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了解内蒙古地区健康及患阴道蝇蛆病双峰驼的主要血液指标之间的差异。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等地采集健康及患阴道蝇蛆病双峰驼血液样本107份,采用瑞氏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对制备的血液涂片进行染色,观察并比较健康及患病双峰驼血液的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形态特征;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样本的血细胞含量,并对相同及不同地区的健康及患病双峰驼的主要血常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比值方法估计血液样本的血浆含量。结果表明,患病驼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含量较少,嗜酸性粒细胞含量较多,且血小板含量较健康驼多;来自相同地区的患病驼与健康驼的各种血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区的健康驼血细胞含量趋于平稳,但不同地区的患病驼血细胞含量变化存在较大波动;双峰驼的血浆含量为0.349 0-0.736 5,患阴道蝇蛆病的双峰驼血浆含量普遍高于健康双峰驼。  相似文献   

2.
<正> 骆驼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分布较多的一种大畜,具有多种生产用途。其产奶目前虽无多大商品意义,但对满足该地区人民的奶食需要来说,却至关重要。 有关双峰驼乳成分的资料,迄今报道很少。苏联的阿斯特拉罕双峰驼,平均乳脂率为5~6%。而我国双峰驼种乳的成分资料,一直是空白。为此,我们在1982年5  相似文献   

3.
双峰驼与牛血液生理生化测定值的比较研究王秋婵卢吉平刘爱云(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任安富张正选(内蒙古临河市与阿拉善右旗兽医站)谭永清徐斌李万虎(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与兰州市奶牛繁殖场)双峰驼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特种动物。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钼诱导双峰驼继发性铜缺乏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报道了双峰驼高钼诱导的继发性铜缺乏症。对甘肃河西地区双峰驼的血,毛及生存环境微量元素和血液指标的研究发现,该地双峰驼发生的以异嗜,运动障碍和容易骨折等为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土壤,牧草中含钼较高,诱导双峰驼体内铜缺乏所致。血液指标变化主要表现为低色素小红细胞性贫血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双峰驼的体尺性状,选取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4个地区的双峰驼共计161峰,测量其体长、体高、体重、胸围和管围等性状,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5个体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尤其是体重与胸围、体重与体长的相关系数为强正相关。双峰驼的体尺性状聚类结果为3亚类,第1亚类包括体重、体长和胸围,第2亚类只包括体高,第3亚类只包括管围。该试验结果为双峰驼的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阿拉善戈壁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沙漠双峰驼、青海双峰驼4个双峰驼品种在性状表型上的归类,试验采用SPSS软件中的组间连接方法对4个双峰驼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双峰驼品种聚类为两亚类,第一亚类包括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第二亚类包括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说明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从表型测定值上两者比较相近,因此两者最先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双峰驼和我国双峰驼养殖数量的变化趋势着手,结合我国生态保护政策,分析了如何保护我国双峰驼资源的问题,并提出了在双峰驼核心产区建立双峰驼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双峰驼体尺性状的影响因素,试验采用SPSS 17.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模块,分析了品种、性别、年龄、毛色对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和青海双峰驼的体高、体长、体重显著高于阿拉善戈壁双峰驼和苏尼特双峰驼(P0.05),青海双峰驼的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阿拉善沙漠双峰驼、苏尼特双峰驼、阿拉善戈壁双峰驼(P0.05)。除了公驼的管围极显著高于母驼(P0.01)外,公驼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均显著高于母驼(P0.05)。毛色为红色和黄色的双峰驼体高显著高于白色(P0.05),毛色为白色的双峰驼体长显著高于褐色(P0.05),毛色为黄色和棕色的双峰驼体重显著高于褐色(P0.05)。10岁双峰驼的体高和体长显著高于1~8岁及11~15岁双峰驼的体高与体长(P0.05),13岁双峰驼的胸围、管围、体重明显高于其他年龄双峰驼。  相似文献   

