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洪泽县淡竹资源调查及技术改造措施张玉加,姚湘卿(洪泽县林业站223100)淡竹成材早,产量高,出笋成竹2~3年,即可砍伐利用。洪泽县现有淡竹林666.67hm2,为提高产量,开展综合加工利用,增加经济效益,进行了淡竹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
浙江淡竹资源与开发利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浙江淡竹(Phyllostachys meyeri)主产区的实地调查,掌握了浙江淡竹的资源、生产经营及开发利用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六龙山淡竹是铜仁市一大资源优势,是国家武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竹材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此情况下,对六龙山淡竹资源的开发利用究竟应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才算合理,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同时又能促进资源的发展。我们经过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及分析论证等工作,写出了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省肥城市丘明湖竹园生长在深层粉煤灰地、客土回填地、杨树采伐迹地、黄土地、浅层粉煤灰地、堆肥地、黄胶泥地7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淡竹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淡竹生长指标,研究立地条件对淡竹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淡竹造林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1)淡竹生长表现较好的前3位立地条件位浅层粉煤灰地、黄胶泥地、堆肥地;2)淡竹成活率及生长量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活率与土壤中全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施加适量磷肥可提高淡竹栽植的成活率,促进淡竹生长。  相似文献   

5.
淡竹材质柔韧,纹理通直,是竹制工艺品和园林绿化的良好竹种之一。本文介绍了淡竹的生物学持性和生长发育特征,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对淡竹的营造林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淡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丰富绿化树种 ,于 1983年将淡竹从晋南夏县引种到晋中榆次 ,通过 15年的试验观察 ,结果表明 ,淡竹在晋中平川区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基本不受冻害 ,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该文还简要介绍了淡竹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7.
江苏拥有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约20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两侧的丘陵、平原和家前屋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属淡竹自然丰产区之一。为借鉴外地经验,提高本省淡竹生产水平,我们于1984年10月赴全国淡竹高产典型—河南省洛宁县兴华园淡竹林参观、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与本所淡竹研究协作点之一、如皋县长青沙淡竹林进行比较,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是山东地区的主要栽培竹种。文章以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泰安大津口和泰安罗汉崖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的淡竹林中,以日照国家森林公园的淡竹生长表现最优,其次为泰安大津口的淡竹林,泰安罗汉崖的淡竹林生长表现最差。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的淡竹林研究发现,土壤含水率小于7%时,淡竹叶绿素含量大幅下降,土壤含水率在13%左右时,最适宜淡竹发笋。土壤水分是影响淡竹出笋、退笋以及成竹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也是影响淡竹产量的重要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9.
淡竹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由于广大林农对淡竹林长期进行掠夺性经营,致使淡竹林严重退化,大面积提前开花败林。通过生理学分析,解释淡竹林开花生物学原理,运用前人总结的经验,为林农提供淡竹开花挽救措施;建议林农树立科学经营观,使淡竹复壮、延长淡竹开花间隔期,以达到长期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石灰岩山地不同生境淡竹的养分特征及其生理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石灰岩山地土壤高度异质、养分分布不均,探寻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养分分配特征及低P适应机制,为喀斯特植被管理和植物资源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赣西北石灰岩山地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3种土被生境淡竹林设置样地进行调查,测定并分析淡竹各构件N、P含...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3种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淡竹竹壁厚度与胸径和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指出:淡竹竹壁厚度与胸径和高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21 0.1723x_1-0.0116x_2,复相关系数达0.9017;胸径和高度的2个生长因子中,竹壁厚度与胸径密切相关,偏相关系数0.7507,而与高度相关性不明显,偏相关系数仅为-0.1438。  相似文献   

12.
竹杆锈病发生较广泛,危害淡竹、刚竹、桂竹等。经农药防治试验表明,用晶体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最好,连防3年,防治效果达88.1%~98.6%,感病指数为0.54~4.8。70%的代森锰锌和20%粉锈宁次之,效果分别为83.9%~87.6%和84%~87.4%。  相似文献   

