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岳红坤  贾会珍  王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18-7320,7333
[目的]优选出当归[Angelica sinensin(Oliv.)Diels]中阿魏酸的最佳萃取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当归中的有效成分,考察当归的粉碎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对挥发油及阿魏酸萃取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测定其含量。[结果]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挥发油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30目,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h;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当归中阿魏酸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当归的粉碎粒度10目,萃取压力22MPa,萃取温度35℃,分离釜Ⅰ温度4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6MPa,CO2流量20L/h,萃取时间2.0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对当归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高的萃取率,较好地保留了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2.
马立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65-4265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萃取猕猴桃籽中的α-亚麻酸,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90 min,分离釜Ⅰ温度45℃,分离压力7~8 MPa,分离釜Ⅱ温度40℃,分离压力5~6 MPa、CO2流量1.2~1.8 m3/h 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猕猴桃籽中α-亚麻酸的平均萃取率为20.91%,猕猴桃籽混合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含量高达60.91%。  相似文献   

3.
虎杖白藜芦醇超临界CO2萃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虎杖中自藜芦醇进行萃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萃取釜压力25MPa,温度50℃;解析釜压力5.7MPa,温度46℃,用无水乙醇及CY(自制)作为改性剂,同时用HPIC对萃取物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可知CY作为改性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超临界CO2(SFE-CO2)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速对灰毡毛忍冬挥发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山银花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条件,并与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了湖南产湘蕾金银花与灰毡毛忍冬不同方法加工品的挥发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萃取釜温度48 ℃,萃取釜Ⅰ温度50 ℃,萃取釜Ⅱ温度35 ℃,萃取釜压力28 MPa,萃取釜Ⅰ压力12 MPa,萃取釜Ⅱ压力5 MPa,CO2流速18 L/h,萃取时间120~150 min为湘蕾金银花挥发油SFE-CO2较佳的萃取条件;湘晒干、湘冻干、灰晒干、灰冻干等加工品挥发油的SFE-CO2提取量分别为3.03,4.42,2.87,4.12 g,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量分别为0.036,0.045,0.038,0.042 g.湘蕾金银花比灰毡毛忍冬的挥发油含量略高,SFE-CO2法比水蒸气蒸馏法对山银花挥发油的提取效率高出近百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金柑籽油的最佳工艺,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解析压力、解析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30 MPa、解析压力为10 MPa、解析温度为55℃和CO2流量为15 L·h-1的条件下萃取率可达45.1%.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分子蒸馏技术获得烟叶中的香味成分,然后应用于卷烟中。研究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工艺优化和分子蒸馏技术的分离工艺,GC-MS指纹分析香气物质分布,并比较了添加烟草香味成分前后卷烟口感的变化。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为用原料重量的15%的80%乙醇溶液作为夹带剂、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I压力12MPa、温度40℃,分离釜Ⅱ压力9MPa、温度35℃,萃取时间为2h;分子蒸馏最佳工艺为进料速度0.8~1.0mL/min、真空度15~20Pa、加热温度60℃,冷却温度10~12℃、转速260r/min。烟草香味成分具有提调烟香、丰富烟香、改善香气质,且与烟香较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茶树花工艺,并对其萃取物进行GC-MS检测及定性定量分析.考察萃取压力、温度和流量3个因素对茶树花萃取物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kg/h,实际得率为1.36%±0.09%.经极差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力由大到小为流量,压力,温度.通过GC-MS检测结合保留指数判定,初步鉴定出97种化合物,分别是烷烃类33.85%,酯类8.49%,醛类2.35%,酮类5.95%,醇类2.86%,羧酸类31.18%,萜烯类8.16%及其他7.16%.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法从燕麦(Avena sativa)品种青海444中萃取麸油,设计正交试验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燕麦麸油的萃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萃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优化的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5 h,此条件下燕麦麸油的萃取率为8.572%.GC-MS分析表明青海444燕麦麸油中主要含有5种脂肪酸,其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366%,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41.175%和40.558%.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临界CO2法萃取废弃烟叶中类胡萝卜素,以类胡萝卜素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萃取工艺的关键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CO2流速的交互作用对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影响极显著;萃取压力的影响显著.优化得到超临界CO2法提取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优条件为萃取压力23.53MPa、萃取时间1.72 h、萃取温度50.00℃、CO2流速8.05 L/h,此条件下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率为285.1 μg/100 g.  相似文献   

