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探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对贵州省长顺县(贫困县)凯佐乡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文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并从加快新农村建设、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年新疆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样本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从人力资本层面,结合经济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对影响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因素中的身体素质、非农技能和汉语水平是影响维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意愿的重要因素。对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而言,非经济因素是影响其外出意愿的首要因素,且这种影响并不依赖于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我国1998—2008年31个省的农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市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从短期来看,农村投资与城市化进程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村金融与地方财政支持的影响不显著,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比重与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从长期来看,地区城市化水平、农村金融和农村劳动力占比对农村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而农村财政投入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农业产值占农林渔牧产值比重起到抑制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进一步多元化,空间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法研究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当地农业生产中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黄宁阳  李治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8):174-178
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逐年增加,城乡经济差别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的主要动因。通过经济因素分析,分别提出粮食产量、农用机械、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进出口额与城市化这些经济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均有影响的假设,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克服这些经济指标之间的共线性,部分证实了农村劳动力外出规模与这些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多元回归模型与现实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3次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都具有推动作用,但产业内部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有差别。进出口贸易增加与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也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1995—2015年29省的省域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工业化发展是否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工业化进程与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工业化水平增加1%,农村劳动力价格将上涨0.19%。工业化发展对工业化中期的农村劳动力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工业化后期开始,其对劳动力价格的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工业化发展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带来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  相似文献   

7.
利用实地调研得到宁夏银北地区3个县(区)的农户面板数据,采用DID模型并从性别角度考察土地流转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土地流转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对影响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和外出持续时间随着农村妇女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农村妇女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丈夫外出务工将会增加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发生转移的概率,不过对外出持续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0—2019年湖北省面板数据,运用DIF-GMM模型围绕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时,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非农收入也相应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会得到相应优化,但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扩大,农业收入会相应降低,且对非农收入影响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对农业收入影响系数的绝对值。基于此,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完善转移人口人地脱离制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等增加农民收入,进而实现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省和河北省共7个村庄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探讨农民社会行为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南北方农户社会空间行为存在一定差异,而同一地区不同性别与从业类型的人社会行为也存在差异。第二,从业类型是导致农户迁移的重要因素。第三,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区迁移。南方样本村庄中21%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大多数迁移距离不超过30 km;北方样本村庄中迁移率为71%,迁移距离基本上为20 km以内。第四,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严重,通过分析发现,务工人员平均年龄为29岁,务农人员平均年龄为63岁。从规划层面提出乡村振兴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土地复垦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0.
陕南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与产业政策导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普查与抽样观察法分析陕西南部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受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外出从业劳动力结构的共同影响,呈现出数量缺乏、结构老化、男性化、质量下降的特征.建议利用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调整蚕桑生产新技术的研发方向,改变现行养蚕技术体系和推广示范方法,适应农村养蚕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大量转移是我国近40年以来所面临的三农现状,也是未来30年间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阐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农业产品结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冲击的大小,以及这种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利弊,为相关部门制定协调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劳动力、市场凝聚、农业产业支持体系等方面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业资本一体化影响因素,并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发挥市场凝聚作用、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加强经贸交流与完善政策法规制度、提高产业地区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的效应等方面,提出加快海峡两岸农业资本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转移的困境、条件及方向,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应用"二元"经济理论,分析农业的增长源于农业产业的自身发展,就业的增加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内部的分工细化、市场的扩大,可以使农业能有效地吸纳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增长。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拓展农业分工和发展的纬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有效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产业内转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V和GA-BP模型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玉米播种面积比重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在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水稻播种面积比重、户均人口数的负向影响在波动中逐年减弱。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突破稻作农机技术瓶颈,发展适合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同步推进农机专业服务市场发展和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Developing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in scales in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paper.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of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wo plains(Songnen Plain and Sanjiang Plai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supporting to build a new type of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big grain production householding, which plays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s, hav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improv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bout the big grain production households production operations and analyses of the obstacles in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pecific suggestions in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g grain production household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cialized level; perfecting the service system of land transferring; improving financial policies and farmer-friendly policy measures and perfecting the agriculture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相似文献   

16.
王洪义 《北京农业》2011,(3):195-196
了解劳动力转移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为农业机械化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后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实际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辩证、推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要壮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状况,总结得出,产业转移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体现在5个方面: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升交通便捷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迁移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经大幅度减少。在农业、非农业劳动力统一市场的背景下,劳动力价格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农产品价格、农业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并针对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回顾美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农村市场建设及农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建立广泛的"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政策支持体系来提高农业的外部规模效益和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平;同时在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增加科技教育投入前提下,我国农业应走提升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农村人口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因此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的缩小、"三农"等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中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深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认识,即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低、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农业自身发展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制约、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