层内部具有极强的时空异质性,基于三维冠层模型的玉米光合模型是精确评估品种高光效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将作物三维冠层模型、光线分布模型、光合模型与光能利用模型相耦合,建立了玉米冠层光合生产模型3DMaizeCaP,设置3个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2种不同光照条件(晴天和阴天),通过大田试验与模型模拟研究揭示了玉米冠层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对品种和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矮单268、京科968和郑单958的叶片最大光合速率和暗呼吸速率均随节位下降呈线性降低的垂直分布规律,各品种中矮单268的最大光合速率最大,而暗呼吸速率最小;冠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明显,矮单268在阴天和晴天下的冠层最大净光合速率(以CO2计)为21.6和26.2 μmol/(m2·s),均显著(P<0.05)高于京科968(20.8和24.9 μmol/(m2·s))和郑单958(19.6和24.4 μmol/(m2·s));矮单268的日CO2净同化量在阴天和晴天下均显著(P<0.05)高于郑单958,增幅分别高达14.8%和12.4%,各品种间株型虽有显著差异(P<0.05),但冠层日累积光截获并无显著差异(P>0.05);单叶尺度上,各叶片中第16节位的单叶日净同化量达到最大;矮单268的光能利用效率最大,在阴天和晴天下分别为3.22和3.03 g/MJ,比京科968分别高4.5%和5.6%,比郑单958分别高7.7%和7.8%;初始光量子效率对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最大光合速率(P<0.05)。从提高玉米冠层光能利用效率考虑,建议设计株型紧凑、叶片光合性能强的玉米品种。研究可为定量研究玉米冠层光合速率提供估算方法,也可为高光效品种选育提供评价依据和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8.
利用室内培养实验,分析燥红壤和砖红壤中分别施加N0(不添加氮素)、N1(氮添加量为100mg·kg−1)、N2(氮添加量为200mg·kg−1)和N3(氮添加量为300mg.kg−1)4个水平氮后对土壤性质及N2O、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相较于N0,燥红壤N1、N2和N3处理pH和有机碳降幅分别为8%~18%和4%~12%,砖红壤降幅分别为5%~23%和3%~15%;添加氮肥后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燥红壤和砖红壤分别增加15%~54%和13%~52%。氮施入增加了土壤NH4+−N和NO3−N含量,各处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N3>N2>N1>N0。氮添加促进土壤N2O和CO2排放,相较于N0,燥红壤N2O和CO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1176%~2425%和124%~281%,砖红壤分别增加1054%~1887%和138%~256%。施氮量和土壤类型是影响农田土壤N2O和CO2排放的重要因素。土壤N2O和CO2排放与施氮量呈线性显著相关,减少施肥是降低土壤N2O排放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与砖红壤相比,燥红壤N2O和CO2排放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缙云山三种典型阔叶树光合生理特性,并找出合适的光响应拟合曲线,通过测定自然条件下三种典型树种四川山矾(Symplocos setchuanensis)、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参数,采用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四川大头茶的光饱和点为1 048μmol/(m2·s),光补偿点为3.25μmol/(m2·s),四川山矾光饱和点为2337μmol/(m2·s),光补偿点为5.48μmol/(m2·s),白毛新木姜子光饱和点为1 164μmol/(m2·s),光补偿点为4.62μmol/(m2·s);(2)蒸腾速率表现为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大头茶>四川山矾,在相同光强下,白毛新木姜子比四川山矾蒸腾速率高0.6~0.7μmolCO2/(m2·s)。四川山矾的耐光性最强,且可能为C4植物;对于有光抑制现象树种,修正直角双曲线模型在求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生产受降水分布影响,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之间波动较大。为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不同降水年型旱地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设置4个密度(52 500、67 500、82 500和97 500株/hm2)处理,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于2013-2018年连续定位测定收获期产量性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穗长和穗粗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秃尖长则呈上升趋势。不同降水年型,穗长、穗粗差异显著(P<0.05),总体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秃尖长则呈相反变化趋势。降水年型显著影响旱地玉米产量,平水年和丰水年显著高于干旱年(P<0.05),且平水年和丰水年产量稳定性更高。