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最近又进行了三次使用气泡幕捕鱼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泡位置就能成功地将鱼类驱集到定置网的最后捕捞区段,不需要将箱式陷井底网提出来。在定置网作业时,以相隔一定的距离在海底上设置几重气泡,适当改变气泡释放位置,以气阀开关动作控制鱼类的游泳速度和游行  相似文献   

2.
951410 气泡幕的驱鱼效果及其在定置网渔业中的应用=Fish-herding effect of an airbubble curtai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et-netfisheries[刊,英]//ASFAI..—1995,25(1).—285~286在实验室及野外试验中研究了气泡幕的驱鱼效果,以为定置网渔业研制一种新的作业系统。在环形水槽中改变气流量和移动速度的同时,检测了鱼类对移动气泡幕的反应。在海底上按一定的间隔设置一些气管,在这些气管中按顺序旋转管位,鱼类反应与对移动气泡幕的反应相同。在野外试验中,通过全尺寸间室陷阱来证实这些方法的应用,通过  相似文献   

3.
气泡幕可作为海洋牧场鱼群控制的技术手段之一。本研究通过改变气泡幕在水槽中的相对位置和试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的密度来观察许氏平鲉的行为反应,运用了观察法、对照试验法和控制变量法探究了气泡幕对不同密度下的许氏平鲉的阻拦效果。结果显示:1)试验鱼20尾时,气泡幕的位置分别设置在矩形水槽长的1/4、1/2和3/4处(鱼的密度为12.52、6.26、4.17尾/m2),阻拦率分别达到了98.2%、88.4%和92.9%,阻拦效果明显。2)气泡幕设置在水槽长度方向的1/2处,试验鱼分别为5尾、10尾、15尾和20尾时,气泡幕阻拦率分别达到了100%、85.7%、100%和88.4%(鱼群密度分别为1.56、3.12、4.69、6.26尾/m2),阻拦效果良好。3)由于阻拦率较高,试验鱼群密度和阻拦效率没有明显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投放许氏平鲉的海洋牧场鱼群控制技术以及取水口拦鱼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Charybdisjaponica)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其产量仅次于梭子蟹。过去只是用拖网、流网、定置网兼捕日本,或用钓具钓捕,近年来,也有用韩国蟹笼网和鱼笼网捕捞的,但因带网少,产量低,网具置于舱外影响航行安全,而引起争议。我们以扭力弹簧和圆钢材料为框架,外罩聚乙烯网衣,制成具有倒须网的日本敷笼网,利用诱饵或灯光诱集蟹群,达到了捕捞目的,增产效果明显。1网具结构1.1框架取两根直径10mm、长1.40m圆钢筋弯成两个圆圈,将接头焊牢。分割长0.44m同种圆钢筋两根,分别焊在两个圆圈直径位置,作为横梁。然后喷塑密封。见图…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1980-1981年曾进行全省定置网作业桁位和渔获组成调查,1985-1986年在开展定置网具改革试验研究时,又开展了闽中渔场南部海区定置作业的渔获组成调查。这两次调查均以鱼类为主,关于甲壳动物在定置中的渔获状况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根据1988-1989年在泉州湾南部近海定置作业的调查资料进行整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励仲年 《海洋渔业》1988,10(4):181-183
在单拖作业中,网板的主要作用是使拖网获得水平扩张;其次,拖曳中网板所激起的泥浆也有助于驱集鱼群入网.单拖作业的捕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板的性能及其工作状况,因而,必须掌握网板的调整技术,以便随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7.
为使淡水定置刺网获得最佳捕捞效果,除根据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特征,合理地设计出网具结构外,科学地安排一昼夜的作业网次,抓准起放网良机,掌握好作业延续时间等,有密切相关。全苏海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在江河水库进行多次捕捞试验研究,获得了定置刺网最佳捕鱼效果的原理,现将原文编译如  相似文献   