13.
竹叶枯型丛枝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叶枯型丛枝病为害新梢嫩叶,造成叶枯、梢枯,连年发病引发小枝丛生,该病发展快,发病时间短,季节性强。老病枝连年发病,使新梢发病率常达90%以上。病叶上普遍产生黑褐色点状的子囊菌子实体。用子囊孢子对健壮株枝梢作人工接种,第2年新梢嫩叶发病,具典型症状。经鉴定该病病原菌为竹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bambusae Miyake et Hara)。刚竹属中的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桂竹(Ph. bambusoide)和融安刚竹(Ph. sp.)发病最重。3月间竹腔注射20%粉锈宁乳油剂(1∶200)1次,即可明显减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洛宁县是河南省有名的产竹县,素有“绿竹之乡”美称,竹制品被誉为“河南竹器”。据历史记载,洛宁竹子3000年前已有广泛分布,以淡竹为主。根据历年来的试验研究,总结了竹林浇水、施肥、培土、垫埂、抚育管理、病虫防治、合理采伐等一整套北方竹林丰产栽培技术。对当前竹林管理,加工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自然状态下竹子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自然状况下,研究了几个竹种叶片的电导率与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并对几个竹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电导率与温度的变化成负相关。在这几个竹种中黄秆京竹、罗汉竹、淡竹的抗寒性较强,平安竹、黄槽石绿竹、黄秆乌哺鸡抗寒性中等,紫竹、黄条金刚竹、翠竹、铺地竹、菲白竹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概括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竹类科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包括竹类植物分类学,竹材及地下茎维管束解剖形态结构,竹类植物开花,笋期生长等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产主要经济竹种如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var.Pubescens、淡竹Ph.glauca、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等的育苗造林和速生丰产培育技术及丰产竹林群体结构等的研究,优良经济竹种的引种和竹类植物有性杂交育种的试验研究,竹林主要病虫害及竹材和竹制品的防腐防蛀技术的研究,竹材及竹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利用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石灰岩山地优势种淡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分配特征及其生态意义。【方法】对赣西北石灰岩山地3种不同土壤含水率生境(连续土、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的淡竹进行取样调查,比较分析不同生境淡竹个体(全株)和构件水平(叶、枝、秆、蔸、鞭、根)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和分配特征。【结果】 1)在个体水平,从连续土、半连续土到零星土,随着土壤含水率下降,淡竹可溶性糖浓度逐渐增加,零星土生境值(3.32%±0.20%)显著高于连续土生境值(2.52%±0.17%)(P<0.05),NSC和淀粉浓度先降后升,半连续土生境值均显著低于零星土生境值(P<0.05);2)在构件水平,3种土壤生境淡竹叶的NSC、可溶性糖和淀粉浓度高,枝和根次之,秆、蔸和鞭相对较低;3)随着土壤含水率降低,淡竹根中可溶性糖浓度升高,增加幅度大于其他构件,半连续土和零星土生境增幅分别为74.29%和39.35%;叶、根等生理活性高的构件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增加,相比连续土生境,在零星土生境叶、根分别增加71.26%、50.61%,而秆、蔸、鞭等贮存的构件分配比例均减少。【结论】淡竹通过调节个体和构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浓度和分配来适应干旱胁迫,构件水平的NSC调节行为比个体水平能更深入反映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4种耐寒观赏竹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在北方种植主要受低温的制约。试验选取淡竹、青竹、箬竹和早园竹4种比较耐寒的观赏竹,在山西晋中地区冬季(11月份)自然低温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植株体内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4个生理指标,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结果显示,不同竹种对低温的适应性存在差异,相比较而言,淡竹的抗寒性更强,早园竹的抗寒性较弱。因此,建议在晋中地区可引种淡竹,同时在引种的前3年做好冬季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氮沉降背景下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问题是当前我国亚热带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与研究热点之一。以毛竹、竹阔混交林及常绿阔叶林为对象,通过1 a的氮添加试验,分析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生长的差异,以探究氮沉降对不同植被类型中毛竹与常绿阔叶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竹阔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高于毛竹林中的毛竹,但竹阔混交林中阔叶林木的平均胸径增长量、平均单株生物量增长量及生物量相对生长速率则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中的阔叶林木(P<0.05);(2)低氮添加会减小毛竹在竹阔混交林与毛竹林中的个体差异,但会增大常绿阔叶林木在竹阔混交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生长差距,低氮添加有利于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3)高氮添加会显著抑制毛竹的生长,一定程度上可减缓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20.
黎祖尧  方力 《竹子研究汇刊》1998,17(3):62-65,69
本文研究了石灰岩发育土壤的孔隙状况及与淡竹林分胸径和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指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其孔隙状况差异较大,淡竹林分平均胸径,优势胸径,平均高和优势高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之产存在着明显的二次回归曲线关系,与毛管孔隙度间的相关性不明显;3个土壤孔隙因子对淡竹生长的综合影响非常显著,其中非毛菅孔隙度的影响最大,总孔隙度次之,毛菅孔隙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