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产量性状,单位面积穗数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种植密度和品种类型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不同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不同,豫玉22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7 500株/hm2,郑单958和先玉335适宜密度范围为67 500~82 500 株/hm2,且郑单958和先玉335产量稳定性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干旱年,无论在任何密度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平水年和丰水年,低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在高密度(97 500株/hm2)条件下,百粒质量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从产量效益的角度考虑,较高种植密度(67 500~82 500株/hm2)结合耐密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是适宜于旱地玉米的最佳种植模式。该研究结果可为旱地有限降水的高效利用和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蒸散量是农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估算对精准灌溉及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PenmanMonteith(P-M)模型是常用的估算方法之一,但冠层阻力/表面阻力的准确表达一直是应用中的难点。选取常用的7种冠层阻力模型,根据北京市顺义区2a(2020年和2021年)的波文比实测结果,对不同模型模拟的小麦冠层阻力及P-M估算的小麦蒸散量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小麦冠层阻力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7种模型均低估了小麦冠层阻力,同时高估了蒸散量。总体而言,Todorovic模型(TD)模拟效果最好,其模拟的冠层阻力和蒸散量的R2均大于0.605,平均偏差(MBE)分别为-82.8s·m-1和10.4W·m-2,相应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54.4s·m-1和33.5W·m-2;其余6种模型表现均较差,所模拟的冠层阻力R2仅0.113~0.241,MBE和RMSE在-236.4~-61.3s·m-1、277.2~373.8s·m-1;基于6种模型模拟阻力得到的小麦蒸散量与实测值的R2在0.046~0.184,MBE和RMSE分别在44.5~97.4W·m-2、81.4~147.9W·m...  相似文献   

12.
生殖生长期弱光对番茄表型特征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中以番茄品种“丰收74-560 RZ F1”为试材,分别在花期、果实膨大期、转色期、采收期进行160μmol·m−2·s−1的弱光处理,非处理的生殖生长期光强度均保持在1000μmol·m−2·s−1,通过番茄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评估不同生殖生长期弱光对番茄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期或膨大期弱光处理对番茄植株形态结构影响较大,其中花期弱光处理下的番茄植株徒长趋势最突出,且平均单株叶片数和节数最少,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5个和1.6个;膨大期弱光处理后番茄叶片叶绿素a/b值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花期弱光处理后单株第一果穗坐果数较对照降低了53%,其他发育期弱光处理后坐果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花期或膨大期弱光处理后平均单株第一、二、三果穗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发育期弱光处理;(2)与对照相比,各发育期弱光处理导致番茄第一穗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花期降低25%,转色期弱光处理后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降低15%,但总酸含量提高了26%,导致该处理下番茄果实糖酸比最低;与对照相比,所有发育期弱光处理后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有所降低,以采收期弱光处理后番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弱光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且不同生殖阶段番茄对弱光的敏感性有所差异。根据不同时期番茄生长特性及其对弱光的响应特点进行针对性补光对设施番茄稳质稳产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6400测定西藏川滇高山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20:00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从川滇高山栎的日进程可以看出,叶片出现明显的“午睡”现象。在温度(15.5±2)℃,大气CO2浓度386.5 μmol/mol和相对湿度48%±5%的条件下,光补偿点为22 μmol/(m2·s)左右,光饱和点在1 029 μmol/(m2·s)左右。在大气CO2浓度为381.5 μmol/mol,相对湿度为48%±5%,光强800 μmol/(m2·s)的情况下,15~30℃川滇高山栎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比较高的。  相似文献   

14.
