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农业》2023,(2):49-50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定时输精,是利用不同外源生殖激素按照一定程序处理一群母牛,使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发情排卵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并在相对固定时间内人工授精,降低配种员发情鉴定难度,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效率。技术应用成本低、操作方便,可以集中母牛发情时间,免去发情鉴定环节,有利于集中人工授精,提高牛群的繁殖力,实现肉牛批次生产,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在牛的繁殖工作中,发情鉴定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通过发情鉴定,可及时找出发情母牛,准确判断发情阶段,适时配种,提高母牛受胎率和利用率,从而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提高饲养经济效益。母牛的发情鉴定,目前对群众来说采用外部观察法最适合鉴定发情情况和抓住配种时机。1发情、发情周期1.1发情是母牛性成熟后卵泡发育,在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而出现的生理现象包括行为、生殖和卵巢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中主要受卵巢活动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肉牛定时输精技术是应用生殖激素调节母牛发情期,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定时对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的技术。该技术解决饲养母牛扩繁生产上的弊端,使母牛发情排卵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或调节母牛的繁殖季节,提高配种受胎率和良种化率,缩短产犊间隔,减少劳动强度和生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在富宁县的应用,同期发情率达100%,受胎率达75.81%。  相似文献   

4.
胚胎移植是一项动物细胞工程的实用技术,这项技术是将1头良种母畜的早期胚胎取出,移植到生殖生理状态相同的母畜体内,使胚胎在其体内继续发育至胎儿出生,胚胎移植实际上就是产生胚胎的供体和养育胚胎的受体分工合作共同繁殖后代。采用胚胎移植技术可充分发挥优良母牛的繁殖潜力,提高母牛的繁殖力,缩短家畜的改良周期,加  相似文献   

5.
母牛繁殖管理工作就是在生产中为了保护、保持母牛繁殖能力,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所采取的一切管理措施。母牛繁殖管理就是保证母牛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乳(泌乳)、产后再发情,伴随繁殖率的提高,使养牛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家畜的繁殖力直接影响生产水平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家畜的繁殖力除受生态坏境、营养、繁殖方法及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公母畜本身的生理状况也起着重要作用。而科学的饲养管理、正确的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或人工授精、发情控制、胚胎移植等繁殖控制技术的应用是保证和提高家畜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提高引进优良肉用和种公羊的利用率,迅速扩大肉羊的种群和繁殖数量,同期发情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家畜繁殖技术,利用激素控制并调查母羊群的发情周期,使它们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集中配种、集中生产、集中育肥、集中上市的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分析其生产实践意义,从而保证人工授精的顺利进行,又能降低饲养成本,节约劳动时间。肉羊同期发情技术是采用药物对大群母羊进行同期发情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州开展肉牛冻精改良配种多年 ,年冻配万头以上并取得较好效果。本人从事冻精生产技术多年 ,对肉牛冻精配种技术作了大量调研与总结。为提高冻配的受胎率 ,就肉牛冻精配种输精的最佳时机浅谈如下。一、发情鉴定母牛发情鉴定是配种基本技术基础 ,母牛发情应注意内外特征。其外部有强烈的性行为 ,内部以生殖激素、生殖实质器官变化为基础 ,排卵为本质的生殖生理规律。因此牛的发情鉴定应观察外部性行为为主 ,触摸卵巢为辅进行综合判定。二、外部性行为表现1.鸣叫 :发情母牛兴奋不安 ,鸣叫有持续性、周期性 ,持续几小时至1d(天) ,四处张…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我国有些农村还采用传统的饲养方法,一般母牛繁殖率常低于40%,空怀率达55%以上,幼畜增殖率低于20%。因此,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做好母牛的发情观察牛发情的持续时间短,约18h,25%的母牛发情征候不超过8h,而下午到翌日清晨前发情的要比白天多,发情而爬跨的时间大部分(约65%)在18时至翌日6时,特别集中在晚上20时到凌晨3时之间,爬跨活动最为频繁。约80%母牛排卵在发情终止后7-14h,20%母牛属早排或迟排卵。据报道,漏情母牛可达2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辨认发情征候不正确,怀孕母牛有…  相似文献   

10.
对经产母鹿、初配母鹿和前胎次产仔晚的母鹿试验表明,繁殖季节使用生殖激素诱导发情,母鹿发情率和受配率均为100%,产仔日期集中,繁殖率为88.24%。  相似文献   

