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施肥 1.1采果后追肥采果后要及时追肥,以腐熟人粪尿、猪粪尿或豆饼水及复合肥等速效性肥料为好。丰产树施肥量为:人粪尿30kg/株、猪粪50-100kg/株、豆饼水2.5-5kg/株、复合肥1.5-2kg/株。坐果少的树可少追或不追。坐果少的树消耗养分少,如再次追肥,会造成养分过剩,导致樱桃树徒长、旺长,影响花芽分化:若结果多追肥少,会造成树体养分不足,树势衰弱,影响花芽分化,同样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2.
1 加强肥水管理1 .1 秋施基肥 在 9月底至 1 0月上旬 ,株施腐熟农家肥 2 5~ 5 0 kg,多元复合肥 1~ 2 kg。1 .2 追肥 发芽前 4月上旬 ,每株追施尿素 0 .5~0 .75 kg,促发芽整齐 ,枝叶健壮 ;坐果后 ,7月中下旬的催果肥 ,株施磷酸二铵 0 .5~ 1 kg;8月下旬 ,株施复合肥 0 .5~ 1 kg。1 .3 浇水 浇足浇透催芽水、封冻水 ,花前、坐果、果实增重期适量浇水 ,禁忌花前至 7月中旬浇大水。2 重视夏剪2 .1 抹芽 对着生位置不好、影响主枝生长、无发展空间的芽 ,于 5月上旬抹去。2 .2 摘心 于 5月下旬 ,当新梢长 40 cm时 ,对不留作延长枝…  相似文献   

3.
以泰山红石榴为试材,研究树体贮藏营养水平及在叶片转色期前至果实转色期后20天追肥灌水,对石榴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树体营养贮藏水平有利于坐果,特别是有利于头批花的坐果;叶片转色期前和果实转色期后20天追肥灌水,可显著提高坐果率;花期至幼果转色前追肥灌水会导致大量落花落果;二批花开花前疏除全部不完全花,对提高坐果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在枣树花期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枣树的坐果率,提高产量。枣树要想高产,坐果最关键。枣树开花量大,花期长,但坐果率很低,一般仅占花量的0.6%左右,老树的坐果率更低,有的甚至不足0.1%。我县枣树多数采取年份坐果率很低,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下面的几种方法提高坐果率的效果明显,且简便易行。1花期追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株施尿素0.4~0.6kg,过磷酸  相似文献   

5.
1追肥 1)地面追施。放射状沟施人粪尿30-50kg/株,或复合肥1.5-2kg/株,或尿素0.5-1kg/株。2)叶面喷肥。采果后每隔10d喷1次0.3%-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连喷3~5次。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调节植株营养叶面,提高光合效率,平衡植株体内营养,探讨华南地区大棚西瓜嫁接栽培密度、整枝方式、坐果节位技术等高产优质关键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3种种植密度,配合3个不同坐果节位,2种不同整枝方式,通过栽培比较,研究分析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坐果节位、整枝方式对大棚西瓜嫁接栽培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处理为:667 m2密度1 2001 300株,单蔓整枝留1果,坐果节位在第211 300株,单蔓整枝留1果,坐果节位在第2124节间,单果质量可达2.3 kg,果形端正均匀,果实商品率达96%以上,667 m2产量最高达2 870.4 kg。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枣树坐果率,增加产量,提高果农收入,枣园管理应抓好以下主要技术措施:1加强肥水管理施肥主要以追肥为主。一般可分3次进行。第1次萌芽前追肥(盛果期株施尿素0.5千克左右);第2次5月中旬(盛果期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1千克左右);第3次6  相似文献   

8.
枣树开花期长,花量大,但坐果率却不高。这一直是困扰枣树丰产稳产的一大难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多年在生产中的探索研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枣园管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枣树的坐果率。 1 花前追肥和灌溉 枣树初花期,关中5月中下旬,陕北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用环状沟法或放射沟法,每株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0.5~2.0公斤/株(树龄5~15年0.5公斤,15~30年1.0公斤,30年以上盛果树2.0公斤)。如果条件许可,可对枣园浇灌一次透水,以满足枣树开花坐果营养之需要。  相似文献   

9.
苹果园春季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磊 《山西果树》2012,(3):24-25
1施催芽肥春季追肥在上年秋施基肥的基础上进行,可补充树体储藏营养的不足,促进萌芽、开花和坐果,又可用于新叶生长。施肥方式有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两种,土壤追肥可在萌芽前和花后进行。施肥量初果期树按每生产100kg苹果施纯氮0.9kg、纯磷0.6kg、纯钾0.8kg;盛果期树按每生产100kg苹果施入纯氮1.1kg、纯磷0.8kg、纯钾1kg。可采用浅沟施、穴施,也可全园撒施。根外追肥所用的肥料有磷酸二氢钾、尿素溶液、氨基酸肥液等。  相似文献   

10.
安哥诺李结果晚,坐果率低.为此,笔者进行了提高坐果率的试验,使5年生树平均株产25~35kg,最高株产达50kg.  相似文献   

11.
冬枣落花落果严重,坐果率一般只有1%左右,要提高冬枣坐果率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提高枣园的土、肥、水管理水平。秋季应重视施基肥。1—3年生树每年株施圈肥10—20kg,过磷酸钙0.3~0.5kg,尿素0.1~0.15kg。年施肥量的标  相似文献   

12.
番茄对肥料十分敏感,追肥时应掌握“一控、二促、三喷、四忌”的原则。 1)一控。定植至坐果前,应看苗追肥,并控制用量。如果追肥过多且过于集中,易造成植株徒长,甚至引起落花落果。除植株严重缺肥的情况下,一般可略施稀粪水或生化有机肥液即可。  相似文献   

