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盐渍化梯度土壤对黑果枸杞品质的影响,设置总盐质量百分比0.11%~0.20%(T1)、072%~0.98%(T2)、1.10%~2.20%(T3)三个梯度栽培型和总盐质量百分比0.96%(T4)野生型黑果枸杞共4个处理,采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及冗余分析,评价不同处理的黑果枸杞中天然活性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T2处理黑果枸杞果实还原糖、转化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17.8 g·kg-1、309.5 g·kg-1,是T4的1.55和1.59倍;T1处理果实Mn、Zn元素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9.55 mg·kg-1、2370 mg·kg-1和9.61 mg·kg-1,是T4的1.39、3.27和2.38倍。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显示,T2土壤栽培型黑果枸杞果实品质得分最高是1.47,T4为1.03。综上可知,盐渍化土壤组分优化可提升黑果枸杞的营养成分累积程度,结果为揭示盐渍化土壤提升盐生植物果实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不同盐渍化梯度土壤对黑果枸杞品质的影响,设置总盐质量百分比0.11%~0.20%(T1)、072%~0.98%(T2)、1.10%~2.20%(T3)三个梯度栽培型和总盐质量百分比0.96%(T4)野生型黑果枸杞共4个处理,采用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及冗余分析,评价不同处理的黑果枸杞中天然活性物质、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T2处理黑果枸杞果实还原糖、转化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17.8 g·kg-1、309.5 g·kg-1,是T4的1.55和1.59倍;T1处理果实Mn、Zn元素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最高,分别为9.55 mg·kg-1、2370 mg·kg-1和9.61 mg·kg-1,是T4的1.39、3.27和2.38倍。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法显示,T2土壤栽培型黑果枸杞果实品质得分最高是1.47,T4为1.03。综上可知,盐渍化土壤组分优化可提升黑果枸杞的营养成分累积程度,结果为揭示盐渍化土壤提升盐生植物果实品质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不同坡向中国沙棘种群生物量投资与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样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坡向种群生物量投资、分配的空间动态规律及其与种群存活、生长和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向通过改变土壤含水率制约中国沙棘种群的行为特征,而种群通过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形成与土壤含水率相适应的种群行为特征.①土壤含水率是决定种群行为特征的主导因子,土壤含水率按照北坡、西坡、峁顶...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条件对黑果枸杞插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种不同处理条件下黑果枸杞插穗的成活率。结果发现,黑果枸杞插穗用自来水浸泡24 h,扦插于疏松透气的扦插基质上,成活率最高,达到83.33%。经过人工栽培驯化后,由于水肥条件的变化,黑果枸杞棘刺明显减少,叶片簇生数量明显增多,果柄变长,果实变大,更加易于采摘果实,从而减少了采摘过程中对黑果枸杞植株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探讨河西走廊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黑果枸杞种群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7种,分属10科27属,其中灌木植物7种,多年生草本11种,1年生草本9种;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1/2;不同区域内黑果枸杞群落优势地位明显。2)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不同区域内土壤性质差异显著,民勤县白土井、酒泉市金塔县西坝乡电导率最高,分别为8 393.06、6 652.78 ms,酒泉市玉门镇刺窝湖黑果枸杞样地全N、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0.134%、1.624 mg·100 g-1,与其他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含量不均。3)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物种多样性以民勤县兴和村轻度盐碱地物种丰富度(R)、辛普森(Simpson)指数、香浓-威纳(Shanon-Wiener)指数均高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碱地,分别为10、0.714、1.532,但Pielou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低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碱地,不同盐渍化程度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黑果枸杞幼苗根系构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为黑果枸杞的种植、种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其他旱生植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黑果枸杞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控水法,设置正常供水(20.97%)(对照, CK)、轻度胁迫 (15.51%)、中度胁迫 (3.42%)、重度胁迫 (2.35%)和极重度胁迫 (1.45%)5个胁迫梯度,通过对比不同胁迫梯度对黑果枸杞幼苗根系拓扑指数、拓扑结构、生物量及相关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分析黑果枸杞幼苗根系构型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根系构型趋向于叉状分支模型。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黑果枸杞幼苗根系由叉状分支向鱼尾形分支过渡;幼苗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与CK相比,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总生物量分别增加82.47%和41.09%。根冠比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胁迫分别降低7.73%、 10.25%、 60.62%和77.09%,比表面积分别减小17.59%、 30.04%、 80.15%和83.40%。不同径级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在轻度胁迫时达最大值,根长和根表面积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各径级排序依次为0~0.5 mm>0.5~1.0 mm>1.0~1.5 mm>1.5~2.0 mm>2.0~2.5mm。【结论】黑果枸杞的生长受干旱胁迫的影响,其根系不同形态指标及根系构型存在差异。轻度干旱胁迫有利于黑果枸杞幼苗根系正常生长,但黑果枸杞的耐受程度存在阈值,土壤含水量为15.51%时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光照和渗透胁迫条件对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的影响,该研究使用萌发后25 d的‘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无菌苗离体叶片进行不同光照(白光、红光、蓝光、远红光)和渗透胁迫(蔗糖浓度梯度)处理7 d,然后测定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含量。