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沙地的降雨量较低,能够种植的树木品种有限,而樟子松是能够在沙地生长的主要品种之一。樟子松具有极高的耐寒、旱性,同时樟子松的枝叶繁茂且具有较强的抗风作用,所以,榆林市投入在沙地樟子松的种植技术上的研究力度很大,樟子松的种植有利于榆林市绿化造林速度的加快。本文就是针对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进行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磷营养对侧柏、樟子松、油松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自然干旱,人为控制磷肥的施加量,通过对油松、侧柏、樟子松3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研究了磷营养对3种苗木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磷肥后3种苗木所测指标值均较施磷前有明显变化,其结果导致苗木对水分胁迫环境下的抗旱性增强的程度为:侧柏>樟子松>油松.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低温、耐贫瘠等等优点,广泛被种植在沙漠边缘,缺水、缺养分的贫瘠泥地中。我国引进樟子松已经有60多年历史了,在辽宁省引进樟子松后,当地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巨大。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成功建设,成为了樟子松用在防护林体系上的一个优秀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低温、耐贫瘠等优点,广泛被种植在沙漠边缘缺水、缺养分的贫瘠泥地中。我国引进樟子松已经有60多年历史了,在辽宁省引进樟子松后,当地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成功建设,成为了樟子松用在防护林体系上的一个优秀的实例。本文介绍了樟子松的生长特点,分析了樟子松幼林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促进横山区樟子松幼林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菌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机理,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樟子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侵染对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接菌组)与不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菌组)和单独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组)3个处理组的病情指数、叶绿素质量浓度、抗病相关酶(CAT、PPO、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接菌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接SG×接菌组;叶绿素质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接SG组、接SG×接菌组、接菌组;PPO和SOD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SG组、接SG×接菌组、接菌组,且变化趋势不随时间改变;CAT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接菌组、接SG×接菌组、接SG组。综上,在枯梢病病原胁迫下,点柄乳牛肝菌根可以有效提高樟子松叶绿素质量浓度、PPO和SOD活性,降低樟子松枯梢病的病情指数及CAT活性,且大部分指标差异显著(P0.05)。在枯梢病病原菌的作用下,点柄乳牛肝菌根能够正向调节樟子松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而提高樟子松对枯梢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6.
长白落叶松和樟子松等五种树种抗旱性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研究树木的抗旱机制,文中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油松和水曲柳的抗旱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自然失水不同时期,各树种的水分参数不同,其变化也不同,各时期均以水曲柳和落叶松失水速率最大,红皮云杉次之,樟子松和油松水失水速率最小;与之相关的其它水分参数变化快到慢的顺序也如此,落叶松和水曲柳的质膜相对透性较小,樟子松和红皮云杉较大,油松质膜相对透性居中;脱水对各树种叶绿素代谢的影响由强到弱信次为水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具有耐寒、耐旱、穿透力强、可塑性大等特点,其生长比较快速、材质比较好,使得其成为了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樟子松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本文在介绍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基础上,总结松苗立枯病、松纵坑切梢小蠹虫、落叶松毛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林随着面积不断扩大,虫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尤以钻蛀性害虫为最常见。我们自1978—1983年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河、嫩江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等地樟子松天然林及人工林区中,对樟子松钻蛀性害虫进行了种类调查,并重点研究了两种新害虫——松芽麦蛾及樟子松梢斑螟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裸土造林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所介绍的是樟子松覆膜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覆膜造林比樟子松裸土造林,其成活率提高16%、地径生长率高20%,苗高生长率高25.3%,而且投资少,见效快,具有抗旱、保墒、增温等作用,可提前郁(?)成林。  相似文献   

10.
