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 我国羽毛绒资源丰富,占世界羽毛的三分之一。而且,品质优良,绒朵丰满,毛片的绒状羽枝多,色泽光润,柔软而富有弹性,保暖性好,是当代国内外人们喜爱的羽绒制品填充料。笔者就羽毛绒有关质量要求谈点浅见。1、羽毛绒必须水洗加工进入羽绒制品的羽毛绒,主要是鹅、鸭  相似文献   

2.
选择鸮形目鸱鹗科的长耳鹗,褐林鹗和雕鸮的尾羽中正羽和绒羽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记录正羽羽小枝的纤毛数量和腹齿情况,绒羽节状羽小枝的基节长度和其他节节长,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鸟类尾羽中正羽的羽小枝在纤毛的数量、着生方式及腹齿的情况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这3种鸟类尾羽中绒羽的节状羽小枝基 节长度和其他节长度均具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尾羽的羽小枝特征差异可以比较鉴别这3种鸟类.  相似文献   

3.
雌雄花尾榛鸡羽毛显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鸟羽显微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种间特异性,利用鸟羽显微结构特征,可快速、准确地进行鸟类物种的鉴定。使用扫描电镜分别对雌、雄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的飞羽、尾羽和绒羽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飞羽和尾羽均由有钩羽小枝和无钩羽小枝组成,绒羽由节状羽小枝组成,对雌雄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数、纤毛数、腹齿数以及绒羽的节直径、节间距和节基长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仅绒羽的节基长在性别间差异显著,其他各指标在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因此,利用飞羽和尾羽的显微结构来鉴定花尾榛鸡时无需考虑性别因素,而利用绒羽鉴定时要稍加考虑。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SDS—PAGGE)对鸡羽毛角蛋白进行分离,结果证实,鸡羽毛样品有3~4个区带,主要分布在低分子量区域(<17000道尔顿),绒羽和副羽角蛋白主要分布在10000和6000道尔顿区带,正羽羽片和羽茎的角蛋白主要分布在14500和10000道尔顿区带.  相似文献   

5.
固始鸡慢羽系胫色、羽色与羽毛生长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了固始鸡慢羽系胫色、羽色的变化规律及羽毛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随着周龄的增加 ,胫色由浅色向深色转变 ;而羽色则由深色向浅色转变。固始鸡慢羽系部分公鸡 6周龄已有明显的性征表现 ,此时鸡冠发育清楚可辨 ,羽色鲜艳、亮丽 ,且多为红棕黄羽。从 9日龄开始 ,雏鸡绒羽依次从颈部、胸部换羽 ,30日龄左右开始部分长尾羽。  相似文献   