11.
从我们最近的调查发现,有些饲养户不了解家畜的正常发情周期,结果是造成耽误正常的配种繁殖。现就常见的家畜的最佳配种时间作一介绍:黄牛:成年牛多在8个~14个月发情,发情持续2天~3天,以上午发情下午配、下午发情第二天早上配种效果最佳。母牛发情周期为17...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公牛求偶叫声对母牛进行声音影响,观察公牛求偶叫声对母牛的繁殖、生殖行为的影响效果及程度,结果表明公牛求偶叫声可促进育成母牛的发情;对久配不孕牛发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成乳牛发情周期天数,产后到第一次配种天数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家畜繁殖学》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繁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中动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畜牧兽医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学生将来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研究及相关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家畜繁殖生理和繁殖技术两大部分,绝大部分内容以实验为基础,以家畜生殖生理为研究基点,覆盖面宽,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及家畜繁殖材料和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对家畜生殖生理过程和繁殖技术不能很好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容易造成学习障碍.  相似文献   

14.
母牛出现不发情或屡配不孕的繁殖障碍,给养牛户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损失,是影响母牛繁殖力的重要因素,我国大约有3~5%的育成母牛存在繁殖障碍,给奶牛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卵巢疾病产生的不发情是母牛繁殖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1发病原因(1)饲养管理不当,长期饲料数量不足,饲草、饲料单一,质量低劣,不能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尤其缺乏VA和VE及矿物质(蛋白质不足常与矿物质缺乏,特别是缺乏磷有联系),母畜乏瘦,造成垂体激素失调,使母牛丧失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发情是母牛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阶段所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一定条件下母牛机体出现的一种周期性变化过程。其包括卵巢上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母牛的性欲和性兴奋等一系列生理活动,是母畜繁殖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绵羊的繁殖季节绵羊的发情表现受光照的制约通常属于季节性繁殖配种的家畜。绵羊季节性发情开始于秋分,结束于春分。其繁殖季节一般是7月至翌年的1月,而发情最多最集中的是8~10月间。繁  相似文献   

17.
近三年,我们对闽北群牧黄牛的繁殖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闽北黄牛初情期为1.5~2岁,自然繁殖率为58%,可繁殖年限为13—15年,发情月份多集中在6—12月份,发情周期平均20.9±10.2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1.99±6.12小时,排卵时间在发情停止后9.32±3.97小时,适宜输精时机应掌握在母牛接受爬跨后的9—11小时,受胎率较高。母牛的类别、膘情、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输精的方法和部位对受胎率均有直接的影响,而情期内输精一次和二次对受胎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妊娠母牛有61%的胚胞附植在右侧子宫角。有18.42%怀孕母牛表现不规则的妊娠发情,妊娠期平均为270.9±6.6天。分娩过程持续时间平均为1.40±0.5小时,有53.7%母牛在白天分娩。公母犊性别比例接近1∶1,母牛有良好的保胎和护仔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生殖激素是调控动物发情、排卵、分娩、泌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的关键因子。外源生殖激素作为重要的生理调控激素药物,可有效提升动物繁殖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生产。目前在特种动物诱导发情上,主要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前列腺素(PG)等外源生殖激素进行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繁殖调控。本文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外源生殖激素在梅花鹿、北极狐、貉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特种经济生产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牦牛理论上具备1a1胎的繁殖潜力,但草场退化,草畜不平衡,加之母牦牛哺乳犊牛,部分牦牛乳用于牧民生产生活,使母牛营养不足,产犊当年不发情,一般为2a1胎或3a2胎,母牛繁殖力低下。同期发情是提高母牦牛繁殖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期发情可将母牛群的发情期调整到一定时间内同时发生,便于进行人工授精,使犊牛在同一段时间出生,有利于母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同期发情技术配合牦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牛的繁殖力,使母牛的繁殖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研究牦牛同期发情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母牛繁殖性能主要体现在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两方面,受胎率的高低与母牛的品种和发情管理有很大关系;犊牛成活率与孕期母牛的营养、饲养环境、卫生检疫等有关联。因此,养殖场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科学的饲养管理入手,综合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1做好母牛的品种选择以及发情管理养殖场想要提升母牛的繁殖性能,应当合理区分各种母牛的品种差异,做好品种选择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