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草原补奖政策兼具恢复草原生态环境与促进牧民增收双重目标。文中以青海省共和县牧户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有序Logit模型,评估草原补奖政策参与对牧户收入水平与结构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草原补奖有效促进了牧户增收,且该促进作用随着牧户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补奖政策参与反而抑制了牧户收入来源多样化,拥有较大承包草地面积的牧户获得更多的补奖,继而将其用于扩大畜牧业生产,降低了牧户选择多样化生计策略的积极性,与该补偿政策实施初衷相悖。  相似文献   

2.
基于青海省牧户微观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户生产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政策显著影响牧户生产决策行为,且对不同区域牧户影响差异较大。2)牧户对草原补奖补贴响应差异较大。3)该政策促进了农区半牧区中小户的劳动力转移与草场流转,抑制了牧区大户的畜牧业生产积极性。4)退牧牧户与继续生产牧户的家庭特征差异显著。研究认为,草原生态政策对各区域牧户的生产决策行为影响差异显著。政府应根据不同区域牧户的特征完善现有草原生态补奖补贴,这有助于提高牧区牧户生产积极性,促进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保障畜牧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牧户对生态退化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的生态安全,更是产生保护行为响应的前提.通过对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参与式结构问卷调查研究,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探讨了影响牧户生态退化感知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约有62%的牧户对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有一定程度的感知,牧户的草地生态退化感知显著地受牧户的生计水平的负影响和拥有牲畜数量的正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47和0.162.②牧户的年龄、劳动力数量和牧户所处的区域优势等生计资产能力对牧户的草地生态退化感知有正影响,而牧户出于风险损失的考虑,与外界接触程度越大,退化感知越低.③提高牧户的生计水平将大幅度提高牧户的退化感知度.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三江源区牧民的严重依赖草地生态而生存的单一化的生计问题,通过优化牧民的生计方式来影响和调控当地草地生态退化趋势,在改善牧户生计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牧户认同和支持的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才有可能实现区域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转型,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生态奖补政策的实施对牧民生计、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未来的政策实践过程中,需要建立政策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提高生态奖补标准,完善奖补资金发放办法,着力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力求实现奖补手段的多样化,不断提高政策的法制化、系统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5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 896户牧户的调研数据,提出研究假设,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牧户生计策略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户选择参与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愿与牧户生计策略呈相关关系,由高到低依次为:纯牧户>非牧户>牧兼户>兼牧户。2)纯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入草原承包经营权,非牧户生计策略牧户倾向于转出。3)选择不同生计策略的牧户对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参与程度不同,非牧户随着非牧程度的加深其转出草原面积的比重增加;转入牧户的生计策略与转入草原面积比重不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赴禁牧区宁夏盐池和草畜平衡区内蒙古鄂托克旗获取的307份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认知、收入影响、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因素对两区域农牧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农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高于草畜平衡区; 2)补奖认知、收入影响和家庭特征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个人特征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补奖对家庭重要程度、补奖的及时性和对成本上升的弥补效果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政府的监管力度、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草地面积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从事养殖业人数、养殖规模和收入变化对草畜平衡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8.
补奖标准的制定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问题.文中结合2013年锡林郭勒盟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数据,从牧民视角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下禁牧及草畜平衡补奖标准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实施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过低,补奖标准的制定要由生态环境的需求方(以政府为代表)与生态环境的供给方(牧户)共同决定,满足“补奖金额=牧民减少的那部分牲畜所能创造的纯收入”;另外,补奖标准的制定要服从牧民意愿,应具有地域性、动态性;最后,补奖资金的发放应该采取“先减后补”的滞后方式,即牧户当年的草原生态补奖资金,在下一年按照统计的实际减畜情况进行发放.  相似文献   

9.
草原确权作为稳定草原产权的正式制度安排,对激励牧民生产性投资、促进草地流转,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牧民的产权认知受当前确权环境和以往产权经历的影响而不同,文章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探究基于不同类型牧户异质性视角下的草原确权对牧民产权安全认知的影响.结果 表明:1)区域内,已完成草原确权颁证的牧户占87...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受偿意愿,对完善新一轮(2016-2020)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甘肃省玛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研究区牧民对当前实施的减畜政策的态度和受偿意愿,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被访牧户中有59.81%的牧户愿意减畜,而40.19%的不愿意减畜的牧户认为当前实施的补偿标准太低,无法弥补因减畜造成的家庭经济损失。通过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牧户对减畜的支持态度主要与家庭劳动力负担系数、草场承包规模、联户情况、草场健康状况以及牲畜规模呈正相关,与草场租赁情况呈负相关;而牧户对减畜的受偿意愿额度主要由牧户受教育年限、家庭牧业收入、草场承包规模、牲畜规模以及联户情况等决定;根据CVM法估算了被访牧户的受偿意愿的期望值为E(WTA)=12.61元/亩,而通过Tobit模型计算了被访牧户户均理论受偿意愿值为WTA=12.16元/亩,但在政策实施中玛曲县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为2.18元/亩,进一步说明现行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1.