6.
卷羽鸡毛囊发育规律及卷羽候选基因KRT75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卷羽鸡卷羽弯曲过程、结构特点、卷羽毛囊发育规律和卷羽候选基因KRT75序列特征及其在卷羽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通过对360只卷羽鸡从1日龄到300日龄卷羽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了解其羽毛出壳后弯卷过程;制作成年卷羽和片羽羽毛切片,了解卷羽羽轴、羽枝、羽小枝、羽小钩显微结构特点;对卷羽鸡和片羽鸡胚胎期8-19 d皮肤毛囊制作石蜡切片,阐明卷羽毛囊发生过程,分析卷羽和片羽毛囊发育异同;分别提取13胚龄卷羽和片羽鸡皮肤RNA,反转录为cDNA,连接pMD™ 18-T 载体,将连接产物加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转化涂板,挑取白色菌落摇菌后PCR鉴定,阳性菌液送测序,同时随机抽取15只300日龄片羽鸡和15只卷羽鸡,翅下静脉采血,血液基因组柱式小量提取试剂盒提取DNA,PCR产物纯化后测序,采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KRT75基因的遗传特征;分别提取卷羽和片羽胚胎期E 8-E 17d皮肤RNA,反转录成cDNA,根据SYBR试剂盒操作说明荧光定量KRT75基因在卷羽和片羽整个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卷羽鸡初生绒羽弯曲明显,以后逐渐弯曲,在第一次换羽结束时(约6周龄左右)全身羽毛显著弯曲;卷羽羽轴向外翻卷,羽小枝上着生羽钩,但羽小枝之间不能相互勾连形成闭合羽片;卷羽毛囊发育从胚胎期第8天开始到第16天结束,整个过程类似于片羽毛囊发育,卷羽毛囊在胚胎期第8-16天完成,整个过程和片羽毛囊发育过程基本相似,但在12-15胚龄卷羽毛囊髓质面积、羽小枝大小与片羽毛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第12-14天,卷羽毛囊髓质面积要明显大于片羽,羽小枝板要明显小于片羽;卷羽鸡和片羽鸡KRT75基因CDS全长均为1 569bp,编码522个氨基酸,全序列没有发生69 bp的缺失突变,但在CDS区的3个SNP(954bp: T>C;967bp: T>C;978bp: C>T)可能是卷羽、片羽区别的分子标记;KRT75基因在片羽和卷羽中的表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在片羽毛囊胚胎期E8-E17中表达量均很低,而在卷羽鸡12胚龄显著上调,且高表达量持续到15胚龄,16胚龄显著下调,其中在胚胎期第9、10、12-16天KRT75基因在卷羽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片羽(P<0.01),KRT75基因可能在卷羽羽轴髓质和羽小枝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初步研究表明卷羽鸡的卷羽并不是由于KRT75基因缺失突变引起,但KRT75可能与卷羽髓质和羽枝嵴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四川白鹅羽绒生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定了四川白鹅9~17周龄的生长资料,用Gompertz模型拟合了绒朵长度和千朵重的生长过程,比较了5个部位(胸部、腹部、背部、颈部和腿部)与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绒羽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Gompertz模型拟合度较高,绒羽绒朵长的拐点在4周龄,千朵重的拐点在10周龄。绒羽绒朵长、千朵重和绒羽重在14周龄后无显著增加,表明在14周龄时已可以进行第一次人工拔羽。公鹅绒羽的生长优于母鹅。胸部、腹部、背部是鹅主要的产绒部位。  相似文献   

8.
果园养鸡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鸡球虫病15~50日龄雏鸡易感。病鸡鸡冠苍白,缩颈呆立,不食或少食,排带血粪便,日渐消瘦。剖检见小肠、大肠充血,肠壁增厚。可选用优素精(拌料浓度0.06%)、氯苯胍(0.003%)、氨丙啉(0.025%)和球必清(0.001%)等抗球虫药轮换拌料饲喂预防。肉鸡用药到上市前7天,种鸡和蛋鸡用到12周龄为止。一旦暴发球虫病应立即在饲料中拌入0.025%的球痢灵,在饮水中加入0.025%球必清,连用3~4天。二、鸡羽虱及鸡螨虫病羽虱和螨虫是寄生在鸡的羽毛上的外寄生虫。患鸡瘙痒不安,羽毛脱落。幼鸡常秃头,身体瘦弱;母鸡产蛋率下降。可采用沙浴法防治,即在运动场上挖…  相似文献   

9.
<正>禽羽虱病是由食毛目、长角羽虱科和短角羽虱科的多种羽虱寄生于禽羽毛上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家禽中以鸡最为常见,羽虱是种鸡和蛋鸡最常见的一种外寄生虫,羽虱常寄生于家禽体表及羽毛根部,以咬食皮屑和羽毛为生,致使家禽奇痒不安,产蛋家禽产蛋率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尤其对种禽危害更大。家禽一旦感染本病迅速传播,引起鸡只消瘦、生长缓慢、蛋鸡产蛋下降,给养禽业造成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技术》2008,(2):22-22
肉鸭啄羽是指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致使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使鸭群变得骚动、损伤、食欲减退,严重影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此病的病原是羽虱,种类很多,依靠吞吃鹅羽毛、皮屑生存。寄生在鹅的头部和体部的羽虱虫体呈椭圆形,全身有密毛,虫体呈黄色;寄生在鹅翅部的羽虱虫体呈灰黑色。  相似文献   

