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索巨菌草适宜施肥配方,为科学获得高产经济的菌材提供科学依据。以氮、磷、钾肥为变量因子,按照测土配方"3414"原则,每个肥力因子设4个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巨菌草株高、分蘖数、节数、茎叶比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过量施肥会抑制巨菌草的分蘖与生长,每公顷施300kg N、100kg P2O5和200kg K2O可刺激巨菌草单株生长,其株高、节数、茎叶比和单株干重均最重,但分蘖能力中等,产量中等。每公顷施300kg N、100kg P2O5和100kg K2O可刺激巨菌草分蘖,其分蘖数、节数和鲜草产量均最高,效益最好,可作为巨菌草最佳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2.
肥料合理调配对土壤养分动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3414回归设计模型,通过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时空变化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与施肥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肥料合理配施可使小麦增产20.57%~41.39%,试验各处理中,N2P2K2(N 255,P2O5150,K2O 150 kg/hm2)配施效果最好。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肥的产量模型为:Y=5720.338+5.1428N+12.0287P+7.3229K-0.0121N2-0.0387P2-0.0216K2+0.0088NP-0.0005NK-0.0028PK,最高产量为8083.16 kg/hm2,此时,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275.17,181.10,154.59 kg/hm2;其最佳施用量分别为212.31,152.23,117.51 kg/hm2,此时小麦产量为7985.18 kg/hm2,纯收益达948.62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油占8号的最佳施肥量,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N、P、K的增加对油占8号的产量有正效应,对其影响的敏感性为N〉K〉P,当超过一定水平,N、P、K对其产量有负效应,这种影响表现为N〉P〉K。N、P、K配施的比例由土壤养分供应量决定,对本地区的土壤建议施用量分别为N200kg/hm^2、P205100kg/hm^2、K20190kg/hm^2。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地区不同氮磷钾最佳配比对棉花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开展了棉花氮磷钾最佳配比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在172.5~241.5kg/hm2的前提下,氮磷钾各因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顺序为P>K>N;氮、磷对棉花单株铃数影响较大,而钾对单铃重的影响较大。最佳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67:0.23。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产量的影响,探索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和配施比例.结果表明:黔单21氮磷钾的最佳施肥量是N11.1 kg/667 m2,P2O57.5 kg/667 m2,K2O 7.5 kg/667 m2,产量达686.11kg/667m2,纯收入选641.80元/667m2.较不施肥处理、P2K2、N2P2、N2K2处理分别增产176.02%、50.88%、50.88%和25.33%.较不施肥、P2K2、N2P2、N2K2处理分别增收525.10、550.10、329.53、265.0元/667 m2.氮磷钾的增产增收效果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氮>钾>磷.  相似文献   

6.
杂交棉稀植栽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 : 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7.
优化氮稳定磷钾用量对花生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施用不同量的优化氮,研究其对花生发育及产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氮肥最佳施用量为N3P2K6,产量最高,比无氮区增产85.7 kg/667 m2,增产率30.2%;农民习惯施肥较无氮区施肥有增加单株果数、百果重及百仁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稻田种植秋大豆不同施肥试验 ,指出稻田种植秋大豆氮磷及氮磷钾配施比单施氮的产量效益高 ,以施纯N 75kg/hm2 、纯P2 O53 6kg/hm2 和纯K2 O 37.5kg/hm2 为最佳经济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NPK配施对天然羊草草原产草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退化羊草草原的恢复提供理论基础,在内蒙古南缘羊草草原以“3414”方案进行NPK配施试验。结果表明:羊草地上生物量在N2P1K1(133.63 g/m2)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且增产235.66%。总地上生物量在N2P2K2、N2P1K1、N2P0K2和N2P3K2均较对照增加显著(P<0.05),且在N2P2K2、N2P1K1分别达到210.68、206.73 g/m2,各增产116.86%、112.80%。土壤电导率在N2P3K2达到最大值422.13 μs/cm,并较N0P0K0、N1P1K2和N1P2K1增加显著(P<0.05);全氮在N3P2K2(0.31 g/kg)和对照(0.23 g/kg)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全钾在N2P2K3、N1P1K2 分别为1.58、1.57 g/kg,较对照(1.45 g/kg) 增加显著(P<0.05);速效磷最大值出现在N3P2K2(11.79 mg/kg),而速效钾则出现在N2P3K2(358.83 mg/kg),并较各自最小值表现出显著性差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N0P2K2较N2P2K0、N2P2K3和N3P2K2增加显著,而在N3P2K2较N0P2K2、N2P1K1降低显著。总的来看,该羊草草原N2P1K1 配施是提高产量,且不造成物种多样性下降的最佳选择,即施肥量为N56 kg/hm2、P2O5 89 kg/hm2、K2O 34 kg/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3414试验探讨了烟后稻氮磷钾适宜配比,结果表明667m2施N10.27kg、P2O53.03kg、K2O6.45kg时产量最高,667m2施N9.16kg、P2O52.58kg、K2O4.37kg时施肥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金银花产量及药用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生物发酵鸡粪(N-P2O5-K2O=1.58-3.08-1.72)4.5 t/hm2基础上,施化肥氮(N)为0~45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施氮(N)45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而绿原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能有效地提高金银花的产量,施磷(P2O5)为360 kg/hm2时单株产量最高,施P2O5量在0~180 kg/hm2的范围内,绿原酸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超过180 kg/hm2时,绿原酸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施K2O量在0~30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绿原酸含量以施钾量为225 kg/hm2时最高。其中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在240~360,180~360,150~225 kg/hm2范围内,四茬金银花药用成分木犀草苷平均含量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的0.0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超过此施肥量范围木犀草苷含量则下降。  相似文献   

