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了美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玉米产业现状,提出了加强优质、专用、抗逆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玉米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促进节本增效、规范化技术的研制和配套栽培技术的应用,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逐步建立健全优质、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体系;加强技术培训,培育高素质的产业化生产劳动力;开展玉米产品安全性研究等发展方向或措施,为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芸  胡景平 《玉米科学》2006,14(Z1):153-155
提出了优质专用玉米的概念及涵义,并将其划分为饲用玉米、淀粉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和其它玉米五种类型,对优质专用玉米产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董树亭 《玉米科学》2004,12(Z2):125-127
全面论述了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属性及生产系统.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的控制、产品质量监控、龙头企业带动几方面论述了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的生产过程.介绍了国家"十五"重大攻关项目无公害优质专用玉米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优质专用玉米提质降本增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及提质降本增效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种田积极性有效措施.本文就通过推广应用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栽培技术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5.
环境对玉米杂交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在8个不同生态环境下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和赖氨酸4个玉米品质性状。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品种间、地点间和品种与地点互作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5个品种中,HE-1、HE-2、豫单2001和豫单2002粗蛋白含量高于11%以上,赖氨酸含量高于0.35%,可作为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郑单958、浚单20、洛玉1号和郑单18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可将作为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HE-1、HE-2的粗脂肪含量在7.5%以上,可将它们作为高油工业加工和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驻马店、郑州和洛阳适宜高蛋白、高赖氨酸优质饲用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安阳和周口适宜高淀粉工业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商丘、新乡和郑州适宜高油专用玉米品种的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优质专用大豆育种和生产现状及企业的生产现状分析。提出加强专用大豆品种选育及专一化生产,是提高大豆市场竞争力的保证。发展优质专用大豆生产对推动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科学》2011,19(5):15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是从事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质专用、特用玉米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的重点科研机构。先后主持或参加农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及产业化项目30余项。"十五"以来,共有46个玉米新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育成的各类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我省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专用型玉米品种育种要加强专用玉米资源创新、专用玉米品质分析及加强改进育种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后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小麦生产和市场发展趋势以及大面积生产试验结果,结合产业化实践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的国情,对入世后国内小麦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①必须继续重视小麦生产;②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实施集约化统一耕作管理是提高投入回报率的有效途径;③实行政、技、企、农联合运作的优质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④依据目前小麦生产、收购和加工产品中存在的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优化小麦收购、检验和加工产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90年首次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化体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与产业化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优质的转基因材料,转基因玉米生产已实现产业化。本文就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影响因素、筛选、鉴定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与对农业产出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静  陈鹏  刘明国 《玉米科学》2014,22(4):153-158
通过分析国内玉米收获机发展状况,得出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的5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玉米收获机械化贡献率。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对农业产出贡献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我国玉米机械化发展情况,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法和贡献率有无比较法,对玉米收获机械化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2009~2011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2.24%、14.73%和15.09%。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与玉米产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岳德荣 《玉米科学》2006,14(5):001-003
介绍了我国玉米的经济地位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玉米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科技创新是玉米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及玉米科技创新和加快玉米生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鲜食玉米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许金芳  宋国安  刘佳 《玉米科学》2007,15(6):040-042
通过对鲜食玉米研究与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鲜食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及发展对策: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品种类型,选育专用型新品种;加强安全农业投入品及关键技术研究;加速产品加工技术及品质评价研究;尽快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保证体系及检测体系;五是农牧结合,加大鲜食玉米秸秆的科学合理利用研究,确保鲜食玉米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松辽平原玉米带秸秆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辽平原玉米带样本县玉米秸秆基本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统计,分析阐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包括农户认知、成本、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渠道和补贴因素),提出推广玉米秸秆食用菌基料化生产规模,建立玉米秸秆离田和收储运体系,利用卫星监控、无人机巡查科技手段助力玉米秸秆禁烧等有效利用的建议,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玉米生产技术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玉米品种熟期选择、农事操作及玉米生育进程、土壤耕作类型与整地、灌溉与施肥、绿色覆盖作物及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介绍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特点,并比较分析中美玉米生产的气候条件、生育进程差异,提出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简化农事操作、推进子粒收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Bt基因抗虫玉米是目前商品化进程最快的转基因作物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抗虫性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但外源基因的导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米自身的基因序列,因此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也备受关注。本文从转Bt基因抗虫玉米发展现状及对非靶标昆虫影响的角度对转Bt基因玉米的安全性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山区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山区玉米生产现状、主要制约因素、玉米生产潜力,指出山区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孙德全 《玉米科学》2002,10(1):094-095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产区,高油玉米一方面有着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性,同时又具有高油性,玉米油是一种有益健康营养丰富的优质油.高油玉米作为饲料,可以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因此,产业化开发高油玉米是调整玉米种植结构的重要措施,同时可促进黑龙江省的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世界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概述了20年来世界玉米生产发展情况、世界玉米产区分布,探讨了世界玉米生产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吴早贵 《玉米科学》2005,13(4):127-131
玉米是浙江省重要的旱粮作物。近年来,在鲜食玉米迅速发展的带动下,玉米生产得到了恢复性的增长,初步形成了具有南方特色的鲜食玉米产业。根据浙江省玉米生产和消费现状以及有利条件,探讨了浙江省玉米生产的发展趋势和主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