12.
啄羽是指蛋鸡啄食同伴羽毛的一种非争斗性的异常行为。啄羽是蛋鸡饲养中存在最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啄羽发生常无法预料,尽管人们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此还没有找到阻止这一伤害行为的特效办法。应当说啄癖发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1蛋鸡啄羽的原因营养原因:营养缺乏是诱发啄羽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饲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缺乏羽毛生长所必需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时则更易发生;铜、铁、硫、锌、钙、硒、钠等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钙、磷缺乏和比例失调;维生素B12、生物素、泛酸、烟酸的缺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盒式笼中肉种蛋鸡啄羽行为在遮光区和非遮光区的频次差异,旨在检验遮光、环境丰富度、啄羽和福利的关系。利用行为观测者摄像分析仪,对相同光周期下遮光的单鸡笼和双鸡笼每组各16只同日龄肉种产蛋鸡的活动同时摄录并分析。结果显示,单鸡笼啄羽频次(4.3±1.13)显著低于双鸡笼的(14.0±2.0)(P<0.01);单鸡笼暗区啄羽相比亮区减少了46%(P>0.05),而双鸡笼啄羽仅发生在亮区(P<0.05);亮区啄羽,单鸡笼较之双鸡笼则显著减小了80%(P<0.01),而暗区啄羽2者水平都很低(0~1.5),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未见剧烈型啄羽,仅有温和型啄羽。本研究表明,虽然啄羽的密度效应大于啄羽的遮光效应,但遮光能够降低密度对啄羽的效应值。遮光提供分化的光环境,而被遮光的环境很可能以减弱视觉信号方式减小羽毛对啄羽行为的刺激作用。这提示对盒式鸡笼进行局部遮光以增大其环境丰富度从而提高动物福利,也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14.
羽毛的加工     
羽毛的种类 禽类分家禽和野禽两类.家禽毛有鸡、鸭、鹅毛,野禽毛有山鸡、大雁和野鸡毛等.露出体外的称外羽,如翼羽、背羽、腰羽、尾羽;贴皮遮没部分称绒羽,简称绒毛.  相似文献   

15.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3,9(6):114-115
主要探讨笼养鸡羽毛脱落和啄羽形成的原因和在生产中的影响,以及对其防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何礼 《中国畜禽种业》2013,9(2):150-150
鸡羽虱病是由多种羽虱寄生于家禽体表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蛋鸡和肉鸡都可感染本病,尤以蛋鸡感染严重。海城市一养殖户笼养蛋鸡2000只,入冬时发现有同笼鸡互相叨啄现象,影响采食,拨开羽毛能发现在皮肤表面爬行的虫体,因此,鸡羽虱病  相似文献   

17.
5种禽类羽毛的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5种禽类羽毛氨基酸组分和含量分析的差异,新浦东鸡的副羽含量最高达90.1%;居古拉火鸡最低在71%。14种羽毛的氨基酸平均含量为80%,从氨基酸组分看,丝氨酸,谷氨酸和亮氨酸较高,而赖氨酸,组氨酸和甲硫氨酸均较低,这与已发表的文献一致。  相似文献   

18.
天府肉鹅新品系绒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天府肉鹅父系、母系为材料,测定了9-17周龄绒羽的生长发育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父系的产线性能优于母系.17周龄时,父系的绒重、毛绒重分别比母系高71.4%和35.8%,含水率、含脂率明显低于母系。第一次活体羽的适宜时间为13或14周龄。本文还就羽绒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相同条件下饲养的同日龄浙东白鹅和霍尔多巴吉鹅为试材,研究遗传效应和再生过程对鹅羽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120日龄霍尔多巴吉鹅羽绒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浙东白鹅;(2)试验组经过两次羽绒采集后,其正羽和绒羽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仅一次的采集量。再生羽绒的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指标均高于首次采集的羽绒;(3)浙东白鹅经过45 d,霍尔多巴吉鹅仅经过42 d的羽绒再生过程后,正羽量和绒羽量均可达到并超过第1次的采集量,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也达到第1次采集的羽绒水平;(4)羽绒再生过程显示,经过30 d左右发育,鹅整体表均再次覆盖1 cm以上的绒毛,且羽毛丰满,不见皮肤,42—45 d后羽绒产量可达到采集羽绒前水平。主冀羽生长速度与成熟期滞后于绒羽。综上,鹅羽绒再生可增加羽绒产量,提高羽绒品质。霍尔多巴吉鹅产绒性能较好,绒再生速度快,绒朵长度、千朵绒质量和蓬松度等相对优质,是培育绒用鹅品系的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张傲 《新农业》2012,(3):27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致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发生,使鸭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