13.
11不要超量使用赤霉素。花期喷施赤霉素可有效提高冬枣坐果率,但并不是喷施次数越多、浓度越大效果越明显。正确的做法是:在枣树开甲1~3天内喷1次20mg/kg的赤霉素,然后观察坐果情况。如果坐果比较理想,只喷1次就可以了;如果坐果率较低,隔7-8天再喷1次。一般情况下喷两次就可达到理想效果。同时可叶面喷施芸薹素+多元素叶面肥。  相似文献   

14.
<正>1坐果率低的原因1.1秋冬树体营养储备少据调查,深州及周边县市90%的果农没有秋施基肥的习惯。春季追肥时,重施氮肥,施用未腐熟的粪肥。不施秋肥或施肥不足,造成秋后树体营养储备不足,导致树势衰弱,影响花芽分化。翌年花芽分化较少,坐果率低。  相似文献   

15.
5加强田间管理 5.1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或直播的瓜苗四叶一心时,营养生长加快。为使植株尽快形成较大叶面积,为日后坐果和果实膨大奠定基础,移栽时或播种前底肥不足的地块,要及时追肥。可于伸蔓前在植株附近开沟,每667m^2施硫酸铵15-20kg或尿素7.5-10kg,施肥后浇水。  相似文献   

16.
于黄杏梅萌芽前10天喷施250倍PBO或花期喷施800倍天达2116加50mg/L赤霉素,3年平均花序坐果率分别达14.19%和18.87%,较对照提高2.9—3.8倍。即使2001年在花期遭遇-2.8℃低温,此两项措施也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17.
1 加强土肥水管理 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在采收后施入 ,以有机肥为主 ,株施腐熟圈肥 2 5~ 30kg ,同时混入过磷酸钙 1kg ,沿树冠外侧环状沟施 ,并灌水沉实。追肥 ,在萌芽前、开花前后、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 3次 ,株施尿素 0 5kg ,进入 8月份停止施用氮肥 ,增施磷、钾肥 1~ 2次 ,株施过磷酸钙 0 5~ 1kg ,硫酸钾 0 8kg ,放射状沟施 ,雨后施入或施后浇水。根外追肥 ,自坐果后每隔 10~ 2 0天喷肥一次 ,前期喷0 3%尿素或其他复合微肥 ,8月份后喷 0 3%磷酸二氢钾。视土壤墒情酌情灌水 ,但花前水、幼果膨大水、新梢健长水、封冻水必浇 ,…  相似文献   

18.
生长调节剂诱导西葫芦、黄瓜雌花分化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25、50、100和200mg/kg的吲哚乙酸(LAA)、萘乙(NAA)、赤霉素(GA)喷施2~3叶期西葫芦和黄瓜幼苗及用50、100和200mg/kg的TiBA(三碘苯甲酸)喷施20-30cm高的西葫芦和黄瓜植株,发现50mg/kgIAA和200mg/kgTiBA明显促进西葫芦雌花分化和坐果,NAA的促进效果较差,GA无效;50mg/kgIAA和100mg/kgTiBA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和坐果,NAA的捉拼效果较差。低浓座的GA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果树花期进行根外追肥,可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现将花期适宜的根外追肥种类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参考。1适宜种类1.1矿质营养元素类1)尿素。果树花前、盛花期、盛花后3周各喷1次0.2%~0.3%尿素溶液,提高果树坐果率。2)稀土。花前和盛花期喷布500m g/L硝酸稀土,提高果树坐果率。不要和碱性化肥、农药混用。3)硼肥。花蕾膨大期、盛花期和盛花后3周各喷1次0.2%~0.3%硼砂或0.1%~0.2%硼酸,可提高坐果率15%~40%。可与尿素混喷。4)硫酸锌。花前与花期喷施0.1%硫酸锌溶液(最好与0.1%硼酸混喷),可显著提高坐果率。5)钼肥(钼…  相似文献   

20.
‘糯米糍’荔枝碳素营养储备动态与坐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12年生的‘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 为材料, 研究了高产树(60~65 kg·株- 1 ) 和低产树(5~10 kg·株- 1 ) 不同部位(叶片、各级枝条和主干) 碳素营养储备(淀粉) 的差异及季节动态; 分析了不同果实发育阶段树体碳素营养水平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果实成熟时高产树各部位的淀粉含量均低于低产树, 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低产树。果实采收后, 低产树早于高产树抽发新梢。入冬季前(11月底前) , 低产树和高产树分别抽发了3次和2次秋梢。7~11月秋梢生长发育期间, 高产树和低产树均无显著淀粉积累, 11月中旬以后枝梢生长停滞期间, 各部位, 尤其是4 cm直径以内的枝条大量积累淀粉, 在花穗发育前达到高峰。之后, 随花穗发育、开花及坐果而持续降低。高产树和低产树各部位淀粉高峰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坐果量对树体碳素营养储备的累积并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叶片、主枝和主干积累的淀粉含量较低, 总体相对稳定; 而4 cm直径以下的枝梢淀粉含量变化剧烈, 说明这些枝梢是更为活跃的碳素储备库。本研究还表明, 坐果早期(花后3周内) 枝条(2 cm直径) 的淀粉含量与该枝条上最终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 而果实发育中期(花后8周) 枝条淀粉含量与坐果率无关, 说明早期果实发 育一定程度依赖树体碳素营养储备, 而中后期果实发育几乎不依赖树体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