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专家点评秦岭恰如深含中国文明古韵的"秦"之称谓。作为横亘矗立中国中部的中央山脉,秦岭汇集了经山地走廊往来迁徙的东、西、南、北各路森林生物物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系统大家庭。秦岭冷杉、太白冷杉、大熊猫、川金丝猴、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宁西林业局位于秦岭中段,横跨秦岭南北,总面积11126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9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2.3%。辖区域地处北亚热带边缘地带,是华北、华中、华东、华西等地植物的交汇地带,被誉为世界少有的"生物基因库"。近年国家林业局安排宁西林业局在全省率先开展珍稀树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定向改培秦岭冷杉示范基地4000亩。  相似文献   

3.
冷杉属(Abies)物种组成的森林是我国特有的山地寒温性暗针叶林,在秦岭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相岭山系、小相岭山系和凉山山系分布着以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巴山冷杉(A.f argesii)、岷江冷杉(A.faxoniana)、冷杉(A.fabri)、长苞冷杉(A.georgei)和川滇...  相似文献   

4.
秦岭冷杉是古老的孑遗植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阐述了秦岭冷杉的形态与种群特征、起源与分布格局、遗传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主要功能、应用价值以及物种保护情况.为充分了解秦岭冷杉野生资源的状况,分析了秦岭冷杉濒危成因,提出了物种保护针对性的措施,以期对秦岭冷杉未来有可能进行的物种资源监测、保护规范...  相似文献   

5.
徐凯 《绿色大世界》2012,(4):103-104
阐述了秦岭森林景观研究的4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森林景观格局、秦岭森林景观生态评价及规划、边缘效应以及动态、森林景观层面多样性的研究。分析了秦岭森林景观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秦岭森林景观未来研究方向和动态。  相似文献   

6.
川西米亚罗林区云冷杉林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目标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一套结构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森林群落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准则层包括群落结构完整性、林分稳定性、林分生长状况3个方面,指标层包括郁闭度、下木总盖度、建群种平均胸径等9个指标.以森林小班为评价单元,对四川省阿坝州川西林业局301林场云、冷杉林进行森林群落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301林场健康林分占有比例最小,其中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13.82%,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1.46%.亚健康林分比例最大,亚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83.46%,亚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76.03%.不健康林分比例也比较小,不健康云杉林面积占云杉林面积的2.71%,不健康冷杉林面积占冷杉林面积的22.51%.最后初步分析造成目前这种森林群落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天然冷杉精油具有杀菌消毒、驱杀害虫、香气馥郁等特性,据此,我们开发研制出了富含冷杉精油的森林花草香型空气清新剂,为开发冷杉精油在日化工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1材料巴山冷杉精油;巴山冷杉水浸液(西北林学院巴山冷杉精油开发研究课题组提供);杨梅油、薄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秦岭冷杉不同海拔、光照、苗床类型、覆土深度等条件下的野外播种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生长率的差异,揭示了秦岭冷杉种子及幼苗在天然环境下的适应性.天然生境下秦岭冷杉的平均出苗率只有17.7%,不及实验室发芽率(36%)的一半.海拔、光照、苗床类型、埋藏深度对秦岭冷杉的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幼苗生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上秦岭冷杉的复壮一定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目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就是对森林实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在立地条件类型的基础上把森林划分为若干个经营类型,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措施,以达到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之目的。 由于秦岭林区立地条件较差,地形复杂,河谷深切,迂回曲折,森林小气候明显。在森林经营过程中,要一场一策,经营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王卫平 《森林与人类》2004,24(10):28-30
生活在大熊猫家乡的人们,注定要在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中寻寻觅觅,探索出路。陕西省安康市的旬阳县,开发历史悠久,置县有2100多年。这个县文化底蕴厚重,已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40多处。这个县自古就是秦、楚文化交融和兵家必争之地,有秦尾楚首之称。这个县现有人口45万,面积355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3.6%,汉江在其境内长达84公里,生物与水能资源较为丰富,还是全国39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开发与保护矛盾交织的秦岭地区有33个县、500多万人口,旬阳是很有典型性的。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天然林的构成以针叶林占优势 ,针叶树种约计 36种。其中 ,冷杉林在各类针叶林中居于重要地位 ,各龄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 30 % ,蓄积量曾经占全省森林总蓄积量的 55%。有巴山冷杉 (A biesfargesii)、岷江冷杉 (A .faxoni ana)、秦岭冷杉 (A .chensiensis)、紫果冷杉 (A .recurvata)、黄果冷杉 (A .ernestii) 5种 ,天然分布于甘肃白龙江、洮河中上游高寒阴湿地带。冷杉除作为造纸、家具、建筑等用材原料外 ,还是生产树脂、提取精油的特用经济树种 ,同时也是高海拔风景区优美…  相似文献   

12.
研究西安市主要森林类型及其健康评价体系,划分森林健康培育类型,对主要森林类型的健康等级进行评价,探讨西安市森林健康经营模式,提出了西安市秦岭北麓中高山水源涵养林区、秦岭浅山丘陵台塬沟壑水土保持林区、平原农田防护林区和城市环境保护景观林区的森林健康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宁陕县是全省林业大县和森林防火重点县。多年来,该县在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火"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方针的基础上,根据秦岭林区特点,结合县情,创造性的探索出森林防火"五落实一保障",即:防火宣传落实到人、防火责任落实到户、火源监督监测管理落实到村组和院落、防火经费落实到项、护林联防措施落实到责任单位,半专业化消防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一条"预防、预警、消灭"的森林防火之路,  相似文献   

