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蹄病是由化脓菌和坏疽菌通过蹄底和球节部外伤侵入机体组织引起以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和角质层破坏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奶牛常见病,可造成奶牛蹄部疼痛、食欲减退、产奶量急剧下降、繁殖能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高产奶牛被迫过早淘汰,是对奶牛养殖业危害较大的四大疾病之一.笔者多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腐蹄病是奶牛蹄病中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引起此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等。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是蹄部发生变形,病牛跛行,不愿意运动,没有食欲,泌乳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等,病情严重的会造成奶牛失去价值而淘汰。腐蹄病是一种外科疾病,很少会引起病牛死亡,但是会缩短奶牛的使用年限,影响奶牛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腐蹄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蹄部疾病。它是由化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坏死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的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轻者会引起奶牛泌乳量下降,病牛消瘦,常并发蹄关节炎,严重的会导致蹄壳腐烂、坏死、脱落,或出现败血症,甚至引起死亡。病牛往往卧地不起,不愿站立,站立时病蹄负重差,常半悬提,行走时跛行,有疼痛感,触之避让。检查蹄底时会发现蹄底枕部有黑斑,或嵌满粪污的  相似文献   

4.
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而严重地影响到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奶质量,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牛、羊,尤其是奶牛腐蹄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一般为慢性经过,多位散发,有时表现为地方流行性。坏死梭杆菌主要以白细胞毒素、内毒素、溶血素、血凝素和各种蛋白酶起致病作用。节瘤拟杆菌主要通过细菌纤毛和蛋白酶起致病作用,其他杂菌在致病中起辅助作用,所以腐蹄病的主要判定依据是检测到病料中是否有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指(趾)间蜂窝织炎俗称腐蹄病,是奶牛蹄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坏死性炎症。腐蹄病主要由指(趾)间皮肤上的创伤引起,是蔓延至蹄冠、系部和球节的一种蜂窝织炎。患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以疼痛、严重跛行、发热、食欲减退或废绝、体况下降和产奶量下降为主。腐蹄病呈世界性分布,常散发,但在规模化牛场可能呈地方流行性,其发病率与气候、季节、饲养密度和牛棚模式等有关。奶牛腐蹄病发病率约占蹄病的15%。  相似文献   

6.
正奶牛腐蹄病是常发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有报道显示其发病率约为20%,有的牛场其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病又称为趾间腐烂、蹄间蜂窝织炎,是由坏死梭杆菌或其他致病菌混合感染受损蹄部,引起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坏死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奶牛蹄部受损组织的化脓坏死性分解、腐败恶臭和角质受到破坏为主的外科疾病特征,是引起奶牛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后蹄发生比例高于前蹄,而且天  相似文献   

7.
浅谈奶牛腐蹄病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蹄病是牛常发的一种蹄病,尤以奶牛的发病率最高,其特征是以蹄底腐烂为主要病变,蹄部角质、趾问皮肤及组织腐败、坏死、化脓性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后蹄发病要高于前蹄,而且炎热潮湿多雨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严重病例出  相似文献   