结果表明:1)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受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影响差异显著,花青苷积累随培养基中蔗糖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再降低,在白光(15 000 lx)下蔗糖浓度500 mmol/L时,‘宁杞7号’红枸杞和黑果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的积累均达到最大值;2)相同浓度蔗糖的渗透胁迫下,不同波长单色光对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的影响差异显著:蓝光(450 nm)下,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宁杞7号’红枸杞,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量最高值超过相同渗透胁迫白光处理时花青苷积累量的3倍;红光(650 nm)和远红光(730 nm)下,‘宁杞7号’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的积累显著高于黑果枸杞,且远红光下2种枸杞离体叶片花青苷积累差异更显著,但绝对值较低。结果表明,蔗糖浓度400~500 mmol/L的渗透胁迫条件下可适于诱导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积累,短波长的蓝光较适合黑果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而长波长的红光更适合红枸杞离体叶片中花青苷诱导。该研究结果为后续以枸杞离体叶片或悬浮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花青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构件入手,研究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4种根茎禾草:羊草(Leymus chinesis)、赖草(Leymus secali-nus)、米氏冰草(Agropyron michnoi)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种群根茎、营养枝和生殖枝及其构件结实期生物量的生殖分配,研究表明:4种不同根茎类型的根茎禾草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各种群用于根茎和营养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占有绝对的优势,生殖分配比例很高,而用于有性生殖生长的生物量生殖分配均较小,大约在16%以下;在各种群主要构件的生物量生殖分配中,根茎和营养枝叶片占有较大比例(20% ̄40%),而用于有性繁殖体种子生产的比例都很小,基本在2%以下。  相似文献   

9.
以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地形部位的沙打旺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务件下沙打旺种群生长和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的增大,茎、花、果的生物量比例增大,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比例下降.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较大时,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茎、花、果,丛内分枝数量多且个体高大,有利于种群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提高了种群的适合度;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较小时,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和叶片,丛内分枝数量少且个体矮小,降低了种内竞争,扩大了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主城区14种木本植物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新生期、花期和果熟期)对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与相关生长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茎、叶、花和果实的生物量分配研究中,不同物种间生物量分配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型对生物量分配影响较大(p0.05),而生长型仅对花枝的叶生物量分配和果枝的茎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境类型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发育阶段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表现为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随发育历程的进行有增大的趋势,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下降;②在繁殖分配与营养分配的相关性研究中,不同功能群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花枝中营养投入与繁殖投入除外)(p0.05);不同生境类型和不同发育阶段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量分配受功能群、生境类型和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植物通过调节分配给各个器官的生物量比例以促进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2.
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的生长特点及繁殖分配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生长在新疆准噶尔荒漠中的胡卢巴属4种短命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分配动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在荒漠环境中的生长与繁殖对策.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营养与繁殖构件在不同物候阶段的生长速度不同,且在整个生长期中生物量分配是动态变化的,最终达到高的繁殖分配比率.4种胡卢巴通过调节营养与繁殖生长的速度及资源分配,以积极适应多变的环境,在短的生长期内达到繁殖成功并使繁殖分配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荒漠绿洲边缘天然固沙植被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种群稳定和扩张一直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边缘关键天然固沙植物沙拐枣为研究对象,对流动沙丘、固定沙丘不同生境的沙拐枣种群扩张特征进行调查,旨在更全面的认识其种群扩张特征和对干旱高温环境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沙丘不同生境,沙拐枣种群扩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在流动沙丘,丘间低地和过渡带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迎风坡和背风坡以无性繁殖为主;而随着流动沙丘固定,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数量和所占比重显著下降,并导致种群数量下降。(2)不同生境中沙拐枣种群密度与年龄均呈显著负相关,种群以幼龄苗为主,种群最大年龄出现在丘间低地,为30龄。