12.
以锡林郭勒盟牧户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分析草原流转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利益差异是草原流转主导因素和根本动力,牧户禀赋是草原流转原始驱动力,而外部政策是影响草原流转的加速器。牧户通过比较非牧就业收入与草原畜牧业经营收入、家庭劳动力生产所需草原与家庭现有草原规模以及草原流转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确定是否进行流转。加入合作社与获得贷款对草原转入的边际效应较大,牧户承包草原面积也是其影响因素。对于转出牧户而言,非牧就业的影响程度较大,获得贷款、投保养老保险、草原生态补助奖励资金、家庭人口数也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牧交错禁牧区三期追踪调研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了两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增量与存量对其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过两轮政策的实施,农牧户减畜行为发生率与减畜率不升反降,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两轮政策期内农牧户生计资本值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第二轮政策期下降幅度相较于第一轮略有收窄。3)金融资本存量与农牧户减畜行为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拐点尚未来临,当前金融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均会抑制减畜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增量与存量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减畜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自然资本的积累有利于促进减畜行为的发生。因此,为更好地实现生态与生计并重的草原治理目标,应该合理运用金融信贷供给、拓宽农牧户生计渠道,引导劳动力要素的非农牧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推动山区脱贫户的生计策略优化转型、促进其可持续增收是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Q县890份脱贫户2017和202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状态转移矩阵识别了脱贫户的生计转型路径,运用内生转换模型评估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1)2017-2021年,脱贫户生计策略转型中维持型、农业专业化和生计非农化转型占比分别为10.90%、14.16%、74.94%。2)基于反事实假设,农业专业化转型的脱贫户向生计非农化转型,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将提升1.6%,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将下降49.8%;反之,生计非农化转型的脱贫户选择农业专业化则会降低其家庭人均纯收入并提升对政府转移收入的依赖程度。3)脱贫户生计非农化转型和农业专业化转型的收入增长率均边际递减。4)脱贫户生计转型的收入效应存在异质性,人力资本是影响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的关键。基于此提出通过提升脱贫户人力资本、增加非农就业岗位等途径促进脱贫户可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5.
16.
牧户亲环境行为是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中以三江源地区牧户为调研对象,使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在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1)牧户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环境风险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2)环境规制对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约束型、引导型和激励型规制均能正向调节牧户风险感知与亲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据此,文中从提升风险感知水平和健全环境规制制度两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困扰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发展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未来方向。文中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因素。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牧民的禀赋要素不同且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合理利用。基于青藏高原牧区560户牧户的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工具变量法和分位数回归,探究草地流转的收入效应,测度不同的流转行为(转入和转出)对牧民总收入、牧业收入和非牧业收入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参与草地流转后牧民总收入显著提高;其中草地转入影响牧业收入,草地转出影响非牧业收入。2)内生性问题会影响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3)草地流转对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牧民有更显著的促进增收作用。结论表明草地流转可以促进草地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牧民收入;且草地流转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重点关注中等偏低收入阶层的流转诉求,对促进牧区经济的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对新疆223户牧户的调查数据进行草畜平衡标准的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牧户政策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条件估值法和Tobit回归模型计算牧户合意的受偿标准,并对影响其期望值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牧户合意的补偿标准为130.5元/hm~2,当前新疆的草畜平衡标准过低。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与草畜平衡标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草地租赁市场是牧户实现草地资源从"失配"到"适配"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来自呼伦贝尔盟和锡林郭勒盟共422个牧户的数据,在构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牧户草地租赁倾向的影响。结果证实了:1)社会资本能够显著提高牧户的草地租入倾向,但是对牧户的草地租出倾向并不具有显著影响;2)牧户的租入和租出决策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3)具有较高社会资本并且相对年轻(年龄小于57岁)的牧户更倾向于租入草场。基于所得结论,文中认为应重视社会资本等非正式制度在草地租赁市场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