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0~3 cm段根毛,1~2 cm段皮层,根毛与皮层均在第5天观察到游动孢子囊,皮层侵染点峰值晚于根毛。肿根腐烂、光照12 h/d、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 L、p H值4.2为芸薹根肿菌最佳侵染条件。  相似文献   

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休眠孢子在1×103~1×107个孢子/m L浓度范围内均能侵染大白菜,随着休眠孢子浓度的不断增加,各处理大白菜感病率逐渐增高。1×107个孢子/m L浓度处理感病率最高,达100%。采用1×107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感染盆栽大白菜,测定几种不同药剂对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链霉菌NBF-926防治根肿病的盆栽试验的效果及植株鲜重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几种药剂。  相似文献   

3.
王哲  刘照斌  马有会  王火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69-19171
[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与大白菜根肿病的关系,探讨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病机理。[方法]从发病植株的肿瘤提取孢子,再提取孢子DNA进行PCR检测。将鉴定出的根肿菌孢子于播种期、发芽期以及发芽后21 d接种到三角瓶内的培养土中,于发芽期在培养土中添加0.08μmol/L 6-BA。从接菌植株长出的肿瘤提取孢子,对孢子进行电镜检验,并统计6-BA处理及对照的根肿病发病率。[结果]在三角瓶内,根肿菌可引起大白菜植株发病;添加0.08μmol/L 6-BA处理的根肿病发病率为100%,未加细胞分裂素处理的发病率为57%,前者肿瘤体积也明显大于后者。扫描电镜显示大白菜根肿菌休眠孢子的大小为1.5~4.3μm。[结论]6-BA能明显促进大白菜根肿病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由于今年雨水特别多,白菜、芥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播种后易发生根肿病,农民朋友要提早预防。现将根肿病的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发病原因根肿病是由芸苔根肿菌侵染所致的土传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里可活6~7年,在土壤、病残体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上越冬,危害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萝卜和芥菜等多种  相似文献   

5.
<正>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植株感病时,根部形成手指状或块状的畸形膨大。基于此,针对贵州省部分地区所采集的十字花科不同作物根肿病样本,通过形态观察法与地衣红染色法,分别对油菜、甘蓝、白菜3种作物的病原菌进行观察、讨论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甘蓝、白菜这3种作物的根肿病病原休眠孢子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以期该研究结果为该病菌的生物学研究及生理小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发的病害。芸薹根肿菌属于根肿  相似文献   

6.
<正>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任何十字花科植物的感病品种都被这一病原菌侵染。田间一旦受到根肿病菌的污染,将长期带菌,不再适宜栽培十字花科植物。因此根肿病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据统计,在湖南长沙地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面积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20%左右,平均发病率25%,严重的发病率100%以至失收。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根肿菌侵染拟南芥后期寄主代谢的生物标志物,将罹患根肿病的油菜根切块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较为纯化的、单一的根肿菌接种体,与拟南芥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共培养,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根肿菌侵染后期拟南芥根部代谢物差异。组织培养结果表明,根肿菌可以在愈伤组织中生长和繁殖;共培养结果显示45d后拟南芥侧根尖端肿大,显微观察显示根肿菌能完成侵染循环;代谢组数据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接种根肿菌)和对照组(未接种根肿菌)明显分离;OPLSDA分析和t检验结果表明重要的差异代谢物包括油菜素内酯、类黄酮、木质素、萜类、甾体皂苷和磷脂等物质。提示这些物质可能在根肿菌侵染后期时拟南芥与根肿菌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大白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根部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病害随着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的实施等逐年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生产。开发与抗根肿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效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是应对根肿病危害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大白菜抗根肿病QTL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已经定位23个抗病位点,开发60多个连锁标记,尤其大白菜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发布,大大促进了抗根肿病功能基因的鉴定,目前已经克隆鉴定了3个功能基因。本文对抗根肿病位点的特点、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在最新版大白菜参考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候选基因图位克隆情况以及潜在候选基因筛选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抗病育种存在的难题,并对下一步抗病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大白菜持久抗根肿病新种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5种杀菌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中国南北方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发生面积急剧增加,危害日趋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大白菜中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功能,以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抗感根肿病DH系为材料,在对大白菜BrCOX11基因克隆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大白菜BrCOX11基因编码区大小为861 bp,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NCBI收录的COX11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非常高,属于COX家族;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大白菜BrCOX11与芸薹属、拟南芥属及萝卜属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棉花属、胡萝卜属和黄瓜属等亲缘关系较远;大白菜BrCOX11蛋白是亲水性蛋白。通过分析BrCOX11基因表达发现,BrCOX11基因的表达量和大白菜的生长时期有关系,在果荚中表达量最高;在根肿菌侵染后的根部组织中表达上调,而在根肿菌侵染后的叶片组织中表达下调;在保持系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甘蓝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过程,以湖北长阳火烧坪根肿病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pH及培养基质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初步观察该病原菌在寄主根部的侵染情况。结果显示,在温度24℃、pH 6.5以及过滤除菌的根分泌液条件下,休眠孢子的萌发率最高。通过观察根肿病菌不同时间段的侵染情况发现,第3天时游动孢子开始侵染根毛;第5天时形成大量原质团,且根毛顶端开始膨大;第8天时大量的原质团开始分化;第11~13天时形成游动孢子囊,且部分游动孢子成熟释放;第25天时观察到根部肿大,且镜检发现根皮层细胞内充满大量的休眠孢子囊。说明甘蓝根肿病菌与温度、pH以及培养基质密切相关,且侵染过程是一个实时动态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十字花科根肿病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为小白菜根肿病研究提供参考,采用注射法、菌土法和蘸根法进行小白菜根肿菌接种,并使用最佳接种方法在小白菜不同生长期对其接种,进行了小白菜根肿病发病调查时期比较以及小白菜不同浓度根肿菌接种比较等试验。结果表明:注射法以69.44%的发病率、高达60.71%的病情指数以及操作简便的特点,更适合大量材料的接种鉴定;小白菜的整个生长期都能感病,且受侵染越早,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越高;小白菜接种根肿菌30 d时根部能够观察到明显的根肿,且接种时间越久,病情指数越高;根肿菌接种浓度在1×106个/g(干土)时能够引起小白菜76.67%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为55.71%。  相似文献   

