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以2009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熵值法分析计算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度平均水平为0.1417,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各县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县市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自相关指数Moran'I为0.14,县域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聚特征;耕地利用集约度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主要地级市(包括加格达奇区)及其周边县市,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部和东部;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主要受区位条件、自然特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背景下,利用对新疆乌鲁木齐县155户种植大户资金借贷情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户资金借贷发生率、借贷金额、借贷渠道、借贷方式及借贷用途等方面描述和分析了乌鲁木齐县种植大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并运用Logistic模型估计种植大户借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户借贷可得性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有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贷款效率等。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度呈现波动变化,并在近两年具有下降趋势;关中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和耕作制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影响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基于德州市平原县244份种粮大户样本数据,选取种粮大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农户种植成本收益、农资质量与价格4个方面中的18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种粮大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种粮大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土地流转价格、家庭经营收入、每公顷成本、雇工是否容易、机械租赁费用、贷款是否容易及租田方式(租期)与土地规模经营呈显著正相关,种粮大户的年龄、是否购买过大型农业机械、农资质量如何、农资价格如何与土地规模经营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空间差异特征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K-mean聚类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甘肃省东部四市的耕地集约利用度的变化情况及空间水平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内部因素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2016年研究区耕地集约利用度整体处于较粗放利用水平(均值0.377 2),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Ⅲ、Ⅳ级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Ⅰ、Ⅱ级位于研究区中部,整体呈"哑铃"状结构;2)全局莫兰指数为0.142 2,表明研究区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度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LISA聚集图空间特征与集约度等级图基本吻合;3)劳动力指数、地均机械总动力和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率、有效灌溉率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由于空间的辐射性和依赖性,各回归系数值分布具有明显的"片"或"带"状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基于吉林省359个农户数据,运用二元Log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主产区优势产区农户和非优势产区农户收入及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优势产区玉米产量、品质、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都明显高于非优势产区,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仍可获得合理收益,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玉米则普遍亏损;2)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不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玉米出售价格(正相关)、土地流转难易程度(负相关)、对玉米生产者补贴标准的满意程度(正相关)。非优势产区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农业劳动力数量(正相关)、耕地面积(负相关)、贷款状况(正相关)、玉米出售价格(负相关)、是否了解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分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入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度的评价分级及动态变化研究有助于强化县域耕地集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该文以环渤海地区327个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构建耕地利用集约度指数及考核模型,计算了1996、2000、2004和2008年的耕地利用集约度并分析其变动规律。研究认为,1996年以来,环渤海地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高度集约区集中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鲁北平原区和鲁西南平原区;基本集约区和不集约区在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集聚;平原区县域耕地利用集约度显著提高,山地丘陵区和坝上高原区的耕地利用集约度不同程度地下降。此项研究揭示了环渤海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便于为不同地区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方差分析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山东省不同发展区域的573户农户连续6年的贷款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靠农农户受年龄、田地面积和贷款额度是否够用的影响因素显著高于非靠农农户(P0.01);但在教育年限、劳动力、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总负债、家庭纯收入、授信额度、年贷款额和平均贷款额上显著低于非靠农农户(P0.01);2)不同类型农户授信金额的影响因素不同。家庭人口、农户性质、社会资源、家庭总资产、家庭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性别、贷款额度是否够用、平均贷款金额和年龄对非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1);教育年限、农户性质、社会资源、额度是否够用、年纯收入和年贷款金额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田地面积和性别对靠农农户的授信金额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1)。不同类型农户贷款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户制定不同的农户贷款政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规模耕地的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以曲周县第四疃乡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Stata 12.0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分析不同农户耕地经济效益的差异及影响效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耕地规模大的分组中农户耕地经济效益较高;耕地经济效益与耕地块均面积、机械拥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务农人口数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地块规则成方、加入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或自成种粮大户均有利于提高耕地经济效益。