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级龙井茶是龙井名茶中的珍品,数量少,品质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1981年狮峰特级龙井茶曾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特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十多天内采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长短大小均匀整齐,芽锋显露。色泽嫩绿,边缘微黄,有糙米色之称。汤色杏绿清沏明亮。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有鲜橄榄的回味,  相似文献   

2.
许咏梅 《茶叶》2012,38(2):91-95
西湖龙井美誉天下,其中又以狮峰龙井最为珍贵,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区龙井村狮峰龙井茶农户为调查对象,详细阐述了狮峰龙井茶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现状与特点及狮峰龙井茶的价格等,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西湖龙井茶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湖龙井茶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是浙江的特产,为全国名茶之冠,驰名中外。龙井茶因产地不同,采制技术也各异,产品各显特色,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佳,色泽绿中显黄,呈糙米色,扁平挺秀,光滑匀齐,香气馥郁,清高持久。西湖龙井茶在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以一芽一叶初展为  相似文献   

4.
西湖龙井茶历史上有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之分。西湖山区群峰叠翠,云雾缭绕,土壤肥沃,日照、雨量、温湿度十分宜茶,但各产地因小气候和炒制技巧不同,品质各具特色,故有不同字号之分。其划分约始于清末民初,当时龙井茶十分讲究品质,重视肥培管理和采制技巧,互相攀比,使内质、外形不断提高,各具特色。经营商将不同产地的龙井茶按色、香、味、形比较品评,归纳为不同字号的龙井茶。狮字号龙井产地以狮子峰为中心,包括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2012,(4):1-1
本刊讯4月5日下午,2012年西湖龙井茶首场拍卖会在中国国际茶叶拍卖交易服务中心(筹)成功举行。本次拍卖会三个标的各5公斤,分别为杭州之江茶叶有限公司的"馀德"牌西湖龙井茶,产自西湖区龙坞村;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狮峰"牌西湖龙井茶,产自西湖风景名胜区狮峰山;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的"贡"牌西湖龙井茶,产自西湖风景名胜区龙井村。根据产地不同,三  相似文献   

6.
郭昊蔚  傅臻  方舟滔  陈萍 《茶叶》2017,(4):202-206
选取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内满觉陇茶区五块不同海拔、朝向、质地的土壤,测定其含水率、容重、三相比等基本特性,以及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养分状况,并对各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满觉陇茶区土壤质地都适宜种植茶树,土壤肥沃,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其中4#地块土壤特性最好,有机质为50.20 g/kg,全氮为3.35 g/kg,有效磷为91.58 mg/kg,部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稍差。不同地块产出的狮峰龙井茶叶品质都较好,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达53.21%-56.76%,氨基酸含量为4.37%-6.53%,感官审评认为4#地块生产的狮峰龙井茶品质最好,因此证实满觉陇茶区狮峰龙井品质优且相对一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养分充足茶园所生产西湖龙井茶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龙井茶生产大省.产于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乡的龙井茶,以往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近年来作了简化,统称为西湖龙井,产区扩大到龙坞乡等整个西湖区,并减少级别,取消分等定分.由于西湖龙井的产量有限,龙井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龙井茶的产区就进一步扩大,以致于除西湖区之外所产的高档扁形茶都被称为浙江龙井.西湖龙井与浙江龙井的制法完全相同,外形很相似,内质也十分接近,但由于西湖龙井的产量比浙江龙井少得多,再加上其他历史原因,西湖龙井的价格比浙江龙井高出一两倍甚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8.
早在本年度的三月中旬,当杭州西湖龙井茶的主产区龙坞、狮峰等地的龙井43号茶还刚刚抽芽时,却在上海等地的茶叶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西湖龙井”,这些冒充者是用非西湖产区的“乌牛早”等品种。当时每斤售价少则数百元,多则高达2000元。三月底四月初,山西太原的一些茶商打出广告语“:飞机空运鲜叶、现炒西湖龙井茶”,每斤售价高达2680元,太原市民或拒绝,或“抢鲜”上钩。西湖龙井为传统名茶,以新为贵,每年西湖龙井新茶上市是茶市的重大行情,但是往往有利欲熏心的茶商为谋取暴利以冒牌茶业鱼龙混珠,上海、太原的出现冒牌龙井决非巧合和偶然,那…  相似文献   

9.
西湖龙井字号的演变及其品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丰镐 《茶叶》2006,32(1):54-55
最近一时期,杭州各报刊对20世纪50年代的西湖龙井介绍颇多,但其中有些与实际不符。笔者1951年进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虽从事茶叶加工工作,但对当时由省茶叶公司主管的茶叶收购工作(包括西湖龙井茶)也有所了解,近日再翻阅一些历史资料,将西湖龙井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整理成文,以食读者。西湖龙井,久享威名[1,2],在抗战时期,上海等大城市茶叶店中都以西湖龙井招徕顾客,不少茶商就到杭州产区设店收购。王卓再著《谈谈炒制龙井茶》介绍:“上海、萧山、诸暨等地的资本家先后到西湖龙井产地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和设在梅家坞…  相似文献   