9.
双峰驼是我国荒漠与半荒漠地区的优势畜种,在所有的家畜中,只有它能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很好地适应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并具有较为全面的毛、肉、乳、役等生产性能。我国的双峰驼现有46万峰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所产驼毛品质优良,驰名中外,远销许多国家和地区,为我国换取了大量外汇。但目前我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试验采用常规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技术(粪检技术)对新疆阿勒泰福海县及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121峰双峰驼(幼驼12峰)消化道寄生虫种类、感染率及感染强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表明: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主要是线虫(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血矛线虫)和球虫。新疆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1.4%(38/121),细颈线虫、夏伯特线虫、血矛线虫、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9%、5.0%、3.3%和13.2%。幼年驼消化道寄生虫的检出率为66.7%,明显高于成年驼(27.5%)。单虫种感染率为22.3%;2种虫体混合感染率为3.3%,主要为细颈线虫和球虫混合感染、细颈线虫和夏伯特线虫混合感染;3种虫体混合感染率为1.6%,为细颈线虫、球虫及夏伯特线虫混合感染。新疆阿勒泰福海县的双峰驼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强度高于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细颈线虫感染强度最高。说明双峰驼感染消化道寄生虫较为普遍,应采取合理的饲养方式,有效驱虫,保障驼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双峰驼的起源与进化有助于了解双峰驼起源和品种形成过程,对于双峰驼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方法、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在双峰驼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得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双峰驼线粒体遗传标记、Y-染色体遗传标记、核基因组遗传标记和二代测序技术应用方面综述了骆驼起源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野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 ferus)是世界上惟一存在的骆驼科的真驼属野生种,是家养双峰驼(Camelus bactrianus)的祖先。由于数千年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野双峰驼变成了与家养双峰驼不同的两个物种,并成为地球上一个特殊的物种,同时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两者的起源、基因、生态、习性等方面深入细致的研究,阐述两者之间鲜为人知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野双峰驼与家养双峰驼之间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骆驼史话     
骆驼作为驯化动物,据报道,约公元前3000年在伊朗和南土库曼有骆驼的痕迹,但没有足够的证据认为这些所发现的遗骸就是驯化了的双峰驼。前苏联学者的资料,在公元前2500年, 这些地区已经驯养了双峰驼,这个时期发掘的骨骼,其中包括拉车的骆驼泥土模型、用驼毛制成的布料,驯化的线索只有在土库曼和伊朗的边界处初步被驯化,这就是双蜂驼早期被驯化的证据。从它首先被驯化的地方起,在公元前1700-1200年,扩散到乌拉尔以南至哈萨克以北,公元前10世纪扩散到西伯利亚西部,公元前9世纪扩散到乌克兰,大约公元前300年扩散到中国。在经过中国和伊朗北部而到达巴格达的丝绸之路,首先是借助双峰驼, 在美索布达米亚,它们与单峰驼杂交, 杂交驼比双峰驼更加优越,因而取代原来的双峰驼,成为千里跋涉在丝绸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重链抗体在骆驼免疫保护中的生物学作用,本研究利用Protein G和Protein A亲和层析纯化新疆双峰驼血清中总IgG和重链抗体IgG2,并免疫昆明小白鼠制备抗双峰驼总IgG和抗双峰驼重链抗体IgG2的多抗血清;通过ELISA检测双峰驼在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针对spaA-N、溶菌酶和蒜氨酸酶3种抗原的重链抗体的滴度变化。结果从新疆双峰驼血清中亲和层析纯化出天然重链抗体IgG2,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6 ku;免疫昆明小白鼠后获得抗双峰驼总IgG多抗血清的效价为1∶204800,抗双峰驼重链抗体IgG2多抗血清的效价为1∶6400。在spaA-N免疫骆驼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重链抗体IgG2出现延迟反应。3种蛋白均能诱导抗原特异的IgG2亚类重链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血液蛋白的多态性在驼科动物,尤其是在双峰驼(Bactrianus Camel)上的研究报道很少。到目前为止,仅有W.J.Willer等人(1985)对原驼(Lama guanicoe)、马驼(Lama glama)及其杂种的运铁蛋白的多态性以及Cabannes(1963)对美洲驼的血红蛋白的多态性作了报道。 双峰驼广泛分布在我国甘肃河西走廊的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上,为该区主要畜种之一。为了摸清该地区双峰驼的种质资源,为保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甘肃酒泉地区安西县和武威地区民勤县136峰骆驼(公母各半)的血样,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后白蛋白(Pa)和血清运铁蛋白(Tf)。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初探野双峰驼寄生虫的种类、危害等情况,对一例因外伤死亡的野双峰骆驼尸体,进行蠕虫剖检检查,并鉴别其种类。发现主要为线虫感染,毛圆科线虫5种、类园科线1种、毛细科线虫1种、华首科线虫1种。尤其发现野双峰驼也存在斯氏副柔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体视学方法 ,观测了双峰驼肾小体的光镜结构与电镜结构 ,求出相应参数 ,并与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双峰驼肾小体的体积与黄牛差异不显著 ,但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线密度、体密度、平均长度和平均体积明显小于黄牛 ,而且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基膜也明显比黄牛的厚。表明双峰驼肾血管球毛细血管较稀疏 ,总长度较短 ,过滤膜的基膜层较厚。这些结构特征与双峰驼血管球低滤过率的机能特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正> 骆驼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的重要畜种资源,它的泌乳期长,乳汁浓稠,含脂率高,乳蛋白中的氨基酸含量完全,乳脂肪球小、气味正常,是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的乳品之一。 有关双峰驼的产乳性能,国内还未见详尽的报导。据苏联近期的报导,苏联哈莎克双峰驼在12个月的泌乳期内,可产乳1750公  相似文献   

19.
双峰驼适应荒漠草原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驼适应进化的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经过恶劣环境的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双峰驼,其遗传资源无疑具有特别的珍贵性,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双峰驼的数量在急剧减少。对于双峰驼适应环境的具体表现和生理机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是必要的。笔者综述了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双峰驼保护和利用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双峰驼阴道蝇蛆病是由黑须污蝇的幼虫寄生引发的主要危害母骆驼外部生殖器官的双峰驼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黑须污蝇的幼虫除寄生于双峰驼阴道外,还可寄生于山羊阴道和肛门、断尾绵羊及毛驴的阴道和肛门等部位。双峰驼阴道蝇蛆病不仅造成患病母骆驼外生殖器严重损伤,还可引起食欲不振、产奶量和繁殖率下降,甚至引起死亡,从而对养驼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让更多的养驼牧民和兽医技术人员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更有效的防治母骆驼阴道蝇蛆病,论文从双峰驼阴道蝇蛆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为双峰驼阴道蝇蛆病的防控提出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