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保定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及生态压力指数模型,研究了保定市土地利用的生态安全。结果表明:1)2002-2012年保定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57%,2002-2003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等级处于很不安全状态,2004年以后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经对2012年保定市区及22个县(市)安全等级进行分区,由西部山区到东部平原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依次为较安全→很不安全→极不安全→较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遴选16个评价指标构建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利用遥感及统计数据,对吉林省西部地区进行基于空间的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各县级行政单元生态安全处于较安全、临界安全和较不安全3个等级,生态安全指数最高的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0.76),最低的为通榆县(0.37)。较安全等级区包括前郭尔罗斯、镇赉、洮南和乾安4个县(市),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小,但自然本底条件相对欠佳;临界安全等级包括扶余、大安、宁江、洮北和长岭5个县(市、区),生态环境一般,自然本底条件较好,但人类活动干扰大,生态建设能力不足;较不安全等级为通榆县,地热指数高,人类活动干扰小,但自然本地条件差,生态建设能力低,生态环境较差。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现状及主要影响因子,基于DPSIR模型,选取24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障碍度模型(ODM)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上升趋势,2010—2017年波动幅度较小,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大幅增加,从0.480 5增加至0.602 7;202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耕地农药消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等指标因素是指数上涨的重要动力;权重最大的子系统为响应子系统,权重最大的单一指标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障碍因素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指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灰色系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洛阳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在2023年达到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5.
保障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对于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样本,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高,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且呈现"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云南省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高,其次是贵州省,四川省排名第3。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可划分为4个不同分区。其中,云南省、贵州省和四川省位于土地生态安全区;安徽省和重庆市位于土地生态相对安全区;江西省和湖北省位于土地生态临界安全区;湖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均位于土地生态不安全区。  相似文献   

6.
蒋明成  谢川  张莉  夏建国  欧定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37-14041,14048
遵循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指标选取一般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拟定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筛选指标,最终建立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ArcGIS地统计插值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以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土地整理前后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土地整理前项目区92.62%生态安全等级为Ⅱ级,7.38%为Ⅲ级,土地整理后生态安全等级全处于Ⅱ级;研究区生态安全等级提高幅度不大,土地整理前最低分值非常接近Ⅱ级与Ⅲ级的阀值,土地整理后分值靠近Ⅱ级的下限;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土地整理生态安全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洪泽湖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洪泽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出发,以洪泽湖湿地区5县(区)为研究区域,在研究洪泽湖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湿地区5县(区)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划定安全等级,并分析影响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马俊伟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3):48-52,81
为评价研究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现状,选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资源环境压力、土地利用状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选取了14个指标,以县域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477 9,整体处于第Ⅲ级临界安全水平,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高东低的区域差异;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粤北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与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基于PSR框架及突变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突变级数模型,并运用突变级数法对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9—2013年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2009年)→较安全(2010—2012年)→临界安全(2013年)的发展历程;从各准则层来看,压力系统安全水平逐年降低,安全等级经历了安全→较安全→不安全直线下降的发展历程;状态系统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过程;响应系统安全水平逐渐上升,安全等级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很安全直线上升的发展历程;影响乌鲁木齐市土地生态安全的指标因素主要是人均水资源量、单位耕地化肥负荷率、单位耕地农药负荷率、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为研究时段,采用DPSIR模型构建评价体系,以熵权法为各指标赋权,利用综合安全指数模型计算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方面,2000—2015年,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整体上逐年提高,其中126个县(市、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驱动力和响应2个变量的快速提高;官渡区、西山区和红塔区的降低。综合动态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安全的综合影响强度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异方面,2000—2015年,滇东北、滇西北、滇西南和滇东南边界上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临界安全(Ⅳ)的区域提高为较安全(Ⅲ)或安全(Ⅱ),滇中大部分区域安全等级由较安全(Ⅲ)向安全(Ⅱ)发展,昆明周边较少的区域向理想安全(Ⅰ)演变。云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曲靖、玉溪、红河、楚雄、大理等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福建省84个县(市、区)作为监测预警单元,以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加权分析法,从耕地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开展土地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处于绿色无警状态,预警级别地区差异明显,22个县(市、区)预警级别较高,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26.2%,主要位于沿海6市1区,以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为主,土地承载压力较大,耕地保障能力下降;62个县(市、区)预警级别较低,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73.8%,以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土地承载压力较小,土地承载压力变化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模型的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PSR模型为研究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对商洛市200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0.4033上升至2011年的0.8493,生态安全级别由"临界级"转变为"良好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PSR模型为研究方法,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27个指标对商洛市20072011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0.4033上升至2011年的0.8493,生态安全级别由"临界级"转变为"良好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西部为例,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儋州、白沙、昌江、东方等4市(县)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4市(县)模糊合成均值仅为0.5573分,表明琼西地区4市(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差,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其中自沙和儋州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处于生态准安全区,而昌江和东方处于生态危险区。该区域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确保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商洛统计年鉴》数据,基于PSR模型,从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3方面选取23项指标,计算2009~2013年商洛市7县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商洛市的土地安全状态处于一个许可范围内,安全等级处于上升趋势,2009年以来各指标指数均成波动变化;分县区中镇安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远大于其他县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较高;洛南、丹凤、商南、柞水、山阳、商州等6县区的土地安全指数差别较小,安全等级相比镇安较低.  相似文献   

16.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SR-EES模型,从压力(P)、状态(S)、响应(R)以及环境、经济、社会方面构建选取与常德市耕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紧密相关的22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对2015年整个常德市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做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常德市2015年耕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Ⅱ(较安全)-Ⅲ(临界安全)之间,具体表现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石门县处于较安全级别,安乡县、临澧县、澧县、武陵区、津市市处于临界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17.
近30 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有利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国家粮食安全。为了解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定量分析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值,采用等间距法将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安全5个等级,并引入灰色系统理论预测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分析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4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U型变化,安全等级经历了较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于1999年之后显著转好;2015—2020年珠海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发展到较安全,未来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较为乐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地矛盾仍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52-856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铜川市实际状况,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入手选取17项指标建立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铜川市2008—2012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铜川市土地生态安全值从2008年的0.285 1上升到2012年的0.755 7,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也从2008年的Ⅰ级(恶劣级)提高到2012年的Ⅲ级(敏感级),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得到改善,土地状况逐年好转,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状态。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铜川市土地生态向安全和良好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1~2013年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DPSIR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和熵权法对河南省2001~2013年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经历了“临界安全—一般安全—临界安全—比较安全”几个阶段。从整体水平来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明显提升。但从局部来看,耕地生态安全等级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其中2003~2008年一直处于临界安全等级,2010~2013处于比较安全等级,2002和2009年为耕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的两个拐点。对耕地生态安全有显著影响的障碍因子为人均GDP、人均耕地面积、地膜覆盖比、第一产业占GDP比重,权重的百分比分别为12.82%、10.34%、9.89%、6.99%,对耕地生态安全影响较大。为促进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等级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农田的保护、减少耕地占用,提高农民耕地生态意识、控制耕地生态系统污染,集约节约用地、促进耕地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20.
开展区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促进城市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熵权法、物元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由"危险"变为"安全",整体上呈现不断向上跃升的趋势。2004—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危险",2007—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临界",2009—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一般",2011—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为"安全"。本文研究结论:煤炭生产量能否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持续减少,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能否连年下降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水土流失面积治理率、矿山整理恢复面积能否持续上升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生态安全级别高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