10.
谈谈西湖龙井茶的色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再 《中国茶叶》1994,16(1):42-42
数百年来,杭州西湖龙井茶一直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的“四绝”著称于世,而这“四绝”中又以“色”(俗称色气)最为重要,因为香气、滋味、形状三者无一不与色气相关。正宗高级西湖龙井茶的色气,干看是亮泽的“金尖绿叶”,湿看(或称开汤看)是明亮的“清汤绿叶”。西湖龙井茶这种色气的形成,与其鲜叶原料和特有的炒制工艺有关。高级龙井茶是选用龙井品种茶树早春的细嫩芽叶为原料,且要求芽长于叶。这种鲜叶原料,其芽为金黄色,叶为黄绿色,通过高超独特的制作工艺,炒制成绿叶包着金芽的,形状扁、平、光、直的(俗称“碗钉形”),具有“金芽绿叶”色气的龙井茶。  相似文献   

11.
西湖龙井名茶瑰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建农 《茶叶》2005,31(1):11-12
西湖龙井古称龙井茶,是西子湖畔一颗灿烂的明珠,国家名茶瑰宝。龙井茶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她孕育于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之中,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西湖山水之精华,聚中华茶人之智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特有的品种,精细的加工工艺和品质风韵,至高的品尝价值,素以“色绿、香郁、味甘、  相似文献   

12.
郭丹英  江皓 《茶叶》2006,32(4):233-234
我省产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推西湖龙井茶。龙井产茶可追溯到唐宋,明代更是声名鹊起,到了清代,由于乾隆皇帝的格外推崇,龙井茶的名声已在诸茶之上。从晚明开始,中国茶叶开始大量运销海外,清时欧美各国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大大促进了中国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龙井茶除作为贡茶每年定期或不定期进贡宫里外,大量的还是作为商品流通。到了民国时期,龙井茶按不同的产地被商家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而以狮峰所产龙井为珍,每到春茶上市之时,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杭城采购龙井茶。当时杭州城内的茶庄、茶号特别多,大多数以经营…  相似文献   

13.
胡兆康 《中国茶叶》2006,28(2):29-29
龙井茶是指以原产地域范围内采摘的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技术在原产地域范嗣内加工而成的一类扁形炒青绿茶。龙井茶按原产地分。可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按感官品质分,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6个等级,其中特级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干茶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龙井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是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根据多年炒制龙井茶的实践经验,对龙井茶炒制技术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14.
沈培和 《中国茶叶》2006,28(4):31-31
本书汇集了自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龙井茶生产、经营、研究的茶农、茶界学者、专家和文艺界人士的亲历、亲见、亲闻以及亲自研究考证有关西湖龙井茶的珍贵历史资料,是第一本以“三亲”角度来写西湖龙井茶的书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茶香氤氲中演绎西湖龙井茶文化的历史传奇,以及许多关于西湖龙井茶的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15.
<正>西湖龙井茶是中国的历史名茶,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龙井茶原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气候环境,使龙井茶形成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的独有特色,即所谓的"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为绿茶之冠,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的引种是龙井茶发展的自然趋势。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便开始有对西湖周边山坡的开荒,扩大龙井种植面积。建国后,以政府扶贫和地方增收的合作形式,杭州西  相似文献   

16.
许咏梅 《茶叶》2023,(1):1-8
西湖龙井被誉为中国的“绿茶皇后”,自2009年以来,西湖龙井茶的价格一直飙升且居高不下,本文根据三次实地调查,采用1980—2016年间的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价格数据,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近年来,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的“身份”已由生活必需品转变成奢侈品了。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顶级明前西湖龙井茶产量极少、供需缺口的日益增大,特(顶)级西湖龙井茶的人均消费量微乎其微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其它因素如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西湖龙井茶的拍卖价格、2012年后开始实施的反腐败抑价政策、西湖区独特的气候环境等都是辅助影响因素,本文也为“武夷大红袍”、“信阳毛尖”等的名茶价格研究提供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3月25日,2016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暨西湖龙井开茶节启动仪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拉开帷幕。本次开茶节以"喜迎峰会,茶香世界"为主题,展示西湖龙井茶文化特色,推动西湖龙井茶文化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开幕式现场举办了杭州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手工炒茶技艺传承人大赛、西湖龙井茶及世界茶品鉴体验、"我的西湖龙井茶情怀"征文及微纪录片、茶园定向采风、寻访都市  相似文献   

18.
夏狄刚 《中国茶叶》1996,18(6):14-16
西湖龙井茶历来为手工制作,炒制主要分青锅、煇锅两道工序,炒茶手法不下十种,技术要求很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一个熟练的炒茶师傅一天只能炒制500g特级龙井。为实现龙井茶炒制机械化,经过近40年的努力,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龙井茶炒制机械正逐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龙井茶制作机械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叶》2011,(4):25-25
3月25日上午,2011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开幕式在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龙坞镇隆重开幕,同时举行的还有2011年的西湖龙井开茶节,标志着杭州的西湖龙井正式进入了采摘期。在开茶节仪式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授予西湖区为“中国茶文化之乡”、龙井茶为“中华文化名茶”的称号。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2014,(4):1-1
本刊讯4月6日上午,清明时节,阿里巴巴“掌门人”马云及其夫人来到杭州云栖的西湖本山茶庄品茗。并在西湖龙井茶叶博物馆馆长倪建财陪同下参观了西湖龙井茶叶博物馆。马云在博物馆炒茶中心的炒茶锅前一显身手,炒起龙井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