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稻生长期间常常会遭到病害侵袭,影响水稻产量,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文章介绍了辽宁黄海稻区的主要病害,这些病害均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减少了水稻产量。所以,当地通过大力推广水稻病害防治措施,提高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硅对提高水稻抗逆性机理的镜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接菌方式使水稻感染稻瘟病后观察硅对水稻的抗病作用以及硅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经方差分析,效果显著。同时对水稻剑叶各部位进行了镜检,结果表明,由于硅化细胞的形成,增强了水稻抗逆性,使其保持良好的生育态势,保证了水稻增产增收,为今后研究其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很好地保证了粮食安全。在水稻栽培技术研发过程中,已经掌握了较多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同时水稻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手段也得到了优化,很好地提升了水稻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4.
在水田全程机械化中,水稻收获问题是影响水稻丰产丰收的关键。收获损失大、粮食水分大、品质下降,致使效益大幅度降低,已成为制约水稻提质增产增效的瓶颈。水稻分段收获可延长有效收获期,加快水稻收获进度,降低水稻水分,提高品质,实现安全储存,提高水稻销售价格,增加效益,从而保证水稻丰产丰收。这一技术已被水稻种植户认可,在水稻收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市水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年代,以创造高额产量为主要目地的水稻生产,为国家做出过贡献,随着市场变化和结构的调整,水稻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发展优质水稻,打造一条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的新途径,成了有关部门及广大农民的共识。针对我市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全市优质水稻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初步办法。  相似文献   

6.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和要求而进行灌溉排水,使之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达到节水高产目的的一项技术措施。目前各地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有水稻控制灌溉、水稻非充分灌溉、水稻薄露灌溉、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水稻叶龄模式和水稻旱育稀植等。本区经过多年推行的薄露灌溉技术,彻底改变了农户长期淹灌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条件,调节了田间小气候,使之土壤经常露田落干而通气增氧,  相似文献   

7.
针对黑龙江垦区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水稻收获机械相对滞后的问题,调研了垦区水稻机械收获工艺的发展过程、现有水稻面积与设备、收获工艺,以及对大型收获机械的技术改造内容,并从垦区水稻生产的特点,论述了水稻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水稻栽培模式的研究意义及目的,探讨了近年来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的研 究,提出了制约水稻栽培模式推广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水稻种植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水稻高产研究的意义及目的,探讨了近年来水稻高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影 响水稻高产的内在及外在因素,提出了制约水稻高产技术推广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水稻高产的研 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从有机水稻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即分别从水稻选址、水稻的选种、水 稻的移栽、水稻的施肥、水稻的病虫草害、水稻的加工和储存等生产环节等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更好的为长春市有机 水稻种植、生产加工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水稻抗纹枯病性的杂种优势与配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TI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14-1和Pin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S/Pin 4和GD1/E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不同接种调查方法对抗水稻纹枯病遗传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抗感反应显著不同的水稻代表品种,研究了不同接种调查方法在抗纹枯病遗传研究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带菌短牙签嵌入接种,植株间始病迅速且整齐一致,感病品种发病适度,不同品种间抗感差异最为明显。病情调查的适宜时间在抽穗后30d左右(视品种灌浆期长短而异)或发病初期,而在明显拔节到抽穗阶段,品种内由于茎杆伸长时间的差异,病斑发展的差异增大,致使品种间抗感差异不易被识别。并且还讨论了不同病情调查项目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中稻纹枯病对再生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鼎  王晖 《北京农业》2012,(21):260-261
水稻纹枯病(Rhizctonia solani)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云纹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例伏枯死.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控措施,为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纹枯病不同发病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关系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对穗实粒数影响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和千粒重,这是引起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株高,穗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席草纹枯病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病原菌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的某些特性。席草纹枯病的病原菌鉴定为立枯丝核菌(R.solani kuhn),菌丝融合群测定表明,以立枯丝核菌AG_(2-2)融合群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的3种藤类的小叶脉里,其维管束鞘大多数都有一层拟内皮层外鞘细胞,其内方则多有1至几层厚壁的内鞘细胞。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描述了内,外鞘细胞。最后,讨论了棕榈科及禾本科的一些解剖文献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系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玉米植株,再人工接种玉米纹枯病病原菌于其上,探讨外源水杨酸对玉米植株纹枯病系统抗性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所有喷施水杨酸的处理均能使玉米植株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0.10mol/L处理的纹枯病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与对照处理(0mol/L)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外源水杨酸喷施处理浓度。通过了解外源水杨酸诱导玉米纹枯病的系统抗性或过敏性反应。有助于提高玉米纹枯病综合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水稻纹枯病测报依赖人工调查水稻发病丛数、株数和每株严重度来计算其病情指数,操作专业性强,费时费力且数据难以追溯.本研究提出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病斑检测模型和发生危害分级模型,为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图像采集仪采集田间水稻纹枯病图像,研究不同目标检测模型(Cascade R-CNN...  相似文献   

20.
水稻分蘖发生及与特定部位叶片叶鞘含氮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