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等代料进行黑木耳的栽培,既充分利用了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又缓解了目前耳木林资源的不足。同时,代料栽培,生产周期短,产量一般较段木高,品质也好。因此,黑木耳的代料栽培成了当前食用菌生产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在进行代料栽培时,首要的问题是筛选、培育出能适于各种代料上生长发育良好的菌株。本试验的目的就是试图在较短期内筛选出适于棉子壳代料上生产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2.
<正>黑木耳是众所周知的佳肴和保健食品,国内外对其需求量日趋增多,椴木栽培法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适应袋料栽培黑木耳技术的推广,加快菌种生产速度,提高菌种质量和降低成本,我们于1988年在乌鲁木齐县二宫乡进行了本试验.一、试验方法供试黑木耳菌株(Auricularia auri-cula)引自四川省农科院食用菌中心,试验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世界上香菇生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日本香菇生产分为段木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二种,其中代料栽培法已经实行了机械化和周年生产.产品分为鲜香菇和干香菇.鲜、干香菇的加工、包装都有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 细质黑木耳商品性好,售价高,但抗杂能力差,栽培者多,成功者少。如何以棉籽壳代料立体规模栽培细质黑木耳,我们根据三年的栽培经验,总结出关键栽培技术,现简述如下。 (一)菌种要求和配方 选择菌种的标准是,菌丝旺盛,菌龄35~45天,发菌期间无污染,满瓶(袋)后有原基显现,出耳实验生物转化率120%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作为一种优质的食药用菌,在我国栽培广泛。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代料栽培的快速发展,既满足了黑木耳的市场供应,又保护了森林生态健康。本文全面介绍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经验,包括栽培季节、品种选择、栽培料配方及栽培袋制备、接种及发菌管理、划口催耳、出耳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靳春成 《吉林农业》2011,(11):102-102
黑木耳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特殊的药用功效,已经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日常佳肴。黑木耳栽培生产遍布我国的20几个省区市,木段生产黑木耳由于木材原料的减少和昂贵的价格,已经逐渐被淘汰,取代它的是木屑、麦麸、稻糠、玉米芯等代替培养料,因此,塑料袋代料地栽黑木耳已经成为现在黑木耳生产的主要形式。以前袋料栽培黑木耳出耳采用的是大孔出耳栽培技术,割口是割“V”字型口,边长是2.5-3cm,每袋割12—15个口,生产的木耳根部呈疙瘩状,采摘晾晒时需削根、掰片,品质不佳,售价低,食用时口感不好。最近几年我们成功试验推广了小孔出耳栽培技术,此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实际可操作性强,由于割的口是小孔,生产出的木耳单片、无根、肉厚、色黑,食用时口感好,由于品质上乘,市场售价此大孔栽培出的黑木耳高30%左右,同时又可节省割口、晾晒时削根、掰片等的人工费用40%。因此,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增加了茵农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吉林省已经把黑木耳小孔出耳栽培技术列为2011年特产行业重点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前正是代料袋栽黑木耳的出耳期,受今年早春低温气候影响,代料袋栽黑木耳=菌袋下地晚,如果出耳期管理跟不上,黑木耳就不能在7月初采收,导致黑木耳质量差,市场价格低,栽培户的经济效益下滑.下面就根据今年特殊气候条件介绍黑木耳出耳期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黑木耳代料栽培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加大了管理难度,黑木耳露天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该文从生产制袋、接种、灭菌、发菌管理和出耳管理系统总结了黑木耳露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背木耳、黑木耳代料生产时做套环出耳,耳基一形成就如乒乓球大小的原基.……  相似文献   

11.
云和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香菇、黑木耳生产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县研究黑木耳人造耳木仿生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为农民大面积栽培黑木耳创造了条件,2004年,全县栽培代料黑木耳1700多万袋,取得3435.6万元多经济效益。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掌握这一新技术的程度不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烂棒,影响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如何减少烂棒,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已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代料黑木耳是近年来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但在大面积推广生产过程中,由于代料栽培技术的不完善,以及黑木耳生产者对该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病虫害危害比较严重,给菇民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为此,我们针对代料黑木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于2005年开始,针对传统栽培技术中存在的弊端,开展了以玉米芯为主要培养基质、以日光温室为出耳场所的立体袋栽黑木耳技术研究。经过为期3年的栽培试验,我们打破了黑木耳只能用阔叶木屑作培养基质的局限,而以资源丰富的玉米芯取而代之。培养效果较为理想,生物转化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香菇代料简易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当前,国内外生产香菇主要是段木栽培法。近几年来我国也推广了木屑代料栽培种压块法(也叫菌砖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段木生产香菇,产量稳定,质量优良,但周期长,产量低,耗费木材资源,有很大  相似文献   

15.
<正> 黑木耳属低温胶质菌类,耐寒怕热,对高温(25℃以上)极为敏感。在干旱地区利用棉籽壳袋料栽培常因高温极易被绿霉污染,出耳期因高温而被粘菌侵害造成流耳病。这是目前新疆黑木耳袋料栽培难以形成稳产高产的主要原因。1989—1992年,我们利用温室、大棚冬春蔬菜生产空隙,于6—9月份挂袋生产黑木耳,1989年在本所塑料大棚挂  相似文献   

16.
黑木耳仿野生袋栽是把传统代料栽培生产工艺与段木栽培露天出耳方式有效的结合,不仅节省了塑料大棚投资,而且结合微喷技术,模拟自然环境更适合黑木耳生长,增产创优效果好,较传统代料栽培的产品产量提高10%、售价提高20%。  相似文献   

17.
<正> 南漳县板桥镇新集村村民冯祖娥,靠着一双勤劳的手,凭着对科技的痴迷,在家里建起了养殖、食用菌栽培、养蚕三大支柱项目。每年喂养生猪15头以上,出栏肥猪10头以上,发展代料香菇2000多袋,发展椴木菌耳100多棚,喂养蚕纸10多张,年创纯收入2万多元,是南漳县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去年她种代料4000袋,收入1.2万元,发展椴木香菇50棚,黑木耳50棚,加上前几年发展的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开展了在沉香林下采用灵芝段木栽培法和代料栽培法培育黑灵芝的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在沉香林下,段木栽培法培育的黑灵芝长势差,产量低;而代料栽培法培育的灵芝长势好,菌丝体长得快,产量较高。通过这次实践教学,学生的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试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选取8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从产量和菌株特性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代料黑木耳品种。最终结果表明,雪梅1号和黑山这两个品种在产量等方面表现优异,适合作为本地代料黑木耳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代料栽培于1989年起始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它采用室内养菌、室外自然环境条件全光出耳的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周期短(从接种到采收120—150天)、产量高、质量好,经济效益非常显著。栽培黑木耳需要装袋机、常压灭菌锅、周转筐、运输车和接种箱等。栽培黑木耳每袋原材料生产成本为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