13.
正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俗称"大根病"、"癌病",是由芸苔根肿菌(Plasmodiphora brassicae Woronin)侵染所致,作物受根肿菌侵染后,在根部形成大小不一、光滑或龟裂粗糙的肿瘤,而植株的地上部份生长迟缓、缺水蔫萎。近10余年来,由于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种苗调运频繁,十字花科根肿病在昆明市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我市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对保护地十字花科作物危害  相似文献   

14.
拉萨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拉萨地区大白菜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根肿病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品质和商品性,导致广大菜农遭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病率高的地块高达70%。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之根肿病菌(Plasmodiophombrassicae)所引起,其休眼孢子可长期残存土中。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描述了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病原、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其防治办法,对于拉萨地区大白菜种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白菜抗根肿病品种的抗性表现及为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国内外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资源进行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94份接种青岛根肿病菌的鉴定品种中有74.46%为抗病品种,其中表现免疫或高抗的占鉴定品种的65.95%;65份接种2012年双龙根肿病菌的品种中12份表现抗病,占18.46%,其中表现高抗的有5份,占鉴定品种的7.69%;50份接种2013年双龙根肿菌的品种中表现抗病的仅有2份,占鉴定品种的4%;KBrH129J18R分子标记鉴定的86份品种中有56份出现抗病特征条带,占鉴定品种的65.12%,抗青岛根肿病菌的品种分子标记中大都有抗病条带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抗性稳定的高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资源,试验以搜集青岛柏乡、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楚雄、沈阳农业大学的根肿菌为菌源,对国内外19个大白菜品种接种鉴定。通过调查病情指数,分析抗性表现规律,筛选高抗大白菜品种资源。结果表明,搜集的4个地区根肿菌致病性存在差异,青岛柏乡的菌源致病力最强,其次为云南楚雄的菌源;沈阳农业大学和山东青岛农业科学院的菌源致病力最弱,没有显著差异,与Williams鉴别系统鉴别结果不同。19个品种依据抗性表现分4个类型,其中品种YCR1(GF15)、YCR2(金锦大白菜)、YCR3(亚非四号)、YCR4(琴萌CR1497)、YCR5(CR皇冠)对4个菌源均表现良好的抗性,为筛选高抗根肿病品种资源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肿病在很多地区蔓延,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入,生物学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来研究根肿病,并在根肿菌的分类、根肿菌的生理小种分化、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原菌有效接种技术、病原菌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根肿菌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本文对近几年根肿病的致病机理、生理小种鉴定、根肿菌的防治及培养技术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以期对根肿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侵染引起。病原菌生命力及致病性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期8~15年。土壤酸碱度p H5.4~6.5发病相对较重,p H7.2以上发病较少,粘土及酸性红壤土适宜根肿病发病。1寄主范围根肿病菌主要危害白菜、甘蓝、苤蓝、西兰花、莲花白、花椰菜、萝卜、芥菜、榨菜、青菜、野荠菜、油菜、紫罗兰等蔬菜和花卉  相似文献   

19.
十字花科根肿病,系指十字花科植物根部被甘蓝根肿菌(Plasmodi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后,引起的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膨大症。 目前已知且能引起植物根部肿大的病菌共有35……  相似文献   

20.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抗病遗传及分子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在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情况下,可导致十字花科作物产量严重下降,甚至绝收,而且受到根肿病菌污染的田间土壤将长期带菌,严重危胁着十字花科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