14.
川西亚高山森林不同恢复阶段生长季蒸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揭示我国川西亚高山地区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的蒸腾耗水特征,为当地森林恢复树种选择、水源涵养功能提升与低效林改造等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川西亚高山地区植被恢复系列中无论是林龄、类型还是面积都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岷江冷杉老龄原始林、红桦次生林和粗枝云杉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技术监测生长季树木蒸腾量;利用林分边材面积进行尺度上推,估算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估算整个生长季(5—10月)的林分冠层蒸腾耗水量。【结果】各森林类型平均日冠层蒸腾量表现为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岷江冷杉林;在整个生长季观测到的粗枝云杉林、红桦林和岷江冷杉林日最大冠层蒸腾量分别为3. 17、2. 08和1. 69 mm;基于多气象因素,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可有效估算森林蒸腾耗水量;整个生长季的林分冠层蒸腾总量估算结果表现为粗枝云杉林(314. 1 mm)红桦林(199. 3 mm)岷江冷杉林(125. 5 mm)。【结论】处在演替早期的红桦次生林冠层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处于演替晚期的岷江冷杉原始林;人工林蒸腾耗水量明显高于天然林(岷江冷杉原始林和红桦次生林),因此可将森林蒸腾耗水特征作为研究区森林恢复度的评价指标。该区大量营造的粗枝云杉人工林已步入中龄林阶段,高蒸腾特征可能会对流域产水量构成压力,建议进行抚育性结构调整。通过综合分析多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一个"森林水分利用生态演替"假说:伴随着亚高山森林植被自然恢复进程(正向演替),林地蒸腾耗水量趋于减少,地带性演替顶级群落亚高山暗针叶林具有最低蒸腾耗水特征。这个假说可作为川西亚高山区区域水文平衡维持和植被结构调整的参照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机选择 3块样地 ,对神农架林区秦岭冷杉的保存现状进行了调查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秦岭冷杉遗传资源保存的原则和方法 ,并提出了秦岭冷杉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及种子园营建与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岷江上游云杉人工林、紫果冷杉人工林、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高山栎天然次生林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差异显著,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且土壤有机碳集中分布在表层土(0~20 cm)中;4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为:云杉人工林(5.896 g.kg-1)紫果冷杉人工林(5.479 g.kg-1)高山栎天然次生林(5.019 g.kg-1)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2.245 g.kg-1);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高到低为:云杉人工林(0.03541 kg.m-2)高山栎天然次生林(0.03134 kg.m-2)紫果冷杉人工林(0.02474 kg.m-2)岷江冷杉人工幼龄林(0.01573 kg.m-2)。说明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植物根系、地表枯落物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碳密度。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类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设立72块标准样地,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将其森林群落划分为7个类型,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探索了不同群落类型中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阔叶林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最大,物种丰富度、多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只有物种均匀度指数较小;针阔混交林中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3种针叶林中,油松和华山松植物多样性总体上比较相似,而秦岭冷杉中植物多样性则相对较小;灌丛矮曲林与针叶林相当;竹林中物种多样性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18.
陕西秦岭地区森林火灾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秦岭地区历年来发生的森林火灾统计资料,着重分析了地形、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与森林火灾的关系,结果表明:秦岭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要素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大面积分布的落叶栎林是发生森林火灾的最大隐患,而频繁的人为活动则为发生森林火灾提供了主要火源。  相似文献   

19.
小陇山林区秦岭冷杉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抽样,对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天然秦岭冷杉群落进行调查,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秦岭冷杉种群的生命表,结果表明,秦岭冷杉种群在发育和演替过程中,存在2个死亡高峰,即由种子转化为幼树阶段出现第1个高峰,成年期出现第2个高峰,14龄级时大多数个体死亡。同时认为,秦岭冷杉天然更新困难,种群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20.
以海拔、坡度、坡向、郁闭度、灌木盖度、竹子密度以及竹子生物量等指标为自变量,对秦岭大熊猫冬季栖息地森林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大熊猫冬季栖息地居地森林群落主要以锐齿栎林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平均坡度为11.7°,坡向以东南坡为主;乔木的郁闭度为0.59,其高度、胸径和年龄都最大而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灌木的盖度、高度都比较高而多样性指数比较低,分别为0.74,1.77 m,0.76;竹子的密度和生物量也都比较高,分别为9.28万株,hm-2,15.78 t·hm-2.夏季栖息地森林群落以巴山冷杉林为主,地形较为平缓,平均坡度为17.2°,坡向以东南坡和东北坡为主;森林郁闭度为0.60;乔木的多样性指数比较低,为0.67,其高度、胸径和年龄都明显最高而密度比较低;灌木的盖度、高度都比较高而多样性指数比较低,分别为0.71,1.22 m,0.69;竹子的密度和生物量都比较高,分别为46.56万株,hm-2,8.76 t·hm-2.通过因子分析,竹子生物量和灌木盖度是影响大熊猫栖息地选择的主导因子,这可能与为秦岭大熊猫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