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指出了川滇生态屏障是构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的重点区域,迪庆州林草建设关系到川滇生态屏障建设的成败。境内高寒山地、石漠化土地和干热河谷区历来是生态修复重建的重点难点,植树造林往往因干旱缺水而失败。针对不同保水剂的适用范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推广应用需求,分析了保水剂在迪庆川滇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保水剂对迪庆推进川滇生态屏障建设有着十分有益的推广应用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其推广应用效果与当地经济社会情况和自然特殊性密切相关;建立区域实用的推广应用模式应优先解决不同条件下的保水剂种类和最佳使用浓度试验,充分结合保水剂类型特点、适用性以及项目区干旱状况、降水特点和土壤特性,适应当地经济技术条件,使得保水剂造林技术能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永定仙岽国有林场生态林保护现状调查,分析了生态公益林保护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按照生态公益林保护要求和尊重自然的原则,将生态公益林分为近自然类和适度利用类2种,并对保护与利用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永兴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1):164-167,17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分析尚存在着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地类、规划、各类矿业权的交叉冲突以及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等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评估目标、技术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3条控制线重叠的协调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阿尔山依托大自然 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生态旅游方兴未艾。1999年,国家旅游局将当年的旅游主题确立为"中国生态旅游年",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旅游发展。阿尔山拥有品位极高的火山温泉资源、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以及口岸旅游资源。对阿尔山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应该有一种更科学的态度,这种科学的态度就是要更加适应自然,保护自然。阿尔山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毫无疑问,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阿尔山旅游业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类专业是新林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建设生态文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治理体系、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动林草事业发展的形势和背景下,对自然保护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自然保护类专业的突出特点是实践要求高、应用性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了较高的比重,在人才培养中发...  相似文献   

6.
以民族生态文化的视角,从自然与社会、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互动关系入手,综合分析云南藏文化在滇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文化现象中的积极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保护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可以说,生态文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保护区作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直接、最具体的区域,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和基本作战单位,更是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社会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是社区林业的重要形式,自然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小区构成自然保护网络,形成生态公益林骨架,将有力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和生态体系建设。通过对自然保护小区的分析,提出社会性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赋予林业新的目标任务。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区位,省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林业实践与探索具有典型意义。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回顾梳理了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林业实践,客观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探讨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林业途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伟 《绿色科技》2012,(9):237-239
在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沧湖湿地旅游资源现状及特色进行了总结及评价,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围绕湿地的地域景观、民俗文化、生态科普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挖掘,从湿地保护与开发两个角度进行了湿地规划模式的探讨,提出了其规划思路是湿地恢复为先,形成"景观可持续开发——文化可持续传承——生态可持续更新"的特色湿地保护与开发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以原始苯教和藏传佛教产生的根源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观形成的相互关系;以宗教对高原自然环境和生物的禁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阐明藏民族传统文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景跃波  张劲峰  陈隽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210-213,218
对生活在云南的藏民族的生态文化体系中与生态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总结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作用。就今后复兴及进一步弘扬该民族的生态文化,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生态地位的重要性提出其步道设计的生态理念: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历史性路径,尊重场地现有地形地貌;尊重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减少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或干扰;尽量就地取材,采用天然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采用简单生态的施工工法,以最少的人为干扰完成步道建设。重点阐述步道设计中深入贯彻生态理念的生态路面、架空栈道、生态木桥等典型设计,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保护优先、与环境相融的设计原则,为各类保护地内的步道设计与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南岭山区瑶族的原始信仰、禁忌、生活民俗和习惯法、生产方式、乡规民约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对生态的保护作用,揭示了瑶族的生态智慧,进一步阐明瑶族生态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普世价值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越 《广东园林》2007,29(5):20-23
通过对山东海阳东村河湿地公园项目的规划设计介绍,结合项目中针对湿地的保护及培育措施、水质净化改善、生态驳岸构筑、生物多样性营造、生态能源利用及材料选择几方面的阐述,总结了该项目从总体规划到分区设计立足生态建设,始终贯穿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6.
迪庆州藏药文化与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藏医药学的理论、重要著作、特色疗法,以及藏药植物种类、生长环境、药用价值.分析认为,藏药植物资源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市场需求量日益加大,相关研究欠缺等挑战.藉此,提出了加强藏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研究机制建设,就地保护,坚持传统的采收原则,提高综合利用率等藏医药文化及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阐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管理现状与成效.分析西藏林业发展中存在着的协调管理不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保护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提出树立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理念,积极开发和利用替代性新能源,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增加投入,科学规划、分期整治等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视角下的佤族巨龙竹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态文化的视角,从云南佤族自然崇拜观下产生的竹林和环境保护自觉行为、佤族种植竹子的传统方式等方面表现的巨龙竹文化现象,分析得出了佤族竹文化是充满着生态科学细胞的、与自然和人类共生共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生态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民俗风情文化是地域景观的构成要素,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对民俗风情的探索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以西和县漾水河民俗文化风情线规划为例,从城市生态景观营造着手,紧扣“乞巧文化”主题意向,构筑“七彩鹊桥巧会、十字景墙幽会和门式景窗花会”三大特色风情景观,探索了富含民俗风情的文化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民俗风情文化对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