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梨果实部分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梨12个杂交组合、342株实生树为试材,进行了各组合亲本和后代的性状分析,探讨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梨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个趋于变小,分离广泛,各组合杂种后代果个的传递力平均为75.2%,平均变异系数为37.5%,果个与亲中值、母本和父本的相关程度相近。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数量性状遗传,杂种后代分离较广,其组合传递力平均为100%。以浓香型大南果梨为父本的两个组合后代中分别出现15%和38.1%的浓香型品系。果形指数的遗传传递力平均为98.1%,遗传力为0.446。果心总体呈增大趋势;石细胞数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葡萄杂交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0个杂交组合与5个自交后代801个株系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果粒重量、含糖量和含酸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子代果粒重量小于亲本值,并趋向小粒亲本,出现超高亲个体的比例较低,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0.34%。欧美杂交种品种间杂交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间杂交传递力高于欧亚种品种间杂交;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接近亲本值,超高亲比例大,表明含糖量遗传中加性效应较大,在后代中选择高含糖量单株的潜力大,组合传递力为101.7%,欧美杂交种品种问杂交传递能力较弱,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杂交,性状传递能力较强;含酸量的遗传中含有较大比例的负向非加性效应,子代含酸量大大高于亲本值,后代含酸量普遍升高,超低亲单株比例低,选择难度较大。平均组合传递力为134%,欧亚种品种问杂交遗传传递力高于欧美杂交种品种间和欧亚种与欧美杂交种种间杂交。  相似文献   

3.
以早酥梨为主要亲本,与幸水、新世纪梨进行正反杂交试验,设计二次重复,目的为探索优良亲本早酥梨与早熟优良砂梨品种杂交的遗传倾向和培育优良的早熟新品种,解决我国7月份成熟的梨优良百种问题.通过对两批杂交后代1328株实生苗的全面观测和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梨果实形状的遗传,杂种后代倾向亲本,倾亲串为82%,倾父和倾母株率相同.早酥作父本后代果形遗传传递力较作母本时强,梨果实大小遗传变异广泛,呈数量性状,后代倾向减小,果实重量为亲中值的76%,早酥作父本时后代果实较大;杂种后代果心呈大变异,后代果心为亲代的1.35倍.小果心组合的后代果…  相似文献   

4.
以‘玉露香梨’与‘黄冠’梨及其杂交后代群体为试材,通过调查后代果实主要经济性状,对其遗传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果实大小、果实形状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均符合数量性状连续变异的遗传特点;杂交后代平均单果重、果形指数和果柄长度都小于亲中值,表现为趋小方向的回归;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大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达到105.79%;果实硬度主要集中在3.0~8.0kg/cm2范围内,整体呈正态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5.
‘京白梨’与‘鸭梨’正反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京白梨’与‘鸭梨’及其正反交后代为材料,研究了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京白梨’与‘鸭梨’杂交后代果实性状大多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果实有变小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77.14%,平均变异系数为38.2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都呈升高的趋势,后代平均超高亲率分别为97.25%和35.28%。正反交后代果实硬度均呈增大的趋势,平均遗传传递力为123.81%。可滴定酸有增加的趋势,平均变异系数为51.1%。果实维生素C的遗传正反交倾向不同。果实石细胞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后代平均遗传传递力达到了182.62%。  相似文献   

6.
梨杂种后代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9个杂交组合2542株梨杂种实生苗亲本性状遗传倾向的观察研究看出,在河南郑州地区,梨杂种后代的童期为4~5年,6年生杂种一般开花株率可达70%以上;童期的长短主要受亲本遗传特性的制约;梨杂种后代果实重量一般较亲中值小27%,但有些组合超亲现象明显,一般超亲19.2%;果形遗传似表现为圆或扁圆对卵圆或圆锥为显性;皮色遗传表现为黄对褐为显性;肉质的遗传表现为细脆、紧脆和粗脆对细嫩占优势,细嫩型所占比重约为30%;在品质遗传方面,鸭梨、麻梨、库尔勒香梨易将其优良品质传给后代,在鸭梨×金花梨的后代中,果实大小和风味品质超亲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7.
早酥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倾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早酥梨正反交获得的1328株杂种实生苗的观测和遗传倾向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果实形状倾向亲本,倾亲率为82%;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形遗传传递力较作母本的强.梨果实大小遗传后代倾向减小,果实重量为亲中值的76%;早酥作父本时后代果实较大.杂种后代果心呈较大变异,后代果心为亲本的1.35倍,小果心组合的后代果心较小;早酥作父本的后代小果心株率高于作母本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变劣,劣变率为95%;早酥作父本的后代果实品质较好.亲本童期为4年的杂交组合,后代童期在3—6年之间,平均为5年.  相似文献   

8.
梨杂种果质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果实大小、耐贮性及果心大小等是重要的梨果实性状。以龙香×早酥等4个组合的杂种后代为试材,研究梨在果重、耐贮性、果心大小等方面的果实性状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梨的果重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表现广泛的连续性偏小分布。基因效应为积加效应,并含有较大的非加性效应。梨后代果实的耐贮性呈明显的偏小分布,集中分布于30d以内,但有耐贮株系出现。梨后代果心大小遗传与组合类型有关,小果心出现的比例从高到低的组合类型依次为:小×小、小×中、大×中。  相似文献   

