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本报讯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省(区、市)农业部门,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引领、产销对接、龙头培育、机制创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调动全系统力量,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为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抓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带贫能力提升等工作。同时,农业农村部总结遴选了一批农业科技扶贫、农业企业扶贫、农民合作社扶贫、贫困地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无疑对我国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推动作用。中央有要求,发展有需要,农民有愿望,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一)发展数量稳中有升近年来,林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按照"加快培育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采取"宣传引导、积极扶持、规范提升"等措施,全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家庭农场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其中:建成省级  相似文献   

4.
基于精准扶贫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能将培育工作落到实处,解决当前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效强化培育效果,因地制宜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该文简单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问题,并基于精准扶贫对培育路径展开探讨,通过严格筛选学员保障培育质量,因地制宜地设置培训目标和方案,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更新培训内容及方法,完善培训及认证管理制度,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等途径,有效提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切实推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5.
<正>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白山市农业委员会大力倡导"扶贫先扶智,脱贫先脱愚"的理念,将扶贫攻坚工作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力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从扶贫政策解读、农业信贷担保、新型  相似文献   

6.
赵占敏 《河南农业》2016,(25):20-20
正自2014年以来,内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县农广校为主,其他学校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培育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两年来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 150人,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辐射带动农户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工作成效(一)发展了一批专业大户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从培育、  相似文献   

7.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和精准扶贫的国家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力军和主阵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基于长期的职业农民培育实践,探索形成了"校地共育、育训并举、三元联动"培育模式,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怀 《甘肃农业》2016,(7):51-5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期党和国家为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现代农业,需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就要求有一支"技术过硬、热爱三农、热心农民培训"德才兼备的培训师资队伍。本文从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互联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信息化时代的趋势,河北巨鹿县利用"互联网+"优势,搭建云平台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巨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云平台主要有四大功能:发布信息、沟通交流、跟踪服务及动态管理。模式特征主要体现为"三结合一诊断",即线下面对面辅导与线上自学相结合、线下理论考试与线上无纸化考试考核相结合、线下交流与线上交流相结合和网上远程诊断。巨鹿县通过实施基于"互联网+"培育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了新型职业农民创业能力,提升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该模式对其他地区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2016年至今,灯塔市已连续4年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灯塔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灯塔市农业农村局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整个培训我们以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为主,主要参加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培训。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这就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农业科技培训是广大农民与先进的科学技术间的桥梁和纽带,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17,(12):182-183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出现老龄化的情况、各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发展后继乏人。因此,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迫在眉睫。本文介绍了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主多元"、"多措并举"、"分段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并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对指导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12月21日,首次《"中医农业"技术和方法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讲座》在石家庄举办。专家们就"中医农业"技术与方法在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农业一体化发展以及"中医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和围绕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讲解和探讨。会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做了主题报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年艳、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29-23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一批具有优良品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有效解决目前"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好地"的重要途径。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制度在全国各地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尽快培育出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制度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系统总结了农业发达国家在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以及法律保障方面的基本经验,回顾和归纳了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试点县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方面的实践现状。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此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步伐。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5.
正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6.
宋纪广 《河北农业》2019,(11):53-54
<正>2017年1月29日,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漫湾镇始终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当家产业,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一脱贫攻坚的"牛鼻子",鼓励发展一批拥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扶贫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贫困群众铺就了一条坚实的脱贫致富之路。多种多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脱贫攻坚这片海洋里泛起了朵朵浪花,景东彭杨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众多浪花中的一朵。从漫湾镇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行车近1个小时,就到了无量山腹地保甸村石洞小组。一路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6,(7):169-170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三农"发展的"牛鼻子",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意义重大。近年来,长宁县农广校结合县域农业产业布局,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强化跟踪的原则,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渑池县作为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三门峡市整齐推进试点县,在成功实现阳光工程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并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做到了重点由培训转向培育,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培训对象转向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后继者,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转向林果、中药材、蔬菜、食用菌等能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培训模式转向适合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21世纪"互联网+"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农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方向,为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以黑龙江省为例,具体剖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精准扶贫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例如,网络媒体知识培训和建设新型农贸交易市场、从互联网-企业-农户的一站式交易模式、绿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网络平台的发展等等。为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同时,也为进一步培养"互联网+"新型农业人才、建立实时、高效、便捷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打造新型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