8.
《水利渔业》1988,(4):51-53
为使淡水定置刺网获得最佳捕捞效果,除根据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特征,合理地设计出网具结构外,科学坞安排一昼夜的作业网次,抓准起放网良机,掌握好作业延续时间等,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拖网作业中,根据网具扎鱼的位置、数量、品种等情况,可判断渔具渔法的偏差。 1.观察两袖网及口门附近扎鱼情况。①两袖及口门附近扎鱼很多,表示鱼群不错,但如果囊网内鱼不多,其原因是网档大拖速慢,也可能刚碰着鱼群就起网,或两船靠帮并行时间太短,上网时间过快。  相似文献   

10.
<正> (?)拖作业中,网板的主要作用是使拖网获得水平扩张;其次,拖曳中网板所激起的泥浆也有助于驱集鱼群入网.单拖作业的捕捞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板的性能及其工作状况,因而,必须掌握网板的调整技术,以便随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中型水库、湖泊因底层鱼捕捞困难而不能放养底层鱼,小型水库也多为冬、春放养,年底干库捕鱼出售。这种"竭泽而渔"捕捞底层鱼方式,劳动强度大、鱼货上市相对集中,不仅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还对有限的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捕鱼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以下简称"诱网")捕鱼技术是1992年在浙江省临安县首次试制成功的,现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和应用,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发明金奖,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专利。汉中市汉台区从1995年引进,经使用效果令人满意。网具在马北…  相似文献   

12.
1、渤海:全年禁止拖网作业。2、北纬35度以北的黄海海域,每年7月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和帆张网作业。3、北纬26度至北纬35度海域,每年6月16日零时至9月15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桁杆拖虾暂时除外)和帆张网作业(包括大围缯、对网、大洋网)。4、北纬26度以南的东海海域,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拖网、帆张网和大围缯作业。5、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每年6月1日零时至7月31日24时,禁止所有拖网、围网和掺缯作业。6、定置作业每年休渔不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市、区)规定。此外,拖网渔业…  相似文献   

