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科学预测满足我国三大谷物基本自给的耕地需求,对我国粮食安全新政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FAO统计数据计算了1961~2009年间我国人均谷物直接、间接消费,以及全国谷物总消费所需耕地面积及其变化情况,并对我国人口高峰年满足居民谷物基本自给的耕地需求作了预测。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居民人均直接谷物消费所需耕地呈单边下降趋势,具体从1961年的人均所需676.9m2/人下降到2009年的318.6m2/人,下降幅度达52.9%;(2)我国居民人均间接谷物消费所需耕地在过去的49年间呈急剧增长态势,从1961年的人均125.1m2/人上升到2009年的355.6m2/人,增长幅度达184.2%;(3)虽然我国人均谷物总消费所需耕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增长,我国居民谷物消费所需的耕地总面积从1961年的6.14亿亩上升到2009年的10.86亿亩;(4)人口高峰年,我国居民在平衡膳食模式和保持当前膳食摄入水平两种情景模式下,保障我国居民谷物基本自给分别需要耕地8.34亿亩和11.24亿亩,两者相差2.90亿亩。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内蒙古1990~2016年水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足迹是基于消费基础的水资源占用情况的指示器,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新视角。文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水足迹法,从时空范畴的角度出发,对内蒙古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6年内蒙古水资源总量和人均量的波动趋势总体一致,人均水足迹增长了131.88m3/人,虚拟水足迹占优势地位,未超出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各盟(市)的人均水足迹差异显著,巴彦淖尔的最小,阿拉善的最大,且实体水足迹中农业用水占比较大;除呼伦贝尔、通辽、兴安盟和锡林郭勒外,各盟(市)水资源利用均处于超载状态。内蒙古水资源的时空分配极不平衡,协调各盟(市)间的用水关系和优化用水结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塔里木盆地人口与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塔里木盆地生态赤字的动态变化,为政府部门合理规划塔里木盆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和适度人口模型,计算了塔里木盆地2002-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适度人口规模,并将其与现实人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塔里木盆地人均生态资源需求明显大于人均生态资源供给,生态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动态来看,2002-2010年间,塔里木盆地适度人口规模与实际人口数反向变化,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赤字人口从2002年的166.83万人大幅增加到2010年的569.26万人,人类对耕地、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开发和利用超出了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塔里木盆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在下降。认为这是塔里木盆地人口增长、人均生态资源需求增加的反向影响,以及技术进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正向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提高节能减排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综合分析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因素变化对甘肃省1995-2009年各部门终端能源碳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是甘肃省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各产业部门中,工业的快速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者,其次是交通邮电和仓储运输业、农业。人口规模扩大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碳排放增长的次要拉动者。抑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变化。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文中采用中国1990-2014年样本数据,在经典Romer"尾效"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放宽"经济规模报酬不变"假定,对能源结构和碳排放同时约束下经济增长"尾效"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受碳排放量和煤炭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0.818%;受碳排放量和石油消费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398%;受碳排放量和天然气同时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将降低1.808%。而且不管有无碳排放约束,能源消费结构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碳排放的限制,能源消费结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了状态空间模型,定量分析了北京1980-2011年的人口规模、人口城市化结构、居民消费与经济规模四个变量对碳排放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结果显示:这四个变量对碳排放的变弹性系数均为正数,均促进了碳排放的增加,只是不同时期对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程度不同,但近年来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经济规模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最大,仍是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居民消费水平对碳排放的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大;人口规模与城市化结构对碳排放弹性系数波动幅度较小,影响比较平稳.为了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应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鼓励居民绿色消费,合理调控入口规模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调研数据,对比分析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城镇家庭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水平。结果发现:(1)西部城镇家庭直接能源消费、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东部、中部地区有较大差距;(2)西部城镇家庭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结构方面,食品烟酒与居住消费产生的能耗及其碳排放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居住与交通通信类别消费对应的能耗及其碳排放占比高于其它地区;(3)西部城镇户均间接碳排放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区域特征与东、中部地区相似,但不同消费项目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具体包括城市化率、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结构、户均年龄及家庭成员学历等。西部地区应针对城镇家庭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制定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促使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进程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
基于LMDI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强度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区域节能减排政策的科学制定,并对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扩展的Kaya模型和LMDI分解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拉动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的变动也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但作用强度不大;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是抑制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文中对制约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延伸性讨论,认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的重点在于抑制因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而引致的碳排放过快增长,并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能源消费两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碳排放不合理增长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沙尘暴在进入 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加剧趋势 ,其原因在于此期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暖化态势明显 ,人类超负荷开发资源加剧 ,从而导致沙尘暴的频繁发生 ,但总体上仍属于正常的灾害现象。我国沙暴只能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 ,尘暴则可波及半湿润与湿润区 ,由此而论 ,北京的沙尘暴属于尘暴范畴 ,北京不会形成沙漠区。防治沙尘暴必须采取水、土、植被综合防治措施 ,基本对策是 :1 .搞好流域为单元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规划 ,进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 ;2 .增加地表植被复盖 ,搞好防护林体系建设 ;3 .减轻土地利用强度 ,恢复提高土地抗蚀能力 ;4.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依法建设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水土保持为主要职能的生态环境建设委员会 ,统一协调布署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郁金香和百合是最重要的百合科球根花卉。病害是制约郁金香和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害和病原。国内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主要病原真菌有镰刀菌、灰霉和炭疽菌;主要病原细菌有萎蔫短小杆菌、果胶杆菌属和迪基氏属软腐细菌;主要病毒有郁金香碎色病毒、百合斑驳病毒、百合无症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RNA病毒。主要植物病原线虫有短体线虫、茎线虫和滑刃线虫。线虫取食伤害郁金香和百合的根、鳞茎和芽,促进病原真菌和细菌对植物的复合侵染;毛刺属和拟毛刺属线虫除侵害郁金香和百合,还作为介体向植物传播烟草脆裂病毒。为害郁金香和百合的线虫,南芥菜花叶病毒、草莓潜隐环斑病毒和番茄环斑病毒等RNA病毒是与郁金香和百合相关的主要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也介绍了鉴定这些病原的常规方法和新方法,为建立郁金香和百合主要病原的检测检疫体系提供技术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4.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6.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