据此提出解放劳动力、实施土地整治、扶持农村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等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测算兰州市土地集约度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兰州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兰州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基本集约到较集约的3个阶段;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明显的关联性,集约度与建设用地、林地负相关,且与建设用地负相关性较高;与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园地呈现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减弱。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优化耕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度。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1 027户农户调研数据为依据,运用DEA模型测度了精准扶贫视角下不同属性农户类别的耕地利用效率,并以Tobit模型回归分析研究了扶贫视角下影响农户耕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高强度的瞄准性政策帮扶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并不高,且存在一般农户、贫困户、脱贫户的耕地利用效率依次降低和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耕地利用效率依次降低的两种趋势;从贫困视角的农户识别看,贫困户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土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农业补贴、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较强的村域经济发展速度对耕地利用效率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而耕地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呈负向影响,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户仅接受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水平这一因素对扶贫视角下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生产规模、收入水平和兼业行为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农户对经济政策刺激的反应及其可能采取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退化(保护)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旨在使政府宏观目标与农户经济收益两者兼得的“双赢”政策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评价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油菜主产区湖北省2013-2017年度36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ID模型实证分析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及其变动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具有提升效应;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影响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在趋势上平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中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劳动力投入和农户总耕地规模。因此,在政策上应着重于积极鼓励中国油菜生产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劳动力投入过多对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负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四川、安徽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政策以及最低收购价下降的认知,并基于小农户和规模户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最低收购价下降对农户稻谷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后考察了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户稻谷种植面积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农户对最低收购价政策了解程度较高,规模户对最低收购价下降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小农户。2)全样本回归显示最低收购价下降对农户稻谷种植面积减少有显著的正影响,分别对小农户和规模户回归时发现,最低收购价下降仅对小农户稻谷种植面积的减少产生显著的正影响,而对规模户并没有显著影响。3)如果取消最低收购价,与小农户相比,规模户减少稻谷种植面积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5.
以毕节试验区典型村域的150户农户2009年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喀斯特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兼业行为的动因、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兼业行为具有农户的兼业收入与家庭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兼业农户的年轻化明显、农户兼业行业的相对集中性、文化程度对农户的兼业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兼业意愿强烈等特征;信息、资金、技能、市场意识是影响农户兼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农户兼业行为的优化对策和措施:加强对农户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文化素质;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库,为农户兼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渠道;加强对农户市场意识的培育,提升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托管因素等外部特征及经营特征等内部特征对粮农生产托管决策的影响,运用Logit模型及解释性结构模型,基于11省44县市2 060份粮农生产经营数据,对粮农选择农业生产托管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及层级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耕作面积、种植收入占比、服务价格及示范作用等11个因素均显著影响粮农托管决策,其中,服务认知、示范作用对托管选择有显著正向作用,服务价格则与托管选择负相关,不同经营特征、家庭特征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选择;2)分层结果表明,表层因素有4个,包括种植收入占比、服务价格、兼业情况和服务认知,中间间接因素有2个,包括土地耕作便利性和示范作用,深层根源因素有5个,包括耕作面积、经营主体类型、土地细碎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和经济发达程度;3)各因素通过3条路径发生作用,其中,示范作用在提升粮农认知、促进托管决策中至关重要,且以土地特征为主的经营特征作为主要根源和间接驱动因素,可以通过改变要素配置、家庭收益结构及托管成本,优化粮农生产决策。因此,应通过强化标杆示范引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与政府双调节机制等,提高农户托管认知,规范服务价格,有效促进托管市场的供需匹配与托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自我信贷配给农村家庭财务能力水平与其非正规借贷规模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具有自我信贷配给特征的农村家庭,家庭财务能力与非正规借贷数量显著正相关;其中财务能力较低组农村家庭,其财务能力与借贷规模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财务能力中等组农村家庭,其借贷规模受到财务能力的正向影响;财务能力较高组农村家庭,其借贷规模受到财务能力的正向影响越大。从而验证了我国农村“越穷越借,越借越穷”与“量入为出,不愿负债”并存的现象。因此,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培训与普及、引导农村居民形成理性财务思维,提高农村家庭财务能力将有助于农村家庭更好地通过使用非正规借贷优化家庭财务效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区域农户的金融需求现状对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新疆不同地区农户金融需求状况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别对3个地区农户金融借贷需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面积和参加合作社对3个地区农户借贷需求均有显著影响,农业收入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仅对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显著正相关,年龄和劳动力仅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借贷需求显著负向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