13.
两种典型渔法金枪鱼围网网具的性能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了量化分析自由鱼群渔法和漂流物渔法的网具性能差异,本文根据2011-2014年金枪鱼围网海上调查数据,采用Bootstrap和GAM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漂流物渔法时,网具的最大沉降深度(195.20~219.36m)约为自由鱼群渔法时最大沉降深度 (205.83~219.04m)的94.8%;网具的平均沉降速度(0.152~0.176m/s)约为自由鱼群渔法时平均沉降速度(0.180~0.193m/s)的84.4%~91.2%。(2)捕捞自由鱼群时,影响沉降速度主要因子为10m水层流速(V10),60m水层流速(V60)和跑纲长度(L1)。(3)捕捞漂流物随附群时,影响沉降速度主要因子为60m水层流速(V60),括纲长度(L)和放网速度(V0)。(4)GAM模型结果显示,漂流物渔法时,预测的沉降速度(0.155~0.175m/s)达到海上实测沉降速度的99.4%;自由鱼群渔法时,预测的沉降速度(0.182~0.190m/s)达到海上实测沉降速度的98.4%。本研究结果可为海上作业时,判别海况条件和控制渔法操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水网箱圆台形囊网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水网箱囊网受水流推动,形状随水阻力大小而变化。囊网形状的变化与养殖容积有关,并直接影响了网箱养殖效果。通过分析认为,圆台形重力式柔性囊网有较好的抗流效果,更适合于深水网箱养殖作业。通过实物试验,报道了圆台形囊网在流速0.45-0.75 m·s-1时的外形设计、配重及制作方法,为强流下的深水网箱囊网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级对银鲫生长和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瑛  王岩  李翠 《水产学报》2007,31(2):220-225
在室内水槽进行12周的饲养实验以检验分级对银鲫生长和鱼群内个体大小差异的影响。用隔网将实验水槽分为两部分,每个水槽内放养10尾大鱼(体重8.0~9.0 g)和10尾小鱼(体重6.5~7.5 g),分级时将个体大小相近的10尾鱼分布在隔网同一侧。实验中,3组鱼分别隔1周、2周或4周分级1次,1组鱼不进行分级作为对照。鱼摄食率和生长率随分级间隔时间缩短而降低。实验结束时,隔1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低于对照组,隔4周分级1次的鱼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时被分级的鱼群中大鱼体重的变异系数高于小鱼,表明大鱼对分级操作更敏感。本实验结果表明,分级未能明显提高银鲫生长速度和降低鱼群内个体大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16.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定性调查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6~7月,对黄渤海区沿海一线的32个主要渔港渔村和5家网具生产厂的拖网渔具渔法情况进行了综合定性调查(访问)和定量(测量)研究,调查分析了拖网渔具的作业原理、渔期、渔场、渔具配比、渔船功率等及网口周长、网衣总长、网口网目尺寸、囊网最小网目尺寸等现状。结果表明,环黄渤海区共有各种类型的拖网船25000余艘;小型拖网渔船比例高达80%,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域和黄海的部分近岸海域。共调查到34种拖网网型,分别为:有翼单囊单船小型底拖网7种,有翼单囊单船小型浮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底拖网1种,有翼单囊双船小型浮拖网两种,单船桁杆多囊拖网1种,单船桁杆、框架单囊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中型底拖网5种,有翼单囊单船大型底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单船大、中型浮拖网两种,有翼单囊双船中型底拖网3种和有翼单囊双船大、中型浮拖网5种。拖网捕捞强度大大超出渔业资源承受能力,渔获物品种低值、幼小;生计渔业与商业捕捞矛盾突出。翼网和网口网目尺寸大型化、囊网网目尺寸小型化,整个网具大型化;最大网型翼网网目尺寸16000mm,网口网目尺寸15000mm,网口周长840m,网衣总长长度170m,囊网最小网目尺寸40~45mm或18~20m...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搠网起捕或冬季干塘起捕两种方法捕鱼。一些利用低洼地、盐碱地等改造的大水面浅水池塘(围滩),有许多单口面积在6.7-13.3hm^2(100-200亩)之间,水深多在1.5-1.8m。采取上述两种捕捞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养殖过程中要进行轮捕也较困难,为解决大水面轮捕困难这一课题,笔者设计了一种集鱼池捕捞法,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水库“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中,由于历年捕捞季节的水深都不尽相I司,有时甚至相差十米以上,因而上一年用的拦网、赶网和定置张网的翼网(主要是指库底哆碍物较多的水库使用有下唇网即舌网的定置张网的翼网)的高度就不能满足当年水深的要求,或者出于捕捞作业时的临时急迫,所以网衣的缝合问题(指网目数不相等的两块网衣的缝合)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西太平洋(FAO的71区,主要用于国际渔业统计.我国称为南太平洋)进行金枪鱼延绳钓作业已接近十年,助渔导航仪器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于助渔导航仪器的应用提出了方法。l助渔仪器的应用11探鱼仪的正确使用l.11选型渔船的建造材料不同.应选用不同型号的鱼探机,使鱼探机的性能与船质相匹配。但由于金枪鱼延绳钓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选用200/50(或75)KHZ的双频率机,200KHZ能较清晰地探测浮游生物、饵料鱼群.50KHZ能较清晰地探测金枪鱼鱼群。1.1.2影象分析探鱼仪可测定金枪鱼、其饵料鱼群及浮游生物,据食物链关系推…  相似文献   

20.
鲐鱼灯光围网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一组鲐鱼(Scomber japonicus)灯光围网渔船(主灯船、副灯船、网船的集鱼灯总功率分别为180 kW、120 kW和40 kW)的有效光诱距离和合适作业间距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适宜照度为0.01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872.0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50.4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585.7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1 669.7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1 744.0 m;适宜照度为14.00 lx时围网渔船的有效光诱距离为138.3 m,主灯船与副灯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2.9 m,副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49.4 m,主灯船与网船之间的最小作业距离为263.1 m,2个灯光围网渔船船组间的合适作业距离为276.6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