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及亲本选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素兰 《杂粮作物》2001,21(3):21-23
以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研究了甘薯蔓长、一次分枝数、藤叶重、结薯数、鲜薯重、大中薯率、烘干率的配合力、基因效应和遗传力。亲本主效应对所研究的 7个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作用 ,多数性状的加性基因比值≥ 50 % ;烘干率、藤叶重、蔓长的遗传力很高 ,鲜薯重和一次分枝数具有中等遗传力 ,其余性状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2.
早熟甘薯鲜薯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素兰 《杂粮作物》1998,18(4):36-3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早熟甘薯品种的6个相关因素与鲜薯产量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甘薯早熟品种与其相关因素的的关联度排列顺序依次为:上薯率r5,藤叶重r3,一次分枝数r2,烘干率r6,最长蔓长r1,结薯数r4。明确了各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选育早熟高产甘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栽培密度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处理对优质鲜食型甘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用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广薯87和福薯8号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对2个甘薯品种的蔓长、蔓重、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及商品薯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重要影响,2个品种表现不一;在不同密度水平下福薯8号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以5.4万株/hm~2的栽培密度时,其产量最高达45 562.50 kg/hm~2,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广薯87无显著性差异。2个甘薯品种需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进行种植才能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大豆产量相关的各生育性状中,生育期、株高、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等都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分枝、单株荚数与产量的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45,0.488,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分枝数、单株荚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由甘薯(Ipomoea batata)亲本和子代估算的方差和协方差,获得萎蔫病抗性、10个块根性状(薯重、结薯数、薯纹、薯块开裂、薯肉氧化、薯形、薯肉色、薯皮厚度、薯皮色和紫薯皮)以及10个蔓叶性状(紫叶脉、单簇花蕾数、紫叶环、紫蔓、蔓粗、蔓长、节间长、叶长、叶型和植株茸毛)相当高的遗传力估值。集团选择的实际增益与理论期望值相符,表明  相似文献   

6.
北五味子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省本溪县北五味子示范园内三年生成熟期北五味子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及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分析,并在遗传相关的基础上对产量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果穗数、平均穗重、产量、地茎、穗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育种选择潜力大。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及果穗数分别与地茎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重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产量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有果穗数、平均穗重、果穗长和比叶重,其中比叶重对产量为负向效应。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主要相关的5个性状中果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效应值最大,总间接正向效应值最小;果穗数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总间接效应为负,且直接效应绝对值大于总间接效应;果穗长与地茎对产量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均为正向,且总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比叶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值均为负,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数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对甘薯‘桂粉3号’开展“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肥配比对甘薯农艺性状以及鲜薯产量的影响,探索出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甘薯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和单株大中薯鲜重影响较大,对分枝数、干物率和淀粉率影响较小。在各施肥处理中,处理6的产量最高,增产率达52.44%,处理8的产投比最高,为127.48。在试验地力条件下,推荐的最佳施肥量:为N 101.21 kg/hm2、P(P2O5) 67.22 kg/hm2、K(K2O) 213.09 kg/hm2,可获35 104 kg/hm2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8.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0个花生栽培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单株荚果产量8个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并以单株荚果产量为目的性状,利用与其它7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具有一致性;对表现型的选择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基因型;果多、果大的荚果饱满度好的性状选择是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目标;并且在注重荚果性状选择的同时还应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省夏播花生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生产力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饱果数、生育期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极显著正相关;结果枝数、侧枝长与花生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正相关;主茎高、饱果率与花生单株生产力相关性不显著。而百果重与花生单株生产力为负相关,其中百果重与单株生产力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荚果生产力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侧枝长〉结果枝数〉饱果数〉生育期〉饱果率〉百果重〉总分枝数〉主茎高。在夏播花生育种工作中,要注重花生饱果数多、生育期长、结果枝数多、饱果率高的花生材料的选育,这样才能选育出产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邓恩桉地上各主要器官的生物量和胸径树高(DBH)与不同土壤层根系生物量和根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地上各指标与地下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在土壤各层的分布相关。DBH、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典型相关系数为4个,第4层根系生物量的权重最大,是整个根系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子。DBH、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与根长的典型相关个数为3个,第3层根长是根系总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甘薯新品种烟薯27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食用品质佳等特点。