12.
稻田套播双低油菜苏油1号不同施肥量对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按比例增施氮、磷、钾肥明显地促进油菜生长,增加一次分枝数,增加各生育时期单株绿叶数、叶片开展度、叶面积指数;(2)增施肥料明显提高子粒产量,其主要原因是增加了一次分枝上的有效角果数;(3)本试验条件下,施用N 315kg/hm2、P2O5 120kg/hm2、K2O 180kg/hm2能获得较高产量和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振宁  李晶  段兴武  王英 《作物杂志》2012,28(5):135-139
对于一直靠经验施肥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鹤山农场来说,精确量化氮磷钾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可科学指导当地施肥,为作物模型参数本地化提供依据。设计了氮(N)、磷(P)、钾(K)肥3要素5水平共25个处理的正交试验,经2010~2011年小区试验,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N肥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导因子,大豆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施N140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为2883kg/hm2。(2)N肥和K肥是影响结荚数的主导因子,结荚数随着施N量和施K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结荚数最多的施N量和施K量分别为180kg/hm2和60kg/hm2。(3)N肥和P肥是株高的主导影响因子,株高随着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随施P量逐渐增加。施N和施P分别为100kg/hm2和120kg/hm2时达到最高。(4)百粒重随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苜蓿阿尔冈金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建植高产优质苜蓿草地提供科学依据,2003年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灰色草甸土上,采用"3414"二次回归最优设计试验方案,研究N、P、K肥配施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阿尔冈金当年鲜草产量和茜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 3.37 kg/hm2,施P2O5 55.61 kg/hm2,施K20 256.63 kg/hm2时可获得鲜草最高产量77 944 kg/hm2.14个处理组合中,初花期以处理8(N2P2K0)、处理10(N2P2K3)粗蛋白的含量高;初花期的粗纤维含量小于25.O%的处理组合是处理7(N2P3K2)、处理8(N2P2K0),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1];初花期粗灰分含量处理8(N2P2K0)最低;此项研究可为通辽地区种植阿尔冈金提供合理的施肥方案.在增产的基础上获得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5.
不同NPK施用量及配比对“安优粘”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因素(N)起重大作用,利于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至成熟期的叶面积(LAI)系数的提高,促进有效穗数极显著增多,C因素(K2O)具有同样维持后期高的LAI水平,以至有效促进穗数,粒数,粒重的增多;B因素(P2O5)对提高每穗料袜数有正向效应,在“安优粘”生产中施纯N10kg/667m^2基础上,NPK三者配比1:0.5:1,1:1:0.5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钩藤进行不同N、P、K配比的"3414"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贵州钩藤不同施肥量与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养分配比试验的钩藤浸出物、灰分和水分与N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随着P、K施肥量下降,N施用量相对较高情况下,可以提高钩藤品质,最佳施肥配比为N:P2 O5:K2 O=...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氮磷钾肥料配施对甜瓜Vc的影响,通过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配施对甜瓜果实中Vc含量的影响,构建了肥料配施的数学模型,并对最佳施肥量、单因子效应及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与P、N与K、P与K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且适宜的施肥配比可以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分析认为,当N、P、K配比为,即氮(N)、磷(P2O5)、钾(K2O)用量分别为157.5、77.4、260.38 kg/hm2时,甜瓜果实中Vc的含量可达25.32 mg/100 g。  相似文献   

18.
小麦N素穗肥以8叶期展开施用最佳,时间常年在2月下旬。穗肥配施P、K肥,与单施N肥比较,均有显著增产效果,但N、P、K肥配施效果最好。考查资料表明,增施P、K肥提高了成穗率,中后期群体获得协调发展;倒1-3叶面积增大,叶片素质提高,功能期延长;植株节间充实度提高,增强了抗倒伏能力,是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的玉米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建立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玉米施肥的技术指标,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减少玉米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选择土壤磷钾养分含量较高的紫色土,按照“3414”回归最优设计方法实施玉米随机区组小区肥效试验,同时设置简易对比校正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土壤磷钾养分含量下磷、钾肥当季利用率很低,NK或NP配施可以增强土壤对另一不施元素(磷或钾)的供给能力,但PK配施(不施氮)却削弱了土壤对氮的供给能力,而且玉米容易受高磷或高钾的胁迫,氮是玉米产量的限制因子;氮、磷、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符合报酬递减律,并能得到拟合度较高的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函数方程以及线性加平台。由此综合决策得出试验点的最高施肥量为N 238.2 kg/hm2,P2O5 67.5 kg/hm2,K2O 153.6 kg/hm2;最高产量是8604 kg/hm2;最佳施肥量为N 224.6 kg/hm2,P2O5 64.7 kg/hm2,K2O 135.8 kg/hm2;最佳产量是8563 kg/hm2;最佳N、P2O5、K2O比例为1:0.29:0.6。通过简易对比校正试验,找到农民不平衡施肥的原因,并做了分析预测。认定测土配方施肥必须根据不同的生态区和不同的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不同的技术指标,才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糯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糯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鲜食糯玉米京科糯2000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糯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增加糯玉米穗粒数和粒重,提高经济产量与鲜穗商品性,鲜穗产量为988.3kg/667m~2,并可有效促进糯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提高籽粒含K量和茎叶N、P含量,籽粒和茎叶的N、P、K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N、P、K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生产100kg糯玉米籽粒N、P_2O_5、K_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3.94kg、1.38kg、5.4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41.88%、14.01%、40.10%,农学效率为10.87、3.69、5.16kg/kg。施用氮磷钾3因子中,对糯玉米经济产量的影响和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氮钾磷,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效果最为明显。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糯玉米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提高产量,增加养分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生产实际中,要优化氮磷钾配合施用,尤其注重氮肥的施用,提升施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