在基于统计学理论的水质遥感反演研究基础上,利用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水质反演的原理,选取典型丘陵区———永川区主要水库水体水质参数(叶绿素a、悬浮物、透明度、水温和氨氮)为研究对象,建立遥感信息同实测数据间的响应关系,得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反演模型,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遥感的分布式水质定量测算研究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水体中叶绿素a、水温和氨氮精度较高,悬浮物、透明度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冬季寒冷的黑龙江地区属于优良的造林树种。随着国家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而作为耐寒树种的樟子松,在生态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樟子松人工造林相关技术,以期为提高造林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卿龙 《农民致富之友》2014,(22):113-116
通过对松科3种植物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自由水与束缚水以及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均随温度的自然降低而不断增加;叶片总含水量较低,而束缚水/自由水较高,叶绿素含量则随着气温的自然降低而减少,但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含量的比值较高;综合各项指标,松科3种植物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樟子松青海云杉油松。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素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调节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以贮藏时间不同的樟子松种子为材料,在光照恒温箱内对种子进行发芽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赤霉素浸种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丙二醛含量提高,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降低;赤霉素浓度不同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浸种浓度为200mg/L时种子平均发芽率、发芽势最高.赤霉素处理樟子松种子作用大小与种子贮藏时间长短相关,其对1986采集的旧种子作用明显大干2010年采集的新种子.研究表明赤霉素对樟子松种子的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且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增加其对细胞膜的修复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樟子松人工林的自毒作用,为樟子松人工林持续经营奠定技术基础。[方法]采用樟子松人工林下的表土、根际土、非根际土、地面枯落物的浸提液进行樟子松种子发芽试验,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是否存在自毒作用。[结果]樟子松不同浸提液中均存在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根际土壤浸提液(1∶3)处理对樟子松种子活力指数、芽长、胚根长和幼茎长无显著影响;表土浸提液(1∶3)处理对幼茎长无显著影响,但对种子活力指数、芽长、胚根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非根际土浸提液(1∶3)处理除对胚根长无显著影响外,对种子活力指数、芽长、幼茎生长均有显著和极显著抑制作用;地面枯落物浸提液(1∶5)处理对胚根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种子活力指数、芽长、幼茎长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樟子松地面枯落物可能是其种子萌发及胚芽生长抑制物质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解析木资料分析了东北东部山地樟子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樟子松生长的最主要气候因子为降水量、树高总生长量和逐年生长量及直径和村积的逐年生长量与降水量都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即在东北东部山地范围内、降水量越大,樟子松生长越好;(2)在15~20a之前的幼龄阶段,≥10℃积温对樟子松生长的影响也比较大,而在15~20a之后、≥10℃积温成为次要因子;(3)除当年一些气候因子(以降水量为主)对樟子松树高、直径和材积的年际生长量有重要影响外.前1年许多气候因子.特别是与营养积累有关的气候因子(如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醋液是一种从植物体中提取的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物质,其在农林业、畜牧业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通过筛选利用不同浓度的木醋液趋避剂涂干 处理樟子松来防治林鼠,降低林中树木的被害率,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木醋液趋避剂都能显著 降低樟子松的被害率,综合考虑趋避效果和实用经济性条件,认定1:10 稀释浓度的木醋液驱避 剂在防治鼠害时能有最佳效果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李淑杰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79-80,83
樟子松人工林在辽西地区有大面积分布,曾经对当地防风固沙、改良水土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近些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林分衰退趋势明显.该文结合当地实际,分析了樟子松人工林衰退原因,如气候、土壤养分及水分、病虫害等,并提出调整林分结构、推行科学营林措施等改造措施,以期为辽西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更新复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具有抗旱效果好、成活率高等特点,十分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中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樟子松植树造林的成活效率,改善我国荒山荒漠化严重的现实状况,本文将针对樟子松应用的造林技术与育苗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是固沙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育苗在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探索在沙地培育樟子松苗木的技术,以便于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经过反复研究本文主要从育苗地的选择、施肥与改土、种子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地的管理、苗期管理及越冬保护八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樟子松的育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施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外源钙对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对干旱胁迫处理的樟子松苗施加外源钙,采用室内控制实验,分析了苗木含水量、叶绿素各组分含量、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抗氧化酶系统(CAT、POD和SOD)、MD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含水率呈现下降趋势,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缓解苗木含水率的下降,保护苗木抵御干旱;樟子松苗木针叶O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在干旱胁迫下显著升高,施加外源钙可以诱导苗木抗氧化酶系统(CAT、POD和SOD)酶活性升高,祛除因干旱胁迫造成积累的活性氧,降低活性氧对樟子松苗木的破坏程度。正常水分条件下,外源钙可以提高樟子松苗木根和茎的CAT、POD和SOD活性,但无法扭转干旱胁迫给樟子松苗木带来的伤害;与此同时,酶的活性变化与干旱胁迫的诱导密切相关。正常水分条件下,无论是否施加外源钙,均不能使樟子松苗木根和茎内的POD和SOD活性有大幅升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MDA的研究结果显示,外源钙可以有效降低干旱胁迫下樟子松苗木MDA含量,缓解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细胞造成的损害;但这种缓解依然是不能逆转。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降低樟子松苗木游离脯氨酸含量,降低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细胞膜脂的过氧化破坏程度;干旱胁迫可以降低樟子松苗木光合色素各组分的含量,进而抑制苗木光合作用,而施加外源钙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樟子松苗木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