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我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随着冬小麦的发展,我省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发生面积很大,加大了生产成本,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一、冬小麦田间野杂麦和杂草的概念、特点。麦田野杂麦是指具有  相似文献   

2.
针对小麦返青期田间杂草的生物学特点及发生规律,分析了杂草的危害特征,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杂草能消耗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浪费光热资源,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它既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又是形态特征各异的个体。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而言,因杂草种类、密度及种群结构而异。调查结果表明:杂草的密度越大,对小麦产量影响越大;杂草种类不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新型耕作模式下四川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方法,通过以传统翻耕为对照,连续5年定田定点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田杂草种类基本相同。免耕不覆盖处理的杂草数量最多,翻耕次之,免耕覆盖稻草最少。小麦田杂草有2个出苗高峰:小麦播后2~3周有一个大的出苗高峰;播后6~7周有一个小高峰。不同耕作方式下杂草对小麦株高和分蘖无明显影响;免耕覆盖稻草与翻耕处理的小麦产量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免耕不覆盖处理。说明免耕覆盖稻草既可以显著降低杂草发生数量和为害,同时又可以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正值小麦收获期,夏玉米的种植工作也随即开展,而高温多雨季节的到来有利于田间杂草生长,一旦错过防治适宜期,极易形成草害,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及产量。根据调查总结发现,玉米田田间杂草发生为害越来越重,某些杂草同时产生了抗性,单一除草剂已不能抑制玉米田杂草。一般造成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30%20%,严重的减产30%50%。为确保玉米丰收,我们特提出玉米田杂草解决方案。精细整地。春玉米播前结合耕耙除草,麦茬夏玉米田用旋  相似文献   

6.
<正>近期,江苏丹阳、兴化、睢宁、如皋、丹徒及安徽和县等地有多位读者来电话反映,当地部分田块小麦已经拔节,但田间的看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和猪殃殃等阔叶杂草发生量较大,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春麦田杂草种类组成及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青海省春小麦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春麦田杂草共有87种,隶属于25科。其中单子叶植物1科8种,双子叶植物24科79种。猪殃殃、藜、荞麦蔓、密花香薷、节裂角茴香、萹蓄等6种杂草为田间的优势杂草;尼泊尔蓼、西伯利亚蓼、野燕麦、芦苇、繁缕、苣荬菜、大刺儿菜为田间区域性优势杂草。发生规律的研究表明青海川水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脑山地区春麦田杂草出苗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1~2cm土层是杂草出苗的最适深度。青海春麦田杂草由过去的野燕麦和一年生双子叶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明显向以多年生杂草和部分耐药性强的一年生杂草为主的群落结构演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除草剂组合对麦田杂草发生状况和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淮麦43号’进行大田试验,共设置了5个除草处理(T1:人工拔草、T2:5%唑啉草酯+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3:4%啶磺草胺+50%异丙隆+15%双氟·氯氟吡、T4:4%啶磺草胺+15%双氟·氯氟吡和T5:15%炔草酯+50 g·L双氟磺草胺),以不除草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除草剂后均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杂草的发生数目和重量,其中T3和T4表现较好的防除效果,达到90%以上。小麦的产量随着杂草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对照相比,除草后小麦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2和T3的小麦产量与T1(人工除草)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其次为T4,T5增产的幅度最小。从生理指标分析,T1、T2和T3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吲哚-3-乙酸、赤霉素和玉米素+玉米素含量较高,T4和T5的上述生理指标增加较小。这可能是T4和T5处理小麦产量增加幅度较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地方忽视植物检疫,长期将小麦、玉米连作,化学除草用药单一,对新的杂草防控重视不够,等等,这些做法都导致小麦主产区大面积麦田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的发生日益严重,在一些地方甚至泛滥成灾,节节麦的为害已成为我国小麦产量、品质和效益提高的严  相似文献   

10.
南充市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6.7~18万hm2,占秋播粮经作物总播面的62.5%~67.4%,是全市秋播最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力外出增多,加之常年秋淋,致使小麦阔叶杂草发生逐年加重;还有一些地方,因多年单一施用巨星药剂而导致杂草产生耐(或抗)性并出现锯锯藤等阔叶杂草上升草相变化.据调查全市小麦因阔叶杂草危害面积达小麦总面积的50%以上,给小麦高产稳产带来了严重影响.笔者为解决小麦阔叶杂草草害和草相变化等问题,于1998~2000年对小麦茎叶期阔叶杂草的化除技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2000~2001年在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麦田主要杂草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防治中生态经济阈值模型的初步研究,建立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与小麦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小麦产量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式,明确了藜、野燕麦不同密度对构成小麦产量各因素影响作用,制定出适合当地杂草藜和野燕的生态经济阈值,即田间藜密度达到1.45~1.83株/m^2时,野燕麦密度达7.5~8.60株/m^2时,分别使用72%2,4-D丁酯乳油和10%骠马乳油进行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双氟·滴辛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达到合理使用除草剂防除田间杂草和增加子粒产量的目的,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0(对照)、225、450、675、900mL/hm~2剂量双氟·滴辛酯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双氟·滴辛酯对冬小麦阔叶杂草防效、子粒灌浆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子粒品质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研究双氟·滴辛酯(0、1.17、2.33、3.50、4.67μL/盆)对小麦子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双氟·滴辛酯处理的小麦阔叶杂草防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除草剂对小麦阔叶杂草防效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对照相比,子粒灌浆速率、产量及构成因素、品质随双氟·滴辛酯剂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450mL/hm~2双氟·滴辛酯为生产企业的推荐剂量;从减药方面来讲,如果杂草发生较少,建议施用225mL/hm~2剂量双氟·滴辛酯;如果小麦田间杂草数量过多建议施用675mL/hm~2剂量双氟·滴辛酯。  相似文献   