9.
富士杂交后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  伊凯  王冬梅  杨巍  杨锋  张景娥 《果树学报》2004,21(2):95-102
通过对富士12个杂交组合、502株实生苗的调查,研究了富士杂交后代果实内在品质性状的遗传趋势。结果表明,果实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仅存在加性效应,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通过杂交育种改善苹果含糖量是一条有效途径。苹果含酸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加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主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完全显性,以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富士、东光、长红、锦红均为显性杂合体(Mama)。苹果果实肉质、质地、果汁及果心大小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果心变大的趋势。果肉颜色为质量性状,有色对无色表现为显性,杂交后代的平均果肉颜色级次略低于亲中值。  相似文献   

10.
红皮梨育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对以红皮梨“火把梨”为杂交亲本之一的5个组合637株杂种后代的观察研究看出:果实大小的遗传倾向与作者及其他一些研究者过去提出的“梨杂种后代果实平均大小大多小于亲中值”的结论不相一致;果形的遗传倾向表现为卵形对扁圆和长圆形为显性,雪花梨的纺锤形果形遗传力很强;果实色泽的遗传倾向表现为褐、黄、黄绿对红色均为显性,红色出现的比例为9.2%和33.3%;果实风味的遗传表现为甜对酸为明显显性,但在廿世纪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地南果梨果实品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个主要南果梨产区的南果梨进行试验,重点测果实糖分组成.结果表明:南果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以果糖为主,占总糖的50%以上;不同产地南果梨果实总糖、可滴定酸、Vc及糖组分含量差异较大,阜新地区南果梨总糖及果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90.27、99.65mg/mL,海城地区南果梨总糖及果糖含量最低,分别为97.74、60.24mg/mL,虽然鞍山地区是南果梨的优势产区,但鞍山地区的南果梨总糖及果糖含量却不是最高的,这个结果与生产中反映的鞍山南果梨果实品质近年来有所下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鸭梨,茌梨果实采前乙烯生物合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韦军  田边贤二 《园艺学报》1994,21(3):231-234
鸭梨、茌梨果实均从盛花后145天进入呼吸跃变,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鸭梨的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和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高于茌梨,乙烯释放量的峰值是茌梨的4倍,两品种果实的EFE活性变化与果实的呼吸跃变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同步,ACC含量自盛花后135天,一直呈止升趋势。两品种果实内含有亚精胺、腐胺和精胺三种内源多胺,亚精胺与梨果实乙烯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香梨正反交后代亲本性状的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3~1995年香梨杂交育种的观察,研究香梨与砀山酥梨、鸭梨、苹果梨进行正反交获得的541株杂交后代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杂交后代果实形状、肉质遗传倾向于亲本,倾亲率分别为70.2%和85.2%,且果心较亲本的小。香梨作母本时果形、果心遗传传递力较作父本时强。杂交后代果实品质变劣,劣变率为97.4%,香梨作母本的后代较作父本的品质好。  相似文献   

14.
以216株"富士"×"粉红女士"杂交F1代实生苗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色泽、风味、成熟期等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表色遗传表现为简单的质量遗传,红色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果形表现了明显的趋中变异现象,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及含糖量呈退化的负向优势,后代群体有劣变趋势。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的趋势。双亲晚熟,杂交后代未分离早熟类型,表现双亲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15.
Fungicide programmes, designed to control both scab and mildew, have been compared for phytotoxicity in several seasons on apple and pear varieties. Dodine acetate was found to cause russeting of the fruits of several apple and pear varieties. In one year, frost at a spraying time seemed to interact with dodine acetate application to produce unusual russet on Sunset apples. Crops of Conference and of Doyenne du Cornice pears were reduced in some years when dodine was applied.

The fungicide based on nitrated octylphenols, DNOPC, caused no undesirable effects on the apple varieties, but tended to reduce cropping on pears; the effects of the unesterified mixture, DNOP, were more serious.

Both dodine acetate and DNOPC caused reductions of fruit bud formation on Cornice, an effect already reported for organomercurial fungicides on Conference and for di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 (DDAB) on both variet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freedom from this effect should be a criterion to be satisfied in the evaluation of any new pesticide for pea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棚梨园铺设银色反光膜,研究了反光膜对‘翠冠’梨树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可溶性糖积累的影响,为改善大棚梨光照条件和提高果实含糖量的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0 a生大棚‘翠冠’梨为试材,沿树行铺设银色反光膜,以不铺膜为对照,测定了叶片净光合速率、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糖含量和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铺膜处理可显著增加树冠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而对上部叶无显著影响。铺膜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果实单果质量,对果实4种可溶性糖和总糖,尤其是蔗糖含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检测了参与蔗糖代谢的5种酶,铺银色反光膜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高于对照,而中性转化酶(NI)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结论】铺设反光膜可以提高果实单果质量,促进果实糖积累。  相似文献   

17.
以苹果梨为研究对象,采用4个河北梨、5个延边当地梨为授粉品种,比较了不同授粉品种在苹果梨上产生的果实直感效应.结果表明:各组合的坐果率几乎都达到了100%.不同授粉树对苹果梨果实性状的影响差异很大,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考虑,可用蜜梨、京白梨作授粉树,生产上结合喷施膨大剂以提高单果重,也可用鸭梨、雪花梨做授粉树,同时结合喷施增糖剂提高果实含糖量.以期为提高苹果梨果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