(3)流动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主要为2年生,多年生根状茎长度较短:而固定沙丘不同生境根状茎年龄结构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低洼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方式,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设置不起垄(对照,H1)、起垄20 cm(H2)、起垄40 cm(H3)共3个栽培处理,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黑果枸杞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处理的土壤全盐含量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起垄处理的植株枝长和叶面积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叶绿素含量除8月份外,其他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仅在后期大幅上升,其中H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在8月份时起垄处理的叶片K+含量显著高于H1处理,10月份时则呈相反趋势;Na+含量则一直呈现出起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的趋势。总的来看,起垄种植黑果枸杞更有优势,起垄处理虽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较小,而相对降低的地下水位埋深对黑果枸杞的生长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低洼盐碱地黑果枸杞的规范化栽培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植物生殖构件的表型可塑性与分株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内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样本取样,对伊犁河谷湿地苦豆子种群生殖构件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在籽实完熟期,苦豆子种群单个生殖分株的生物量为(31.78±17.23)g,豆荚生物量和豆荚数分别为(4.37±2.55)g和(47.30±24.49)个;种子生物量和种子数分别为(3.08±2.13)g和(121.30±92.83)粒;生殖分配1和生殖分配2分别为(14.87;±6.34;)和(10.23;±5.04;).各生殖构件表型观测数据最大值比最小值高6.1~12.9倍.苦豆子种群生殖分株同时具有同速和异速2种不同增减过程的表型可塑性调节.[结论]研究结果将对有效控制草原和农田生态系统中伊犁苦豆子的生态危害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苦豆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低洼盐碱地的合理利用方式,以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设置不起垄(对照,H1)、起垄20 cm(H2)、起垄40 cm(H3)共3个栽培处理,研究不同起垄高度对黑果枸杞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垄处理的土壤全盐含量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起垄处理的植株枝长和叶面积显著高于不起垄处理;叶绿素含量除8月份外,其他时期均显著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不同时期的变化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仅在后期大幅上升,其中H2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在8月份时起垄处理的叶片K+含量显著高于H1处理,10月份时则呈相反趋势;Na+含量则一直呈现出起垄处理显著低于对照的趋势。总的来看,起垄种植黑果枸杞更有优势,起垄处理虽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但对黑果枸杞生长的影响较小,而相对降低的地下水位埋深对黑果枸杞的生长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低洼盐碱地黑果枸杞的规范化栽培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外缘绿洲区中苦马豆种群地上部分各构件数量、生物量、能值和营养成分的测定,旨在揭示不同物候期苦马豆种群生殖构件特征及生殖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随物候期的变化,苦马豆生殖分配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最高(40.75%);叶和茎生物量分配都随物候期而降低。(2)营养构件数量特征的表型可塑性普遍低于生殖分配,生殖分配表形可塑性随物候期而逐渐下降。(3)生殖构件各性状与其相关性状呈现出线性和幂函数正相关关系,其中以线性关系为主。(4)花(荚果)中能值和营养元素分配都随物候期而增加,在成熟期后占主要比例。总体上,苦马豆有性生殖构件中生物量、能值和营养物质分配是随着物候期而增加的,与营养构件间存在相互竞争和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L.)Beauv.]在不同浓度除草剂条件下的资源分配特点,现选用百草枯为试验试剂,并据大田施用量设置5种施用浓度,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条件下稗草各器官生物量、生殖分株数量特征,并比较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及生物量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至结实期,稗草的总生物量基本保持不变,根、茎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减小: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逐渐增加;而叶生物量的变化无明显规律,生物量分配值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长时期内,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呈茎>根>叶>花(果)。生殖分株数量特征随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C1浓度条件下,稗草穗长、RAⅠ、RAⅡ呈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野生草地早熟禾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生物量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份草地早熟禾材料的无性系构件形态特征及其生物量配置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枝角度、基株分蘖数以及根茎数、根茎长度和叶宽是表达差异的主要构件;生物量配置格局总体趋势为茎和叶>根>根茎,但存在居群间特异性,反映出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特别是生物量在根茎构件中的配置,不同的居群间变异较大,表明草地早熟禾的重要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根茎在生存繁殖中的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居群间存在主要构件和生物量配置的特异性,从而为草地早熟禾的选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彤  张文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96-10799,10805
[目的]了解群体和个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和生殖的影响。[方法]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果实成熟期,分别从选定的9个群体中随机选取10个生殖分株,齐地面剪下,带回实验室测定各形态和数量指标。[结果]群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营养生长和茎、叶生物量分配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群体的增大,生物量更多地投资到茎上,叶生物量分配则显著减少;群体大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殖性状的影响不明显,在不同大小群体中生殖分株具有稳定的生殖产出;生殖分株个体越大,生殖投入越高,生殖分配越低。[结论]不管在何种大小的群体下,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殖分株都具有稳定的生殖特性和生殖产出,且都能获得适量的传粉者为其进行异花传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