8.
正奶牛腐蹄病是一种兽医临床的常见病,主要是因为奶牛蹄部感染坏死厌氧丝状杆菌而持续炎症。一般在多雨时节发生,这种腐蹄病虽然有非常低的死亡率,但由于生病奶牛的蹄部已经变形、持续跛行等造成运动困难,对机体的使用年限产生的严重影响,而且生产性能降低,严重影响了养殖农户的收入。1原因解析(1)造成奶牛腐蹄病的病原菌主要由于坏死梭杆菌、节瘤拟杆菌,还有一些粪弯杆菌、脆弱类杆菌、酵母菌、梭菌、产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腐蹄病主要发生在圈舍潮湿不洁、泥泞不堪、排水不利和运动场窄小的饲养环境中,饲喂奶牛的饲料种类较为单一、管理较为粗放也会引起该病的发生。奶牛蹄趾长期浸泡在粪尿和泥水中,会导致奶牛蹄质弹性降低,引起皲裂和发炎,继而感染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细菌,形成奶牛腐蹄病。病牛趾间潮红肿胀,不敢着地,形成支跛。腐蹄病会导致奶牛喜卧不愿行走,致使采食量下降,逐渐消瘦,影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常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真皮或角质层腐败,蹄间皮肤及其深层组织腐败化脓为特征,而引起奶牛跛行为主要症状。其发病率约为8%~20%,严重的养殖场可达30%~5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常会被淘汰,给养殖户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腐蹄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协同感染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的创伤性传染病。牛、羊、鹿等反刍动物常见且发病率较高,以侵害反刍动物趾间皮肤及深层软组织为主。该病的特征为动物蹄部组织化脓、坏死、腐败以及角质层破坏。目前,在我国牛、羊饲养场中,腐蹄病的发生率可达到50%,是牛、羊,尤其是奶牛养殖业中危害性最大的传染病性疾病之一。患腐蹄病的奶牛,通常表现为食欲减退,泌乳量下降,繁殖能力降低,严重者被迫淘汰,从  相似文献   

12.
正奶牛蹄病是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主要有蹄变形和腐蹄病两种。据报道,我国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在30%以上,夏季炎热地区尤为严重。山西省朔州市是一个奶牛养殖大市,2014年年底,全市奶牛存栏量占到全省的一半。因此,做好奶牛蹄部的卫生保健,预防蹄部疾病,对提高该市奶牛养殖经济效益意义重大。一、奶牛蹄病发生原因1.营养因素。(1)钙磷比例不当或不  相似文献   

13.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养牛场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各地都表现出较高的发病率。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腐蹄病的发生不仅影响产奶和运动,严重者常导致淘汰。该病主要是因牛栏过度潮湿,蹄部长期被粪尿浸渍角质软化,感染坏死杆菌,促成蹄间腐烂所致。牛蹄被异物刺伤后,被污物封围,形成缺氧状况,也是发生本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羊腐蹄病牧民群众称“唐查”,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病羊表现跛行,蹄部肿痛或溃烂流脓,恶臭,严重者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壳脱落,消瘦甚至死亡。笔者在拉加地区用食盐水治疗羊腐蹄病14例,全部治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奶牛正常生产的蹄部病害之一。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奶牛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正>腐蹄病是奶牛肢蹄病中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一定传染性,严重危害奶牛业的健康发展,给奶牛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现就预防和治疗奶牛腐蹄病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综述,旨在指导奶牛从业者充分认识腐蹄病的危害,及早采取防控措施,杜绝腐蹄病的发生,从而保障奶牛健康,提高奶牛生产效率,促进奶牛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奶牛养殖者增收。奶牛腐蹄病是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严格厌氧性节瘤拟杆菌、坏死杆菌等传染  相似文献   

18.
奶牛蹄病是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蹄变形、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疾病。由于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病蹄不愿着地、跛行,以致影响了奶牛的食欲、承重和产奶量,而养牛户又多不注意修蹄护蹄,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病是对奶牛蹄部疾病的统称,其主要包括蹄缘创伤、腐蹄病、蹄叶炎、蹄糜烂等.蹄病可导致奶牛肢蹄疼痛、起卧困难、跛行,可影响奶牛的食欲和产奶量.养殖户不注意修蹄、护蹄导致该病在奶牛养殖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0.
坏死梭杆菌QL03株绵羊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坏死梭杆菌是奶牛腐蹄病的重要致病菌。用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以不同浓度菌量感染绵羊蹄部,通过观察绵羊蹄部感染情况、病理变化和动物回归试验,建立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绵羊感染模型。并通过绵羊免疫保护性试验验证了绵羊作为奶牛源坏死梭杆菌QL03分离株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坏死梭杆菌有效的疫苗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