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以及M-K突变检验方法,基于敦煌市1971—2020年太阳总辐射、相对湿度、总云量和沙尘日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敦煌市太阳总辐射演变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了影响敦煌市太阳辐射的关键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1971—2020年敦煌市年太阳总辐射上升趋势显著,线性气候倾向率为49.6 MJ·m-2·(10a)-1,多年平均年辐射量为6354.0 MJ·m-2,属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区。年辐射在1970年代最少,2010年代最大。敦煌市太阳辐射四季分明,辐射量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分别以32.5、13.4、2.9 MJ·m-2·(10a)-1和1.1 MJ·m-2·(10a)-1的速率增加。近50 a敦煌市太阳总辐射以2.9 a和7.1 a的年际变化和16.7 a的年代际变化占主导地位。(2)月太阳辐射变化呈“单峰型”,从3月开始急剧增加,5月达峰值,6月开始逐渐下降,12月达全年最低值。太...  相似文献   

2.
中国1981~2014年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1~2014a逐日总辐射资料和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数资料,确定我国逐日太阳总辐射DSRM-C模型(Daily solar radiation model-C)的时不变参数.利用该模型与气象资料,估算各站逐日总辐射,分析近34a总辐射的空间格局.并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检验辐射量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1981~2014a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下降.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总辐射量显著下降,西北地区辐射量明显增加,华南地区则无明显变化.夏、秋、冬季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以夏季变化幅度最大;春季辐射量略有上升.总辐射量四季变化趋势空间分异明显.东部地区夏季和华北地区春、秋、冬季总辐射量明显下降,将影响夏粮和秋粮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2017年辐射数据,研究新疆11个地面观测站点的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总辐射辐照度日变化呈单峰分布,日照时数夏季最高,约17 h,春秋季次之,分别为14 h、15 h,冬季最小,仅为12 h;季节平均最大值出现在和田站的春季,为589.61 W·m~(-2),最小约为102.29 W·m~(-2),出现在乌鲁木齐站的冬季。卫星反演辐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春季南疆辐照度明显高于北疆,夏季平均辐照度分布与全年最为相似,冬季次之,秋季南北疆差异不大,季节差异在阿克苏最小。从卫星和地面辐射数据的拟合分析可见,方差分析中南疆F值均较高,最高达6 215.53,即晴空条件下,CERES/SSF(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Single Satellite Footprine)卫星资料在南疆的反演效果优于北疆及吐—哈盆地。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UV-B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2002年太阳总辐射(Eg)、UV-B及UV-B占Eg比例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北站地区UV-B较强,日瞬时最高接近10W.m-2,日总量最高达0.204MJ.m-2;日、年变化依Eg的日、年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UV-B与Eg的比值(η),不论是日变化还是年变化表现明显,一日间早晚低,中午高,一年间6月最高,冬季的12月低,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η约为0.54%,植物生长期的5~9月约为0.65%。在海北高寒草甸地区Eg和UV-B的年总量分别达6387.436 MJ.m-2和35.981 MJ.m-2。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1—2010年环保部发布的阿克苏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各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并采用Daniel趋势检验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该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探讨了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1—2010年各月平均PM10浓度表现为3月最大(0.818 mg·m~(-3))、9月最低(0.282 mg·m~(-3)),PM_(10)浓度在10 a内表现出春季高(0.760 mg·m~(-3))、秋季低(0.305 mg·m~(-3))的特征;2001—2010年各月平均SO_2浓度表现为1月(0.028 mg·m~(-3))最大、6月(0.012 mg·m~(-3))最低,SO_2浓度在10 a内表现出冬季高(0.027 mg·m~(-3))、夏季低(0.012 mg·m~(-3))的特征;2001—2010年各月平均NO_2浓度表现为12月(0.032 mg·m~(-3))最大,7月(0.019 mg·m~(-3))最低,NO_2浓度在10 a内表现出冬季高(0.030 mg·m~(-3))、夏季低(0.020 mg·m~(-3))的特征,且供暖期高于非供暖期;阿克苏市空气污染以可吸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状况以良居多。从年际变化来看,SO_2、NO_2呈显著上升趋势,而PM10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阿克苏市空气质量总体上逐年趋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2003—2015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布的AIRS/Aqua L2 Standard Physical Retrieval(AIRS+AMSU)V006(AIRX2RET)云数据集,选取新疆地区,特别是云水量较丰富的3大山区为研究区域,研究其云中液态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看,北疆的云水量高于南疆,山区比沙漠盆地丰富,山区迎风面更为丰富,高达500×10~(-6)kg·m~(-2),呈西多东少的趋势。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整个研究区域、天山和阿尔泰山的云水量在春季分布较丰富,均高于350×10~(-6)kg·m~(-2),昆仑山在夏季分布较丰富;整个研究区域秋季的云水量分布均较少,在20×10~(-6)kg·m~(-2)以下。近13 a研究区域云水量的年均值为42.47×10~(-6)~455.32×10~(-6)kg·m~(-2),整个研究区域云水量总体平稳,3大山区则呈下降趋势;在2009—2010年研究区域的云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天山变化较明显。3大山区云水量的年变化呈"单峰形",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云水量最高时段分别出现在2—4月、3—5月和4—8月,峰值分别为822.30×10~(-6)kg·m~(-2)、869.75×10~(-6)kg·m~(-2)和742.82×10~(-6)kg·m~(-2)。  相似文献   

7.
以黄土塬区冬小麦田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数据分析麦田能量平衡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和能量分配特征及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长武塬区麦田全年获得的净辐射(Rn)为2.56×103MJ·m-2·a-1,涡度相关系统的能量闭合度达到0.72。冬小麦生育期内,越冬期和灌浆期麦田主要能量支配项为感热通量(H),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7.09 MJ·m~(-2)·d~(-1);其他生育期和休闲期,主要能量支配项为潜热通量(LE),最大值出现在5月,为10.71 MJ·m~(-2)·d~(-1)。波文比(β)在生育期平均值为0.57,休闲期为0.46。土壤热通量(G)年总量为-15.26 MJ·m-2·a-1,日总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为1.85 MJ·m~(-2)·d~(-1),10月至次年1月为负值,表现土壤释放热量。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辽阔,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除外)。在这一广阔的地域,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太阳总辐射量高,达140—160千卡/年·厘米~2;各类草场总面积25亿亩,占全国总草场面积的近60%;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丰富,仅内蒙古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宜农荒地面积达31515万亩,占全国宜农荒地的59.4%;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昌地区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疆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年至2009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和乌鲁木齐站逐日太阳辐射资料,在使用气候学方法估算出各站逐年太阳总辐射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对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混合插值法建立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m×100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乌昌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总体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近49a,乌昌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分别于1986年和1984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但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地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减少幅度总体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东部多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旗县(区)为研究尺度,以人均GDP为指标,选取2000年到2010年11年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ES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蒙古县域经济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县域经济表现为总体上升,差距急剧拉大的特点。县域经济的分布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特点,高收入县和发达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西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盟的资源富集旗县,而贫困区和低收入区主要集中呼伦贝尔、兴安盟的大兴安岭东侧低山丘陵区,西辽河流域的通辽市和赤峰市中部,蛮汉山和大青山交汇处的乌兰察布市区域,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