其高产机理在于光合面积大,净同化率高,茎叶和薯块鲜重的比例(T/R值)进展合理,同化物分配到块根的比率高。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蓖麻杂交育种效率,研究杂交组合收获指数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观察和测量了133个蓖麻杂交组合的13个农艺性状,即收获指数、单株产量、生物量、百粒重、有效穗数、一级分枝数、株高、茎粗、主茎节数、主穗长、主穗位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133个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蓖麻杂交组合的收获指数差异较大,变幅为0.126~0.644,平均值为0.398;133个杂交组合中收获指数在0.5以上的组合仅占16.54%。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指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单株产量、株高、主穗长、有效穗数4个性状对收获指数的影响较大。因此在育种过程中,选择主穗花序较长、植株相对较高、一级分枝数较多的个体,可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打破瓶颈,提高收获指数从而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利用甘蓝型油菜矮秆新品系DW871为材料,解析它在2个不同环境下(思南和花溪)收获指数的构成因素,分析在思南和花溪环境下各相关性状的变异,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收获指数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思南环境下DW871株高、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分枝角果数、单株角果数和收获指数均值显著高于花溪环境,但二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单株生物产量则显著低。思南环境下,油菜收获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对湿度和温度较高,导致生物产量较低、角果多、单株产量较高,对产量贡献较大,单株角果数和单株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花溪环境,单株角果数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生物产量无显著相关性。两种环境下,千粒重和单株产量都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表明,高温高湿环境下,将角果长度、主序角果数和二次分枝数与单株产量有效结合,且适当控制生物产量才能实现较高的收获指数;多日照、降雨量充足环境下,则可通过提高单株角果数、角果长度和单株产量来提高,同时也需对生物产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用5个两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配制成40个杂交组合,对其5个产量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两个集团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典型相关关系,关系密切的性状有每穗实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精米长和长宽比。说明在各品质性状中,除粒形外,其它性状均可与产量同时改进,高产与优质可以协调。此外,在蒸煮品质性状与外观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中,精米长与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垩白粒率间存在着一定的负效应。说明增加精米长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7.
21个花生地方品种的数量性状分析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郭贵敏 《花生学报》2004,33(3):29-31,40
对贵州省21个花生地方品种和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数据的平均值进行性状比较、相关系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枝长、分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单株荚果产量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杂交和选择育种,单株荚果产量与百果重、单株结果数呈极显著正相关,21个地方品种可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8.
油用红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花16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千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16个性状分别载荷在5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产量因子,包括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球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第二因子为产量构成因子,包括3个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性状,有效花球数、每球籽粒数、球直径;第三因子为株型因子,包括4个构成植株形态的性状,即株高、茎直径、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第四因子为负面影响因子,即2个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性状,即每球秕粒数和壳百分率;第五因子为生育期因子,即开花期和生育期.聚类分析把16个数量性状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可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对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稻米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甄选合适的评价指标,为培育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综合优良的杂交籼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以8个不育系与25个恢复系配制的200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与食味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宽、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显著负相关;米饭食味综合评分与粒长、长宽比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显著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的两对典型相关变量,累计贡献值为91.329%。在第一对典型变线性组合构成中,U1和V1分别以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的权重较大;在第二对典型变线性组合构成中,U2和V2分别以粒长、食味综合评分的权重较大。  相似文献   

20.
磷素对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年盆栽试验研究不施磷P0(P2O5 0 g/kg)、适量施磷P0.04(P2O5 0.04 g/kg)和过量施磷P0.08(P2O5 0.08 g/kg)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和‘普薯32’生长前期(栽后0~40 d)根系活力、根系形态分化、潜在块根重量、结薯数、薯块重量、根生物量、叶面积、茎叶生物量、根干物质分配比例、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块根形成期(栽后0~3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显著提高了甘薯总根条数、根尖数、总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和总根鲜重,并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提高了潜在块根鲜重;显著提高叶面积、叶鲜重、茎鲜重、地上部总鲜重;显著提高甘薯茎叶干重、根干重和植株干重,显著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为块根形成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而过量施磷抑制干物质在根中的分配比例,导致根冠比降低,不利于块根的形成。在封垄期(栽后40 d),与不施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可以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主要提高直径5 mm以上的块根数量)、单薯重和单株薯重,若继续增加施磷量将导致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显著降低。因此,适量施磷可以促进甘薯根系和茎叶发育,增加干物质根分配比例,降低干物质茎叶分配比,显著提高根冠比,增加甘薯单株结薯数和单薯重,提高单株薯重,促进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建立和平衡,为甘薯丰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