以“红颜”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Benihope”)为试材,于2021年9−11月在人工气候室进行苗期(9~12片真叶,叶长≥5cm)动态高温环境控制实验,日最高温度以32℃为起点,设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分别为32℃/22℃、35℃/25℃、38℃/28℃和41℃/31℃共4个水平,持续时间分别为2d、5d、8d和11d,以28℃/18℃为对照(CK)。试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12h/12h(6:00−18:00),光照强度800μmolm−2s−1。测定不同处理下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高光谱反射率,对原始光谱进行变换,从而细化光谱特征信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原始和一阶敏感波段植被指数,进而筛选出表征叶绿素含量的光谱特征参数,以期构建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结果表明:(1)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草莓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2)草莓叶片原始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均存在绿峰和红谷,除绿峰和红谷外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高温条件下的近红外区域反射率与CK相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与原始光谱相比,一阶导数光谱曲线震荡更剧烈,且能够显著突出红边参数特征,各处理的红边位置λr稳定在716nm,红边幅值Dr与红边面积Sr差异显著;而在连续统去除光谱中各处理的绿峰(550nm附近)和红谷(675nm附近)被完全突显出来。(3)在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原始光谱与一阶导数光谱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相关性最强的R747、R800和R'716、R'906为敏感波段组合,构建植被指数。(4)PVI、MSAVI、TSAVI、TSAVI'、DVI'、MSAVI'、PVI'、SAVI'、Dr和Sr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可作为表征设施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对苗期高温胁迫响应的高光谱特征参数。其中以TSAVI、DVI'和PVI'植被指数建立的逐步回归模型为叶绿素含量最佳估算模型,其决定系数(R2)为0.843,均方根误差(RMSE)为0.379,相对误差(RE)为12.65%。  相似文献   

15.
以番茄“粉冠”为试材,于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内开展控制试验。设计持续补光300min为对照(CK),每日补光两次每次150min、间隔120min为处理1(L1);每日补光3次每次100min、间隔两次每次60min为处理2(L2);每日补光4次每次75min、间隔3次每次40min为处理3(L3);每日补光5次每次60min、间隔4次每次30min为处理4(L4),光通量密度为600μmol·m−2·s −1,测定不同间隔频率的补光下番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和光谱特征。结果表明:(1)补光间隔频率的增加可以促进番茄幼苗叶片部分色素的合成,处理36d时,L4处理的叶绿素a比CK高出16.3%,类胡萝卜素含量比CK多出19.6%。(2)间歇补光下的番茄叶片3个红边参数λred、Sred和Dred随间隔频率的增加呈现出典型的“红移”现象,但在补光初期(9d),叶片叶绿素变化与光谱规律有所差异。(3)长时间(36d)间歇补光下的番茄幼苗叶片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和光补偿点(LCP)均高于连续光处理,且间隔频率越高,净光合速率越高,光合能力越强。但番茄叶片气孔会对光照波动产生延迟效应,而气孔延迟改变了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捕获过程,同时限制了气孔运动的蒸腾和碳交换过程。(4)间歇补光对PSII反应中心能量分配的影响表现为短期内降低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当处理天数增加时,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额(φPo)和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增加,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Ro)减少,其中L4变化幅度更大,L4的φPo相较于CK在9d时降低3.8%,36d时增加11.6%,φRo在L4处理下相较于CK在9d时增加4.8%,36d时降低6.9%。  相似文献   

16.
以MODIS遥感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反演的方法,构建了两步法计算高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的计算模型。第一步基于遥感云量与地面日照百分率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各月日照百分率值;第二步基于日照百分率与太阳辐射量的相关关系,计算格点太阳辐射量。应用本方案对四川省1km格点分辨率地面太阳辐射量进行计算,并利用6个辐射站总辐射实测值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四川省年总辐射量在3102~6659MJ·m−2,最低值出现在四川盆地东南部,最高值出现在川西高原西部。利用地面辐射站观测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站各月太阳辐射量计算值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年辐射量计算绝对误差均小于100MJ·m−2,相对误差均小于2%,表明该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于四川省地面太阳辐射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渭河流域能否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就是水资源的问题,而秦岭北麓是渭河的重要产水区。为探究秦岭北麓近年水资源的变化特征,采用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模型,基于水文相似性原理,运用典型流域参证法,重建了1970—2015年秦岭北麓径流变化。结果表明:VIC模型在观测流域有着较高的适用性,在月径流模拟中,纳什系数(NS)大于0.76,相关系数(R2)大于0.91,相对误差(RE)小于±15%; 通过水文参数移植法模型可以真实还原无观测流域径流变化,在验证期NS,R2,RE分别为0.81,0.94,4.6。近46 a来北麓径流总量在(16.01~65.4)亿m3/a波动,1983年径流量最高达到65.4亿m3,而1977年最小值仅为16亿m3,丰水年份是枯水年份的4倍,径流年际变化明显,过去46 a秦岭北麓多年平均径流值为35.2亿m3/a。降水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并且也是水文模拟中最重要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