10.
黄龙  肜霖  朱巍  邵兴伟  吴昭  陈一 《湖北农业科学》2011,(21):4492-4495
为了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并以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挥发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40MPa、萃取时间2h、CO2流量30L/h,分离釜...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小麦胚芽中萃取小麦胚芽油,探讨萃取工艺对油的萃取率、维生素E含量、脂肪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萃取时间1h;CO2流量15L/h;萃取压力的适宜选择范围在25MPa~40MPa之间;萃取温度要根据萃取压力的选择而定,在低于30MPa的压力萃取,选择的温度范围应在35℃以下,在高于35MPa时,萃取温度在40℃~45℃;分离压力的选择范围是6MPa~8MPa;分离温度的选择范围是40℃~50℃;胚芽油萃取率达10.43%。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最高萃取量253.7mg/100g。不同萃取工艺参数对维生素E萃取量的影响依次是:萃取温度>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压力。不同的工艺条件萃取的小麦胚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荔枝果核为材料,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对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荔枝果核精油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优化果核精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09 MPa、萃取温度41.50℃、解析温度45.03℃,此时精油提取量的最大值为1.34 g,提取率为2.68%。同时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其含有2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醇、脂肪酸、酯、烷烃类及烯类化合物,其中醇类、烯烃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别约为45%、25%。  相似文献   

13.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研究了不同萃取温度、萃取压力、流量、分离压力对葡萄籽出油率及油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8Kg/h、分离I压力12MPa。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CO_2萃取法分离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研究了压力、温度和分离压对从小麦胚芽油中分离维生素E的影响。结果显示 ,低萃取压力、低温和低分离压下分离油分中维生素E含量高 ;实现维生素E的初步浓缩时萃取压力为 30MPa以下 ,低压分离压力以 6MPa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主要探讨板蓝根中靛玉红的最优超临界萃取工艺。采用正交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及分离压力四个因素对板蓝根中靛玉红的影响;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靛玉红的含量。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分离温度30℃及分离压力12MPa。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新的天然烟用香料,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香薷挥发油的工艺,用GC/MS分析了挥发油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并用该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香薷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5MPa、萃取时间2h、CO2流量20L/h,分离釜压力8MPa,分离釜温度35℃;香薷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主要有香荆芥酚、麝香草酚、肉豆蔻醛、油酸、β-金合欢烯、甲基丁香酚、十六酸等;卷烟加香评价结果表明,香薷挥发油添加到卷烟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香气质,提升烟气柔顺、细腻程度,掩盖杂气、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云鹤  林春梅  周鸣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90-14992
[目的]对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黑莓籽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方法]以黑莓籽油的产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油产率的因素(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以及分离压力)进行优化,确定黑莓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黑莓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35℃、萃取压力30 MPa、分离压力10 MPa、分离温度55℃,此条件下黑莓籽油的产率达16.10%。[结论]研究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莓籽油的工艺,为黑莓籽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0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02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02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在萃取压力为20—38MPa范围内,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38—43℃;在低CO2循环量条件下,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并随循环量的增加,萃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19.
蜂花粉CO2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蜂花粉。[方法]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法和方差分析,研究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蜂花粉超临界CO2萃取最佳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分离1温度40℃、分离1压力7 MPa、分离2温度35℃、分离2压力5 MPa、萃取时间3 h。[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养蜂生产及蜂产品加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