13.
<正>麦类作物的种植在我国的时间很长,其中小麦是第二大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但麦田杂草通过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侵占生态空间以及作为一些麦田病虫害的越冬载体和中间寄主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田应用化学除草剂已经成为消灭农田杂草、战胜草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河套黄灌区麦田杂草绿色防控问题,在河套黄灌区小麦田杂草严重发生的区域,对小麦与杂草竞争关系观测的基础上,试验测定了采用不同小麦品种、种植密度、有机肥、耕翻次数、地膜覆盖方式等绿色控草措施的效果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以藜科杂草、籽粒苋和稗草危害为主的麦田,杂草出土滞后于小麦10天以上。杂草主要分布于行(穴)间,株数分别占66.6%(条播)、97.6%(穴播),且行(穴)中杂草长势较弱,单株鲜重较行(穴)间降低39.3%~41.9%,小麦生长前期生态抑草作用明显;绿色控草措施中除品种和种植密度对控草效果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措施控草效果明显。综合比较得知,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无杂草草籽污染有机肥的株数防效分别为82.3%、71.7%、22.0%、8.6%;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无杂草草籽污染有机肥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8.0%、97.1%、23.9%、9.6%;黑色地膜全覆膜穴播、常规覆膜穴播、增加耕翻次数分别增产69.4%、56.4%、21.1%,可实现有机小麦生产机械化绿色控草以及低成本、高产量、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麦应变栽培需要,对豫西地区春季播种冬小麦和引进春小麦品种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月中旬前播种或3月上旬前出苗的豫麦18小麦品种,在豫西地区可收获产量,但产量较低;春小麦产量一般高于春季同期播种冬小麦产量,但应选择成熟早,灌浆快,后期耐高温品种,注意适期早播,提高穗粒重。  相似文献   

16.
纤维用亚麻是平播密植作物,田间杂草种类多、密度大,对亚麻生长危害性强。在亚麻枞形期的蹲苗阶段(20~30天),杂草生长较快,如不及时清除,将使亚麻生长受到抑制,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还给收获带来困难。因此,清除杂草是亚麻栽培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麦茬水稻旱种田间杂草综合防除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的发生危害规律及防除关键技术等.初步认为:1.杂草对旱种水稻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产量,减少成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长;2.杂草累计收获总干重或禾本科杂草干重可作为杂草危害程度的指标;3.禾本科杂草危害较严重,是旱种水稻田的优势草类;4.旱种水稻除草临界期为播种后第25~40天.此外,对杂草发生潜力、除草时期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麦田杂草,农民朋友习惯在浇过返青水后进行防治,这样经常出现杂草防不住或小麦产生药害等问题。实践证明,"麦草"秋治能明显提高防效,不仅用药量少,而且杂草死亡快,可以说,"麦草"秋治,事半功倍。一、麦田杂草种类的变化特点近年来,由于小麦跨区收割、种子调拨以及长期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苗后除草剂不同施用时期对北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其对冬油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当地主栽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和白菜型冬油菜天油H614为试验材料,选用对冬油菜安全的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设置4个喷施时期处理,于2018-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越冬后不同时期喷施苗后除草剂,甘蓝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总数较对照减少57.54%~92.56%,杂草总鲜重较对照降低75.40%~97.48%,第2时期(3月25日)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加354.50kg/hm2;白菜型冬油菜田间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5.91%~92.02%和37.17%~97.46%,产量较对照增加2.29%~16.77%。因此,在冬油菜大量返青但未封行前施用苗后除草剂,可显著防控田间杂草并增加冬油菜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0.
夏大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夏大豆生长期气温高.雨水充足.有利于杂草的发生和生长.近几年.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大豆田杂草发生逐年加重,杂草种类多、危害重,一般减产20%~50%,成为制约当地夏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对夏大豆田杂草发生情况、发生特点以及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多次进行药剂试验.总结出一套夏大豆田间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