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稻机插秧栽培体系中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比水稻直播、机插秧的应用优势,分析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及植保技术的应用,统计分析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推广应用后水稻的亩产量及经济效益,了解水稻机插秧栽培中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结果】水稻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的应用平均单产达到10 440-11 970kg/hm2,比直播水稻种植增产630-757kg/hm2。连续监测数据显示,水稻机插秧栽培及植保技术的应用相比水稻直播,平均增产达到5%以上。【结论】水稻机插秧栽培及配套植保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水稻栽培的产量,确保水稻栽培高产稳产,帮助农民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2.
水稻插秧机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晖 《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89-189
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也逐渐实现机械化,水稻插秧机就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机械。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是水稻种植的主要地区,为了不断提高水稻产量,近年来加强了水稻插秧机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水稻插秧机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为水稻生产过程中应用水稻插秧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藻类生物肥地福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于水稻移栽后在大田中开展地福来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应用藻类生物肥地福来(活性细胞肥)可以极大程度地促进水稻齐穗及成熟,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升水稻株高以及茎基部宽度、每穗实粒数,从而增加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出适宜在福建省龙岩市推广应用的水稻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在当地早稻栽培中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并对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应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可提高氮磷钾肥农学利用率、水稻成穗率、水稻产量(增产4.5%),可实现水稻生产节本增效,值得在当地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水稻种植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应用种植技术与施肥技术,提升施肥技术应用可靠性,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遵循施肥技术的应用要点,满足现代化水稻种植要求,提升水稻种植业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水稻种植人员在应用种植技术与施肥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合理应用各类技术方式,提升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损失,增强水稻种植工作可靠性。一、水稻种植技术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三川镇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机械化耕作是影响水稻生产效益的直接因素。本文总结了三川镇水稻收获情况,重点阐述了水稻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水稻联合收割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分析应用机械进行水稻种植的主要特点,探讨机插水稻的栽培技术现状,同时研究了机插水稻的栽培技术实施方式。通过正确应用机插水稻的栽培技术,提高水稻产量,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当前水稻种植的现状,探讨了优质高产水稻种植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目前来看,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并不充分,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了促进水稻种植的发展,应当科学选择水稻良种,加强水稻的日常管理,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水稻抛秧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水稻抛秧技术要点,以期为水稻抛秧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水稻长穗颈种质在杂交水稻选育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e-型杂交水稻品种概念、类型及其选育现状以及e-型杂交水稻的特征特性等,并对e-型杂交水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这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栽培技术,在我国发展过程 中粮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粮食的组成部分中,水稻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但是,水稻在栽培过 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各类问题,如果忽视掉,就会影响到水稻的质量。那么接下来本文将讨论和分析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从而培养出更多优质的水稻。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湄潭县在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配套技术,提出在以稻瘟病为主要防治对象,兼防其它病虫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栽培措施控制病害,结合物理、生物技术防治虫害,关键时期选择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防治策略,达到了在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优质稻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围绕当前、当地影响产量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稻株与环境条件,水稻的群体和个体及个体内部各器官间的3对矛盾,重点协调好个体内部穗数与穗重的矛盾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改革,促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达到苗壮、株健、穗齐、粒多、粒饱,实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的目的.其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改革稻田耕作制度,扩大双季稻,应用传统技术经验;2)推广矮秆品种及相应的高产栽培措施;3)推广杂交水稻及稀播、少本插等配套栽培技术;4)总结推广高产栽培模式及中低产田配套增产技术;5)开展吨粮田工程的农业技术及杂交水稻规范化栽培.研究立足水稻高产,关键技术主要是调节水稻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高产.而高产必须正确处理产量因素关系,群体个体关系,生理生态关系以及技术措施的关系.促进水稻生产,改革技术主要抓3条措施:1)改革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2)推广合理密植,协调苗、株、穗粒;3)改进施肥方法,注意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4.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技术是一项简化水稻生产程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轻型栽掊技术,烟后稻季节紧,采用抛栽有利抢农时,通过对水稻抛栽优点及效益分析,阐述烟后稻抛栽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存在的热量资源差、生育期短、基本苗过多、消费生长量过大、后期生育衰败等生长障碍因素,通过超早育苗培育多蘖壮秧、终霜后适期移栽、宽行超高产栽培、全程深施肥、浅湿干控水循环灌溉等试验,进行了“延扩营养时空,释放生产潜力,强化双冠(植株冠层、根系冠层)性能等增产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三超栽培技术比普通旱育稀植可延长水稻营养生长期15d,扩大秧苗营养空间2.1~4.2倍,通过均质多蘖壮秧宽行单双本适期移栽超稀植,置秧苗于适宜宽松营养空间,减少返青期3~8d,扩大植株生长空间3~5倍;全程深施肥提高氮肥利用率30%,浅湿干循化控水灌溉减少灌水量17.1%~39.8%,单产超过10000kg/hm^2,是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之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突破性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稻鸭共育”有机稻生产模式基础上,结合广西在优质稻生产优势,探索“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稻生产模式,并对该模式下的有机稻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丰富广西的有机稻生产模式,为广西有机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桂育4号”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设3个施肥量(3750、4500、5250 kg/ha)与3种种植密度(30.0、33.0、37.5万穴/ha),测定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结果】各处理产量都在5.25 t/ha以上,最高产量达到6972.0 kg/ha。施肥量从3750.0~5250.0 kg/ha,种植密度从30.0万~37.5万穴/ha,产量均逐渐增加,早、晚季施肥量为5250.0 kg/ha、种植密度为37.5万穴/ha的产量最高。【结论】“猪—鸭—蚯蚓—优质稻”有机栽培模式及有机稻栽培技术能获得较高产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3年来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玉米种植情况,分析了当涂县境内种植玉米的效益,总结了栽培技术,认为:油菜—玉米—水稻的种植方式比种植小麦—水稻每公顷多收入10 342.5元;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比种植小麦—水稻每公顷多收入8 415元。选择杂交玉米苏玉一号和丹玉13,通过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防治玉米螟等,每公顷可产玉米7 500~11 250kg。  相似文献   

18.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合在本地区推广的马铃薯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对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栽培模式和摆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稻草覆盖,芽眼朝下摆放种植的处理11(2640.5kg/667m2);其次是双垄覆草盖土,芽眼侧向摆放种植的处理9(2591.5kg/667m2);常规种植的处理1产量为2478.5kg/667m2,居第3位.利用稻草覆盖种植可获得传统种植的产量,同时减少了挖掘时造成的破皮薯,提高了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即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其产量。 在这一过程中,对粮食品质影响比较大的元素,是种植栽培技术。对此,种植人员要注意栽培技 术的革新,以提高粮食产量。本文将以水稻栽培技术为核心,探讨一下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 给出对应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